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野】“医养结合”在农村的真实考量(随笔)
一、“医养结合”出台的时代背景。
我国是一个“未富先老”的人口大国,目前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2.5亿,占总人口的17.9%,65岁以上的人口接近1.4亿,占总人口的10.1%。衰老意味着身体机能的退化和生活能力的降低,中国目前的家庭结构进入到了微式化,每户成员大约3人,总共有4.3亿户家庭,数量之多居世界之首。照此推算,平均两个家庭便有一位老人存在,老年人随处可见,成了我国不可忽视的一个社会群体。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好与坏,影响着个体家庭的美满与幸福,直接关乎着社会秩序的和谐与稳定!
目前社会上有三种现成的养老模式可供选择:即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
家庭养老这种注重亲情的养老模式根深蒂固,目前在社会上任然居于主导地位。社区养老的特点在于,让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也得到社区有关服务机构为老人提供的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机构养老是把老年人聚集到一起,为他们提供饮食起居、卫生清洁、身体护理、健康管理和文体娱乐等综合性服务的机构,它可以附属于医疗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组织。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标准也水涨船高,既有的养老模式中的理念和措施略显滞后。针对我国目前老龄化日益严峻的国情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早在2016年6月国家相关部委,就联合发布了《关于确定第一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的通知》,同年9月又发布了《关于确定第二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的通知》。该通知,不但明确要求各试点单位必须尽快建立相关机制外,而且还针对医养结合实际工作中的重点,做了具体详细地说明和部署。
二、“医养结合”在农村的形势所趋。
医养结合指的是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融合的养老服务,旨在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其中的“医”包括,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其中的“养”包括生活照护服务、心理疏导服务、文化活动服务等。其本质是将养老机构和医院的功能优势完美结合,把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个整体的新型养老模式。
医养结合概念的形成属于新生事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从理论上看,这种养老模式既可解决老年人的“养”(生活问题),又能解决老年人的“医”(医疗问题),善莫大焉,利好多多,深得人心。
我国农业人口数量庞大,就目前农村现实情况来看,农业人口面临严峻的养老问题。中国作为传统农业大国,六十岁以上的农民曾经为社会的发展和粮食生产做出过应有的贡献,现在他们老了,生活状况到底怎么样呢?
1978年改革开放以及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后,大量农业人口转移到了城市。他们工作在城市,户籍却在农村,农忙时节回家收获,农闲时又进城务工,像候鸟一样来回迁徙。他们多以出卖劳动力为主,收入微薄,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又得返回到户籍所在地。他们没有退休金保障晚年生活,有的只是国家补贴的一点点仅能维持零花的基础养老金。农村的年轻人多外出打工,只剩老人和孩子在家。留守老人兼顾着耕种的责任,不能安享晚年,甚至还要付出更多的辛苦劳动。生活中还有境况更加糟糕的个例,如本县营头镇某村一位沙姓老人,青年时代经常在建筑工地做零活,如今年过七旬,老伴去世,儿子外出务工,村子整体搬迁。只剩他一人独居在村里,口粮属自给自足,因没有钱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因此老人无养老金可领。老沙每天到一里外河道挑生活用水,抽空去街道捡拾垃圾和商家丢弃的腐烂水果,聊以度日。
三、“医养结合”在农村的现状呈现。
康馨老年公寓是眉县医养结合的样板,该公寓地处眉县县城东2公里处的村子里,占地面积10余亩,共有床位105张,现入住90人,均为本县和周边县区的农村失能、半失能老人,年龄最大的97岁,其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占到三分之一还多,护理及后勤工作人员共计20名。这里每天为老人们提供可口的饭菜,生活照料无微不至,还专门从眉县中医医院聘请主任医师来给老人们看病,建立了老人快捷就医的绿色通道,仪器检测互通有无。
康馨老年公寓属于收费的个体养老机构,根据入住老人的身体状况先做必要的护理等级评估,再确定收费金额的多与少。能行能走、自己能吃饭的老人,每月收1500元;病情复杂,严重失能,需要专人喂食伺候的老人,每月费用上了4000元;老人们的日常医药、洗剂用品、爽身粉、尿不湿等,均由入住者个人支付。
刘院长说公寓中住的九成以上都是农民身份的老人,他们都依靠着儿女们集资来供养,只有个别几个有退休金的老同志。有退休金的老人,平日里来探望的人也多,而那些没有退休金的老人处处捉襟见肘,有些竟然连上年后几个月的基本生活费用到现在还拖欠着。残酷的现实,只有老人自己拥有可供支配的经济收入,生命才会有尊严,亲情似乎也显得更加温暖。养老是比较漫长的过程,中途不能停顿,更不能间断,监护人必须要有相当的经济承受能力和责任担当才行。我们还了解到,有的老人已经去世多年了,其儿女还欠着公寓里的护理费用。康馨老年公寓属民办,房屋租赁费每年八万,前期硬件设施改造花费几百万,中期设备的添置更新、护理人员的培训、聘请等等一系列问题,样样都需要花钱支付才能正常运转。
刘院长四十出头,他原本有自己的事业,却毅然放弃了,满怀信心地继承了母亲倾尽心血创建起来的养老院。没想到这一行业真不容易,受苦受累能有收益倒也罢了,问题是“苦苦坚持了八年,连银行的贷款利息都挣不回来!”
康馨老年公寓是一面透视镜,通过这里,可以看到乡村养老机构的困难重重和举步维艰;从这里,更可以看到,在全社会极力倡导“医养结合”的大背景下,农村的养老现状实在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