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敏思】母亲的玩笑话(小说)
【编者按】随着情节的递进,读者的心也被一辈子好好做事、老实做人的徐伏安的际遇揪紧了。这似乎是一个农夫和蛇的故事,但又不尽然,因为表姐打的是亲情牌,这亲情牌里没有油腻腻的情感,却有几许春情萌动时少年徐伏安内心深处的暧昧,以及城里人徐伏安对乡下人表姐的温柔的怜悯。而外甥禄仔甚至让表舅产生了生活如果不这样,又会是怎样的推想。当徐伏安想象着索性把差不多跟自己年轻时一样聪明伶俐一样帅的外甥当作儿子认,千里之堤出现的就不只是蚁穴而是管涌了。所谓教育改变命运。这里有一个著名的悖论,不少乡下孩子发奋读书,通过所剩不多的尚且公平的机会考进大学,成为城里人,买房置地,娶妻生子,事业有成,进化为我们曾经想要他们成为的物种。转眼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他们?或者说,我们究竟期望他们对故乡的青山,和八杆子打不着的亲戚们做点什么,才不枉我们家族中终于有文曲星下凡,我们曾经对他们寄予了莫大的期望呢?!在这个问题上,城里人和乡下亲戚的看法可能很难在一个调调上,此所谓文化的冲突,或者也是我们如徐伏安老婆一样对亲戚疏远冷漠的原因。这是否也是一种宿命呢?作者没有这样设问,但我们这样问自己了……发人深省的力作。倾情推荐加精!【敏思编辑:乞颜若风】
2 楼 文友:乞颜若风 2020-07-16 21:14:17
转绛心文友的评论:@彭楠?拜读《母亲的玩笑话》非常棒的小说。同样是写底层生活,你对善意被欺骗的处理很不一样。不是恶狠狠的充满愤怒的叙事,而是比较温和、节制、深沉,甚至不乏温情和幽默。你小说中的冲突主要来自人物的内心,来自城乡差异和变化带给进城者的视觉及心理上的冲击,以及由此产生的惊异感和戏剧性。 给读者留下思考一一善真的可以成为拯救贫穷的一剂良方吗?:
他们和她们去了哪里,我的族人……
回复2 楼 文友:彭楠 2020-07-16 22:09:30
@绛心?谢谢你的跟贴。农村人要致富,大部分人都是进城挣钱,工地上的苦力,日夜连轴转的出租车司机,守着农村土地是只能维持生活的。脑子活泛的年轻人,想着找关系做业务做生意,这是农村的普遍现象,之所以出现留守儿童与老人,正是大量年轻力壮的人进城造成的。以上这些,只是文章的大环境背景,故事情节中的帮助农村的亲朋好友也是常事,但是,常常出现矛盾冲突。正如乞颜老师所说,农耕文化与工业及信息文明的差异,已经难以站在一个平台上沟通了。并不是谁要拯救谁,而是尽己所能施以援手而已。徐伏安因愧对母亲,在脑海中的母亲面前,他要取悦母亲,有时会忘了自身的险境。
3 楼 文友:乞颜若风 2020-07-16 21:16:33
本文编辑回绛心文友:@绛心?你对彭楠小说的评论很到位。所谓救急不救穷。但我们心态一定要平和。因为城乡差距,农耕文明与工业及信息文明的差距和矛盾是客观的存在。在以血脉亲情为基础的农耕文化中,表姐和外甥的选择其实有道义问题,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不同文明的对话中,矛盾在所难免,但不一定以对抗和冲突的方式解决。
他们和她们去了哪里,我的族人……
回复3 楼 文友:彭楠 2020-07-16 22:33:51
@绛心?谢谢你的跟贴。农村人要致富,大部分人都是进城挣钱,工地上的苦力,日夜连轴转的出租车司机,守着农村土地是只能维持生活的。脑子活泛的年轻人,想着找关系做业务做生意,这是农村的普遍现象,之所以出现留守儿童与老人,正是大量年轻力壮的人进城造成的。以上这些,只是文章的大环境背景,故事情节中的帮助农村的亲朋好友也是常事,但是,常常出现矛盾冲突。正如乞颜老师所说,农耕文化与工业及信息文明的差异,已经难以站在一个平台上沟通了。并不是谁要拯救谁,而是尽己所能施以援手而已。徐伏安因愧对母亲,在脑海中的母亲面前,他要取悦母亲,有时会忘了自身的险境。
4 楼 文友:绿袖子的田园 2020-07-16 22:52:10
大多数行骗之人,都是从身边的亲朋好友开始的,老实的徐伏安在他外甥眼里很好骗,老实的徐伏安也不相信外甥会骗他,结果还是被骗了,还差点把他骗到了悬崖边沿-------母亲的玩笑话是徐伏安不设防的因素,朴实的表姐也是徐伏安不设防的因素。我很同情徐伏安表姐,儿子如此不争气,她只好不安地在徐伏安面前装茫然,在亲朋好友面前装茫然。
我爱,故您在!
5 楼 文友:荒原月色 2020-07-17 12:26:17
心 锁
简评《母亲的玩笑》
我不知道,自己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读完彭楠的《母亲的玩笑》这部短篇?兴奋、好奇、迷惘、厌恶、沉思、或是兼而有之,或是不一样的欲说还休。
我也分不清,《母亲的玩笑》到底是一部描写徐伏安亲情得失的官场小说,还是一部展示春妮绑架亲情的伦理小说?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彭楠的小说对社会问题的探索是浅尝即止。他浓郁深沉的“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索;他满腔热忱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全都随波逐流的寄情山水间,祈愿岁月好。不想,他这次一反常态,笔尖触的很深,直戳社会痛点。
世界不够温柔的时候,就让自己温柔。我想,彭楠精心讲述“春妮”这个典型人物对自己温柔之时,就是对表弟徐伏安的亲情绑架之日的故事,将她置身于一个习以为常又十分难解的矛盾漩涡中,这仅仅是为博得全社会对生活的底层阶级的道义谴责和怜悯吗?当然不是,其中更有他作为一个作者准确清醒的责问:春妮为什么贫困?贫困的根源究竟在哪里?只不过,彭楠没有直接把这质问表达出来,只淡淡的用不足四十个字委婉表达出来:“~~,可是,这个短信带来的却是恶毒,他对外甥,甚至对表姐春妮都产生了一种怨恨~~~”
春妮的人生遭遇实在令人唏嘘,她多舛的命运也是几十年社会底层阶级的生存缩影,她从小到大生活在农村,也没随徐母的玩笑(其实是心愿)嫁给表弟为妻,但她有手机也会玩手机,懂得如何示弱来换取个人所需。表面上看,导致春妮贫穷的因素是城乡差别以及文化差异,其实则不然。中国改开几十年,数不清的农村人早已成为财富新贵,过上比城里人还城里人的生活,还有数以万计的城里人逐渐沦为赤贫,过着比农村人还不如的农村人生活,这严重的两级分化不是一两句城乡差别文化差异能说的清楚。还有徐伏安,他鲤鱼跃龙门,职场打拼三十年,历尽沧桑熬到一个企业正处,但他骨子里深藏的农民意识,母亲的玩笑打造的心锁,这些无不显示中国的农耕文明与现代文明已亲密揉合在一起难分伯仲。
如果没有徐伏安打另一个姨表哥的那通电话,或许,我也会对春妮、禄仔的举动做出相反的思考。但他赌徒的身份揭秘,却把我的目光和思绪引向更深层的地方,我不得不把这些表象与深刻的社会背景联系起来看。写作高手玩的就是噱头和悬念。行笔到此,我忍不住的骂一句好朋友彭楠,你这家伙,真坑!
春泥一直在等待着表弟的帮助,当姐弟久别重逢的时候来临,那个见面叙旧时的场景描写,徐伏安陌生又熟悉拘礼而客套,春泥惶恐不安又自惭形秽,还有徐凄的居高临下,无疑是母亲用玩笑系在徐伏安心头的一把锁形象展示。母亲的玩笑很小,小到平常可以忽略;母亲的玩笑又很大,大的锁住了徐伏安在关键时刻迈步的双脚。
春妮一生都被贫穷拖累,人到中年后又因小儿子胡作非为倍遭诟病。或许,她一直都努力生存着,但是命运终究让她横冲直撞不得求生方法。
春妮和禄仔一直渴望贵人相助,渴望过好生活,但他们家在亲友圈中已声名狼藉无人搭理,当徐伏安因为母亲的玩笑给了春妮亲情怜悯的时候,禄仔便如飞蛾扑火一般,毫不顾忌开始了亲情绑架。
走马观花禄仔这个充满悲剧色彩的小人物,他遗传了母亲的聪明基因,对现代社会的人际交往无师自通,胆大酒量大,会来事会喝酒。用一时的伪装博得了徐伏安的青睐,最后赌徒的嘴脸暴露无遗。自表舅用“不是关照”的关照帮他以后,他看着一直在获得,其实一直在失去,并未真正得到过什么。纵然亲情天高与地厚,却容不下他对表舅的绑架。禄仔为了发财致富,不择手段的获取,这无疑如火中取栗,一辈子都会追逐,却终究一无所得。最终,他还失去了人间最珍贵的亲情。
《母亲的玩笑》故事情节简单,人物关系也不复杂,但提出一个发人深省又让人无可奈何的社会问题,其关乎道德,关乎法制,从这个层面上讲,我们该从何处去寻找答案呢?
简评《母亲的玩笑》
我不知道,自己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读完彭楠的《母亲的玩笑》这部短篇?兴奋、好奇、迷惘、厌恶、沉思、或是兼而有之,或是不一样的欲说还休。
我也分不清,《母亲的玩笑》到底是一部描写徐伏安亲情得失的官场小说,还是一部展示春妮绑架亲情的伦理小说?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彭楠的小说对社会问题的探索是浅尝即止。他浓郁深沉的“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索;他满腔热忱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全都随波逐流的寄情山水间,祈愿岁月好。不想,他这次一反常态,笔尖触的很深,直戳社会痛点。
世界不够温柔的时候,就让自己温柔。我想,彭楠精心讲述“春妮”这个典型人物对自己温柔之时,就是对表弟徐伏安的亲情绑架之日的故事,将她置身于一个习以为常又十分难解的矛盾漩涡中,这仅仅是为博得全社会对生活的底层阶级的道义谴责和怜悯吗?当然不是,其中更有他作为一个作者准确清醒的责问:春妮为什么贫困?贫困的根源究竟在哪里?只不过,彭楠没有直接把这质问表达出来,只淡淡的用不足四十个字委婉表达出来:“~~,可是,这个短信带来的却是恶毒,他对外甥,甚至对表姐春妮都产生了一种怨恨~~~”
春妮的人生遭遇实在令人唏嘘,她多舛的命运也是几十年社会底层阶级的生存缩影,她从小到大生活在农村,也没随徐母的玩笑(其实是心愿)嫁给表弟为妻,但她有手机也会玩手机,懂得如何示弱来换取个人所需。表面上看,导致春妮贫穷的因素是城乡差别以及文化差异,其实则不然。中国改开几十年,数不清的农村人早已成为财富新贵,过上比城里人还城里人的生活,还有数以万计的城里人逐渐沦为赤贫,过着比农村人还不如的农村人生活,这严重的两级分化不是一两句城乡差别文化差异能说的清楚。还有徐伏安,他鲤鱼跃龙门,职场打拼三十年,历尽沧桑熬到一个企业正处,但他骨子里深藏的农民意识,母亲的玩笑打造的心锁,这些无不显示中国的农耕文明与现代文明已亲密揉合在一起难分伯仲。
如果没有徐伏安打另一个姨表哥的那通电话,或许,我也会对春妮、禄仔的举动做出相反的思考。但他赌徒的身份揭秘,却把我的目光和思绪引向更深层的地方,我不得不把这些表象与深刻的社会背景联系起来看。写作高手玩的就是噱头和悬念。行笔到此,我忍不住的骂一句好朋友彭楠,你这家伙,真坑!
春泥一直在等待着表弟的帮助,当姐弟久别重逢的时候来临,那个见面叙旧时的场景描写,徐伏安陌生又熟悉拘礼而客套,春泥惶恐不安又自惭形秽,还有徐凄的居高临下,无疑是母亲用玩笑系在徐伏安心头的一把锁形象展示。母亲的玩笑很小,小到平常可以忽略;母亲的玩笑又很大,大的锁住了徐伏安在关键时刻迈步的双脚。
春妮一生都被贫穷拖累,人到中年后又因小儿子胡作非为倍遭诟病。或许,她一直都努力生存着,但是命运终究让她横冲直撞不得求生方法。
春妮和禄仔一直渴望贵人相助,渴望过好生活,但他们家在亲友圈中已声名狼藉无人搭理,当徐伏安因为母亲的玩笑给了春妮亲情怜悯的时候,禄仔便如飞蛾扑火一般,毫不顾忌开始了亲情绑架。
走马观花禄仔这个充满悲剧色彩的小人物,他遗传了母亲的聪明基因,对现代社会的人际交往无师自通,胆大酒量大,会来事会喝酒。用一时的伪装博得了徐伏安的青睐,最后赌徒的嘴脸暴露无遗。自表舅用“不是关照”的关照帮他以后,他看着一直在获得,其实一直在失去,并未真正得到过什么。纵然亲情天高与地厚,却容不下他对表舅的绑架。禄仔为了发财致富,不择手段的获取,这无疑如火中取栗,一辈子都会追逐,却终究一无所得。最终,他还失去了人间最珍贵的亲情。
《母亲的玩笑》故事情节简单,人物关系也不复杂,但提出一个发人深省又让人无可奈何的社会问题,其关乎道德,关乎法制,从这个层面上讲,我们该从何处去寻找答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