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凤凰•凤】穷折腾(小小说)
大刘在副科级的岗位上任职已有些年头,再有一年多就到退居二线的年龄,尽管手下管的人不多,做惯了领导,官架子始终放不下来,一想到要退居二线离开领导岗位就觉得没法适应。
大刘开始开动脑筋、收集起信息来。终于,他嗅到单位最近暗流涌动,机构改革早就有呼声了,总是雷声大雨点小,上面迟迟没有动静,想不到现在说动就动了。做了这么多年的副科级领导,这是最后的机会了,再努力一下说不定能混个正科级,新的机构组建原则上是从原来的班子里挑选负责人,所以有必要再争取一下,正科级要比副科级退居二线的时间晚上一年,好歹还能再过把当领导的瘾,工资待遇以及手中的权利都会水涨船高。按理各方面的条件都具备,只是有一点,他有间隙性的哮喘,单位里没人知道,平时倒也没什么,他备了进口喷雾剂,稍感不适喷一下就能得到有效控制。医生多次交代:要想开点,心情要平衡点,忌动怒,忌大笑,大怒大笑都会诱发哮喘。
应该说大刘的五官长得还是端正的,十足的官相样子,有点胖,因为胖,走起路来有点摇摆,这倒是跟他的性格一样,有点成绩就开始抖。他做起事来雷厉风行,是个闲不住的人,实在闲着没事他就会折腾办公室,从楼上搬到楼下,再从楼下搬到楼上,不仅是自己搬办公室勤,还时不时指挥下面的职工搬东搬西,单位上下无人幸免,象作战部队的将军一样指挥着千军万马、调兵遣将,决胜千里之外,运筹帷幄之中,谁敢不从?过一阵就会找出理由让人搬办公室,自己也会坐上一阵就把办公室里的摆设重新调整个位置,一年到头差不多是按月来折腾的,每回折腾办公室的时候楼上楼下都能听得见办公桌椅拖动的声响,下面的职工便开始心领神会,知道正在发生的事与他有关,其他人没这个胆玩出这么大动静,怕引起他的注意,不被他看到也罢,碰巧被他撞个正着时他就不会让你闲着了。职工习惯了要随时待命,说不准顺便就会把你拖着就走,你想拿个茶杯或是上个厕所的机会都没有,他是个急性子的人,容不得你找理由,嗓门大,声音粗,惹他发起火来整个楼就会震动。
这些年来一直顺风顺水的,自我感觉良好,平时他这门大炮在单位上上下下到处可以轰轰,谁也不敢顶嘴,他总认为自己的管理艺术好,职工都尊重他,能一声喊到底,但私下都会把他做的事当作笑料议论着。
打听来打听去,还真走对了条路子,副县长正好跟他是同乡,他试着打了个电话过去,先是自我介绍了一下,又开始把副县长捧了一下,接着就聊起副县长的舅舅,大刘突然显得兴奋起来,爽朗的笑声中充满了十足的中气,气场一下子强起来,他用这样的情绪去感染着副县长,称副县长的舅舅是他的表爷爷,按辈份他应该是副县长的晚辈,干脆就喊起副县长“叔叔”来。
隔日,听说副县长的女儿考上了大学,大刘便摸到副县长的家:“听说妹妹考上大学了,做哥哥的多少要表示一下。”一只厚厚的揣着10万元现金的档案袋子顺理成章地丢给了副县长,推辞一番后副县长礼节性地与他寒暄了一会,大刘是个识时务的人,见好便收,告辞而去。
过了一阵,副县长老母归西,大刘听得此信息立即前往吊唁,长跪老太太像前大哭不止,眼泪鼻涕招之即来,如丧考妣,形象逼真。站在一旁的副县长禁不住踢了他屁股一脚,小声说:“差不多就行了,后面还有人呢。”大刘这才擦擦泪水站立起来,又深深地鞠了几个躬。
能伸能屈是大刘的特长。
两个月后调令下来了,大刘任执法局局长兼党委书记,正科级,总算如愿以偿,一切来得很顺。
上任后的大刘觉得浑身是劲,又开始象他以前在单位一样大炮到处轰,只要在单位就要刷存在感。这一次他与分管法制的王副局长搭班子,王局是从法院调过来的,正科级,资历比大刘老,只因他原则性强,总是得罪人,一直没能主持部门工作,去年被调离法院。由于他对法律业务非常熟悉,大刘的几项工作调整都被这位副局长否定了,他从法律的角度陈述了他自己对此事的公正看法,让大刘心中很是不爽,一直在单位是说一不二的人现在竟然一声喊不到底了,但苦于找不出适当的理由,自己对法制这一块又是个短板,只好忍了,在王局面前他这门大炮成了哑炮。
又过了两个月,因为涉及到法制方面的事大刘终于忍不住与王局干了起来,猛烈的炮轰开始了,最后的结果就是诱发了他的哮喘病,大刘因病住进了医院。在医院期间纪委来了几个人看他,并到医护办调阅了他的病历(按组织部门的规定,患有严重慢性病的不适合担任重要领导岗位)。
一周后大刘出院回到工作岗位,接到的第一个电话就是纪委的,纪委请他去谈话。原来,副县长因经济问题被双规,并把大刘行贿十万元的事也交了出来,大刘买官的事败露。
这时的大刘后悔得恨不能这眼前所发生的一切都是一场梦,思前想后还不如到了年龄平安落地的好,何苦去为了官瘾去穷折腾呢?
在等待组织部门处理的日子里整个办公楼开始活跃起来,唯独大刘的办公室失去了原先的动静,整天从上班到下班都把自己关在办公室。
处理结果出来了,经过一番穷折腾后的大刘被削职为民,成了单位普通职工,想到自己要跟其他职工一样要挨到60周岁才退休时,大刘不由得浑身冒汗,后悔得狠狠地抽了自己几个响亮的耳光。
络编抓住核心进行点评,虽说小说写得一般,但这一点评便显得画龙点睛,使这篇小说一下子就有了点价值。文章在于挖掘,看似平常的一篇文章就如我们脚下的土地,可能会埋藏着宝藏,编辑就是挖宝的人。
用一段三句半再突出一下人物形象:
大刘大刘长得胖,长得胖,有官样,有官样,跑走路来有点晃,有点晃,做起事来没正样,说起话来没正相,吹起牛来数他强,数——他——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