
【宁静】喝出来的五千年文明(随笔) ——“醉话连篇”之一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喝酒喝出来的。
这样说可能有点儿危言耸听,或被嘲为噱头,再或者被骂为标题党。我的这个论调一出,是不是会招来骂声一片?
天太热容易上火,劝您消消气,您且暂缓开骂,听我稍作解释和梳理。
记得很小的时候,受到的教育就是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漫长的文明历史。
长大后非常爱读的是一套林汉达、曹余章先生编著的通俗历史读物,名为《上下五千年》的丛书,那套书很长一段时期非常有名,印刷量非常大。
人到中年后读了历史系,开始掌握了系统的知识和研究技能。但无论怎么翻检史料,着意探求,怎么看也只能见到三千年的文明历史。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最初两千年,只能在神话和传说里寻寻觅觅。
为了证实这五千年文明的存在,于是各式各样的研究成果应运而生。当我们在某个地方拣起一块石头,有棱有角的,有人就说这块石头的样子不可能是天然形成的,只能是人工打磨的,这是原始人打磨出来的。于是便有专家们得出结论:我们的祖先多么聪明伟大啊,发明了工具,发现了用火,这就是五千年文明的源头。一言九鼎,这可是专家说的啊!
你信么?鬼才信。大自然鬼斧神工,连千万年后国人美食红烧肉都能模仿的维妙维肖(或者说是红烧肉效仿天然石料),一小块见棱见角的石块就不能是天然的?
毕竟这些无穷无尽的石块伴随着地球与生俱来,地球上除了水、土就是石头,几小块石块拿来演绎人类文明的存在,可信程度是极小的,甚至可怜可笑。
这种怀疑是实实在在的,本无可厚非,不单国人质疑,国外怀疑的更是大有人在。如果这只是学术之争,见仁见智,语言再激烈也能理解。需要警惕的是,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将这种正当的怀疑加以引申曲解,以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明确的说,他们恨不得藉此推翻中华文明。
一个文明是否成熟的标志主要包含文字、城市和青铜冶炼技术,这是国际上关于判断是否人类早期文明的通用标准。文明总是要附着在某些物体或事物上,比如文字、建筑、青铜器,总不能凭空的瞎嚷嚷吧。
中华大地上真正成型为文字的时代要到商代的甲骨文,那已是商代的晚期了,距今约3300年左右。而按照国外权威的理论,发明文字是进入文明的重要标志,因此中华文明的起点应当在商代晚期。这个观点也得到国内权威学者的认同,郭沫若先生在其早期所著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指出:“可以断言的是:商代才是中国历史的真正的起头!”
当代著名文化学者易中天先生,也言之凿凿肯定,中华文明信史是三千七百年。
那么,对那么多的远古神话传说应该怎么看?这些神话传说的确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我们也不否认神话传说中的合理内核,即便听着的感觉是虚幻缥缈的。这些神话和传说世世代代口口相传,其中必然含有早期人类眼中观察世界的影子,那也是真实的,令人信服的。但仅仅是这些神话还不够,必须要有实实在在的东西来佐证。仅凭神话传说,仅凭一部《山海经》,还不能认定为文明史。
泱泱大国,一提到五千年文明,便成虚幻,让人极不开心!
为此,进入二十一世纪,国家以举国之力,汇聚天下各个领域的精英,启动了“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又启动“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项目,简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这是继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又一项国家重大科研考古活动。
终于在2018年5月,权威发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取得重大成果。得出的结论是:“中华文明五千年并非虚言”,距今5300年以来,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文明阶段。
这一消息是令人振奋的,当然也还留有许多遗憾,最大的遗憾是没能发现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
因此,专家说,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是一段没有被直接记载下来的历史。说白了,就是在中华文明早期的二千多年里,还没有诞生文字。
专家还说,尽管起源工程中没有发现更早的文字,到今天,我们可以对夏商以前的这段历史进行描述了,也就是说,通过对遗址的发掘,那些发掘出来的大工程遗存和发掘揭示的“古礼体系”都验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存在。
唉!看到这样的研究成果,只能发出一声叹息。总之今后,还需考古、历史、各类专家的通力合作和不懈努力,任重而道远。
在早期的大型墓葬中发掘出大量精美的玉器和青铜器,足以证明黄河、长江流域在距今5000年左右进入到“酒礼时代”。
在遗存中陆陆续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玉器和青铜器,陶器不用说了,那些精致的玉器在中华文明中勉勉强强占了一席之地。余者则是大量的青铜器,其作用在早期的中华文明发展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中华文明从“礼仪制度”到“酒礼制度”的形成,青铜器主要是为完成祭礼仪式而准备的器具,其中最多也是最精美的都是用来盛酒的。
酒器的出现说明了什么?说明酒的釀造是在中华文明很早很早的阶段就已开始了,至少在文字出现之前。
还说明了什么?说明酒在中华文明形成发展的过程中一直起着积极、健康的催化、促进作用,正因为酒在文明进步中的巨大作用,所以后来才有了酒文化之说。这还不清楚的说明,五千年文明是与酒和酒文化发生发展同步前进着吗?
如果详说那些考古遗存和青铜器,说那些就太专业了,太远了。巧的是,两个工程中都发掘到大量的青铜酒器,足证中华文明延续五千余年。还有,中国近现代百年来的考古发现和研究表明,酒与酒文化的发生发展的确是与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发生发展同步进行的,酒是中华文明的载体,酒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还想再扯开点,说说酒的起源。再想一想,算了,关于酒的起源,以后还会另立章节叙说,这里也就算了。
酒之出现早于文字的产生。浩浩乎中华,泱泱五千年,除去中华民族自身和粮食,孰能比肩?只有酒这种神奇的物质才堪胜任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勿宁说,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是在酒糟中泡大的、滋润的。
因此上,这世上没有哪一种物质能与酒比肩,与文化结合如此紧密的只有酒。
伴随中华文明五千年发生发展过程的,只有酒,只有酒这一种不属于人类生存必需的食品和水的独特物质。
而食品和水与文明、文化的关联不大,任何民族、人种都是一样。即便后来出现了饮食文化,也是在酒文化的基础上发展、扩充起来的。除了人类生存必需的食物与水,又有哪种物质的历史能与酒相提并论和繁荣昌盛?又有哪一种物质对于文明发展的作用大于酒?
只有酒,只有中华广袤大地上的酒,与文明、文化的发展结下了不解之缘,酒与中华文明的联系极其紧密,牢不可破。酒是文化的载体,酒是推动、促进文明发展的催化剂。无数重大的历史事件,都是在酒的催化作用下完成的。
人之所以离不开酒,并不由于它是生存、生活必需品(如粮食和水),更重要的是人们精神上的需求和寄托。漫漫人生路上布满着荆棘、艰辛、痛苦,也洋溢着幸福、向往和欢乐,人们要抗争,要追求,要奋斗,往往要“暂凭杯酒长精神”。
设若李白不喝酒,我们怎样想象那个“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的诗仙、酒仙其人?则李白不成其为李白也。再如中国文化史上缺少了这个诗仙李白,那么中国的文明又将失去多少光彩?风流李太白,诗酒传千载,如诗人自己所言:“古来圣贤俱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酒是诗人胆,酒是诗之魂,酒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清人诗句“千古风流一杯酒”,恰到好处地说明了酒与文化的特殊关系。
笔者也曾写过一册酒文化的小书,书名《风流千古酒为魂》,寓意只有以酒为魂才能风流千古。我对这个书名很得意,是不是很有些霸气?老要张狂少要稳,而今我老了,也免不了张狂一下。我的朋友圈很小,这本书在我的朋友圈中很有名,连带着朋友们都认为我的酒量也是出奇的大,结果经常是在聚会上被灌的晕晕乎乎。孰不知,武夫说文章,多数道听途说;文人谈武事,无非纸上谈兵。老夫也是未能免俗也!
我们试着抛开那些耳熟能详的沾点儿酒的历史文化常识,比如酒池肉林、鸿门宴、青梅煮酒论英雄、温酒斩华雄、陶渊明饮酒组诗、李白将进酒、杜甫酒债寻常处处有、李清照沉醉不知归处、一觴一咏、贵妃醉酒、阳关三叠、一壶凉州、晓风残月、醉翁亭记、汉书佐酒……,等等等等,把这些你都暂时放到一边,剩下的你还知道多少中华文化?是不是脑子里一片空白?!
我之所以说五千年中华文明是喝出来的,依据的便是以上的研究成果,首先,酒的诞生发展远远早于文字的出现;其次,酒文化的发生发展与中华文明的发生发展同步进行;再次,酒是文化的载体,在文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如果您看了我在上面提纲挈领的简要介绍,便会明白我这样说一点儿也不为过。
我的这一酒文化系列杂文力求突出酒的文化色彩,着重描写文人与酒、诗歌与酒、酒的典故及趣闻逸事。穿插介绍酒的发明、发展、酿造、名酒等知识,务求使读者对酒和饮酒知识有个常识性的了解。全书侧重于一个“雅”字、一个“趣”字。力求雅俗共赏、通俗易懂。为便于阅读,所引诗文典故除行文需要外,一律不引出处。
“喝出来的五千年文明”,的确不是信口开河说说的,我们随便取段历史,如果将其中的酒元素抹去,很可能这段历史也就不存在了,即使勉强存在下去,也定会乏味得很。而含有酒元素的历史事件和文化故事,总是生动有趣、妙趣横生,让人牢牢记在心中。
最后还是拿李白这位酒中仙说事。通常,我们可以这样写下这段文字:李白好饮酒,每次都要喝到酩酊大醉,经常与诗友到长安酒店里去喝酒。太监们奉唐玄宗之命,在酒店里找到大醉的李白,叫也叫不醒,只得把他抬进皇宫。李白见了玄宗,稍微清醒些,头重脚轻的勉强给皇上行了礼。一听皇上要新诗,李白豪气大发,一指杨贵妃,你来研墨;又一指高力士,你帮我把靴子脱下。高力士嘟囔着:“唉,醉酒之人,拿他没办法。”李白提笔在手,笔走龙蛇,瞬间写下三首《清平调》。唐玄宗读了,赞叹不已。
如果抽走其中的酒元素,我只能这样写:李白是个好吃的诗人,一天到晚除了作诗就是吃,见到好吃的没命。整日里吃饱了睡,睡醒了吃,吃的大腹便便、脑满肠肥。这一天,李白被高力士从饭店的饭桌上拽走,连拉带架的弄进皇宫。李白见唐玄宗要新诗,心中大喜,见桌上笔墨摆好,捧腹走到桌边。试了几下坐不下去,就让高力士帮助脱靴,高力士恼怒的嘟囔着:“唉,真是吃饱了撑的!”李白好不容易坐下,浑身不自在,灵感全无,长叹一声:“唉,没有那个,没有那个……我平时的灵气到哪儿去了?”李白打着饱嗝道:“呃,呃,还是不行,容我先去出个恭去,我到茅厕里去打打腹稿。”
您说,这叫什么玩意儿?还有,杜甫《饮中八仙歌》中关于李白的几句描写也要相应改为:李白饭饱诗几篇?长安市上客房眠,身躯肥胖难上船,自称臣是肉身仙。
撂下笔,我等着你们开骂吧。你这是在糟蹋李白,糟蹋传统文化,鼻子都让你给气歪了。是的,你们骂的很中肯,如今我们的传统道德文化就是这样让人糟蹋践踏的。网上那些诋毁、篡改、歪曲中华文化的段子无处不在,甚嚣尘上,一段时间反倒成了主流文化。我愤怒我悲哀,为中华文明断崖般的跌落而流泪!
如今这个社会风气,谁还在乎文明道德?越是手握社会资源越多的人,泼向世上的污水越多,还有那些有大把闲钱投向这圈那圈的粗鄙之人为虎作伥。他们肆意践踏篡改中华文明是明目张胆、肆无忌惮、毫不手软的,对中华文化的破坏力极大。他们骂起中华文明的那股邪劲就像在骂别人的祖宗一样,真让你看不出他们是从哪个阴沟里蹦出来的谬种。
生气归生气,气坏了身子还是自己倒霉,我们还是赶紧回到“喝出来的五千年文明”这个标题之下,这里只有对中华文明的顶礼膜拜。没有污七八糟,送给你的是一片清凉、舒心的小天地。
读者如若不信,容我以后一一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