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丹枫】诗与知识分子精神(杂文随笔)

精品 【丹枫】诗与知识分子精神(杂文随笔) ——门外说诗之十


作者:自在 布衣,263.5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31发表时间:2020-07-15 22:26:36


   谈及“知识分子”,许多人会联想到那些具有高学历高学位的文化人,像教师、医生、工程师、科学家等等,但在艺术创作与文化思想领域,似乎别有新义。追本溯源,当由西方传入,指的是那些受过专门训练,掌握专门知识,以知识为谋生手段,以脑力劳动为职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群体,它们所具有的思想被称之为“知识分子精神”。
   中国古代的文人传统,崇尚“太史简”、“董狐笔”,倡直笔,美担当,以天下为己任,为国分忧,为民请愿,这种精神与西方的“知识分子精神”颇有相通之处。
   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诗坛发生过一场关于“知识分子写作”的大讨论。最初,由诗人西川的观点引起,他认为,诗歌不能被庸俗无聊的日常生活所吞没,应该具有更重要的东西,于是提出了“诗歌精神”和“知识分子写作”的概念(西川:《让蒙面人说话》,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社,1997年,第246页)。这一观点得到众多诗人的认同。比如王家新认为,知识分子写作,“首先是……对写作的独立性、人文价值的取向和批判反省精神的要求,对作为中国现代诗歌久已缺席的某种基本品格的要求”,命运、时代、灵魂、承担……这些词语应当是诗的情感、观念支架,诗人的文学目标应当定位在对时代、历史的反思与批判的基点上(《阐释之外:当代诗学的一种话语分析》)。再如程光炜认为,诗歌写作者“首先是一个具有独立见解和立场的知识分子,其次才是一个诗人”(程光炜:《不知所终的旅行——九十年代诗歌综论》,载《山花》,1997年11期)。等等。归结起来,他们强调最多的,便是那种基于独立精神与缜密知识前提下的知识批判与价值批判。也就是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生活的批判性。
   在高等教育逐渐普及的时代,所谓“受过专门训练,掌握专门知识,以知识为谋生手段,以脑力劳动为职业”云云,已经由少数人众逐渐社会化,“知识分子”的人数愈来愈多,并不具有特殊的思想内涵,具有实质性意义的倒是它的后缀——“精神”——即贯穿于写作者话语系统中的那种求真的思想、自由的表达、历史的使命和社会的担当。一言以蔽之,指的是一种崇高的精神性和历史感。
   显而易见,具有“知识分子精神”者,未必一定是从事脑力劳动的教师、工程师、科学家,在当今世界,它可以是农民、工人,也可以是商人、公务员。位于政治中心的诗人未必就是权力的代言人,彭德怀的《故乡行》对民瘼的揭露和对社会的批判就是一例;而居于权力圈外的“御用诗人”亦大有人在,历朝历代的歌德派大抵如此。因此,在诗歌创作中,是否从事“知识分子”的职业并不重要,关键在是否具有崇高的精神性和历史感。
   “知识分子写作”也好,“个人写作”、“零度写作”也罢,总归笔下流出的须是独立思想的自由表达。“现象学还原”也好,“个人抚摸”、“诗意地栖居”也罢,总归诗人的个人体验必须与社会、历史交融。
   诗人可以遁入历史的隧道,与屈原对话、与但丁对话,但对话的终结处往往在当下的现实。借古喻今,映照现实,鉴往知来,启迪后人,似乎是诗之常规,也是艺术之大道。
   在任何时代,都有庙堂文学与民间文学之说,意在说明有无独立意志之创作。歌舞升平的伪饰之作,如徒有其表的节日诗,周而复始的节令诗,谄媚当道的德政诗,从流如水的跟风诗,为权贵涂脂抹粉,无关人间痛痒,往往成为庙堂文学的表征,是官方话语或曰权势话语的附庸。而“唯歌生民病”的劳苦之作,爱恨情仇的自由吟唱,则为大众文学的本来面目,是民间话语或人民心声的反映。无论工人农民,还是专家学者,只是读书多少有别,职业与思想并无必然联系。在他们中间,关注民生、刚正无私者有之,上下其手、助纣为虐者亦有之。无论居于何种阶层,都可以产生庙堂文学,也可以产生民间文学,关键在是否具有独立之思想和自由之人格。
   情思借语言以固形,诗歌借想象以飞升,但回望中外诗歌的历史长河,语言与想象只是表达的媒介与手段,精神性与历史感才是诗美的核心,是诗歌的要质。犹如树叶中的水分,花瓣上的芬芳,阳光下的温度,寒夜里的星光,是诗歌赖以生存、发展且青春永驻的生命支柱。诗人欲超越历史和时代,犹如拔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诗人拒绝将自己归属于社会政治、文化、思潮、阶层等任何一方,就等于放弃了社会责任和义务,言说也就失去了立足点,不知道屁股当坐在哪一边,向谁说话,说什么话。视角缺位的结果只能是失去自我。没有自我的诗就像只能按程序操作的机器人,失去了自由的表达与独立思考的力量,缺少新意,境界全无,自然去真诗远矣。
   鲁迅说:“一首诗吓不走孙传芳,一炮就把他轰走了。”对于社会上的暴力与邪恶,文学创作产生的效果往往令人生疑。杜甫说“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横扫千人军”,雪莱说诗人是世界的“立法者”,实乃夸张。文学不可能“救世”,诗人也不是“救世主”,但把诗看作于世无补之物亦属自暴自弃。
   自古以来,诗可以观世,可以济世,可以警世,可以醒世,已是文学史上的不刊之论。孔子说诗可以“兴、观、群、怨”,正谓此意。“面对残酷的时代,追求历史意识,承担生存和生命的重荷,直面惨淡的人生,领受变血为墨迹的阵痛”(陈超《关于当下诗歌论争的答问》),这是被有些人嘲讽为“红色写作”的周伦佑积极倡导的诗风。这种诗观并不过时,诗人不能以追求所谓的“诗歌神性”为由,而像拿斯索斯(Narcissus)一样迷恋湖中自我的倒影。躲避崇高,嘲讽诗歌的历史感都是没有道理的,抽象到远离了现世存在的诗歌神性也是没有希望的。
   有人认为诗是“小众的艺术”,此说甚谬。早在《诗经》时代,诗就与大众结下解之缘。《硕鼠》《采薇》《东山》《七月》……都是反映民生疾苦的经典之作。是真正可以为大众接受的具有精神性和历史感的诗作。
   诗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时代生活的缩影。它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欢唱,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恋,是“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的实录,是“想得清光未破时,买尽人间不平事”的诉说,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孤愤,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幽怀,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放达,是“汴宋南迁社稷忧,忠魂应念国包羞”的批判,是“逝将去汝,适彼乐土”的抗争,是“拼得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壮志,是“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深情,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梦想……平民写作也好,知识分子写作也罢,关注社会、人生,具有崇高的精神性和历史感,走向民族大众才是它唯一的正确方向。所不同的是,雅俗有别,风格有异。大众趣味有雅俗之别,但高雅不是玄奥晦涩,通俗不是庸俗低俗。古诗从诗经到汉乐府到白居易,今诗从郭沫若到田间到艾青,都是诗歌大众化的大纛。让普通劳动者能读懂的诗,能产生共鸣的诗,才是真正具有“知识分子精神”的诗,才是有尊严的诗。否则,谁来尊你?尊你什么?
   是诗人更新自己去写读者感同身受的诗,还是让读者改变自己去破解诗人隔膜难懂的诗?是当代许多诗人的困惑。
   其实,诗人借诗以传世,诗句晦涩,意境平庸,缘何让读者认识?又缘何流传后世?
   诗人创造读者,自应寓教于乐。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方可化民成俗。读者成就诗人,读者亦淘汰诗人,读来乏味,境界全无,没有同感,无人问浸,诗亦自生自灭。

共 294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解析诗与知识分子精神的文章,给人以启迪!作者从谈及“知识分子”说起,令许多人会联想到那些具有高学历高学位的文化人,从而感叹诗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时代生活的缩影。作者又引用古代的文人传统,感慨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诗坛发生过一场关于“知识分子写作”的大讨论。其中诗人西川提出了“诗歌精神”和“知识分子写作”的概念,引起众多诗人认同。但每一个诗人都应具有独立见解和立场。这就是诗歌的精神。随后作者又介绍了何为好诗的观点,让人读后受益匪浅!全篇文字精炼,剖析诗与知识分子精神的关系,细腻深刻,耐人品味!力推欣赏!【编辑:梦锁孤音】【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00720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20-07-15 22:29:32
  关注民生,关注社会底层人士,写出能让大众读懂的诗就是好诗!文字犀利,语言精练,见解独到,耐人品味!感谢赐稿,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2 楼        文友:陆屿璠        2020-07-16 20:59:55
  诗是浓缩的社会写照,是心灵深处是悸动。老师对诗歌创作有着独到的见解,拜读学习了!
3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20-07-20 22:38:49
  恭喜老师文章获得精品,实至名归。祝精彩继续呈现!
梦锁孤音
4 楼        文友:猎户        2020-07-21 08:28:51
  祝贺老师佳作获得精品,期待更多精彩纷呈。
成绩属于过去,笔尖书写未来!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