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晓荷】人间不识花有名(随笔)

编辑推荐 【晓荷】人间不识花有名(随笔)


作者:定远牧人 童生,578.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87发表时间:2020-07-22 13:56:30
摘要:爱花,爱生活。


   不认得字儿的叫文盲,辨不清颜色的叫色盲,照这么说的话,我还该有个名字,叫——花盲。
   花儿,我倒是认得的,鲜鲜的,艳艳的,香香的(即使没有馨香的味儿,也会让人联想出香甜来,不是么?),傻子才不认得花儿呢!可“花儿”是个多大的概念哪!光是按颜色来分,就会让你觉得你所掌握的那些描绘颜色的词儿是多么的平淡无奇,缺少想象力,反正我只会用“五颜六色”或是“五彩缤纷”来糊弄自己了。再若按形状来分,也少不得你拙嘴拙舌,词穷而难以达意了——至于植物学意义上的什么十字科,蔷薇科,木兰科等等,也只能给花儿们勾勒出一个大致轮廓,只有老天才知道那一朵或那一瓣是个什么样子。还有就是花的名字了,我们总不能把什么花都叫“花儿”吧,难不成你无论见到谁都喊他“人”么,她总得有自己的种属。门、纲、目、科、属、种,这样才叫科学的区分,所以能按照这样的分类叫出一朵花的名字,才真是识花的大家呢!
   咱们这些烟火草民毕竟不是搞植物研究的,所以叫不出一朵花的名字情有可原。可像我这样只能把各型各色的花都只叫做“花”的,似乎也不怎么着调。起码可以叫得上几枝的名字,才显得自己有见识一些,不然还让人怎么附庸风雅呢。每到春天的时候,大家伙儿可爱在自己的朋友圈晒图了,那可真是个“花花世界”呀,看得我都眼花缭乱了。我呢,瞅瞅这个,再瞧瞧那个,觉得那些个尤物没一个能跟我搭上界的——人家个个仙气逼人,美艳不可方物,只有我像是被谁遗弃在凡间。没见过呀,好不容易遇见一个似曾相识的,还叫错了名字,就像把梅花说成了桃花,把玫瑰说成了刺木苔似的,能让人尴尬好一阵子。
   桃花,我自然识得,可桃花俗呀,跟杏花、梨花一起,新农村三姐妹,我也只配认得她们仨儿了。再说了,那哪是什么花儿呀,人家根本没把她们当花儿养,那就是等着她们谢了长果子呢!你说,谁养花是为了长果子,就等着把她塞进牙缝里的一天?能认得刺木苔,也算不错的了,毕竟那真是花了——蔷薇耶,学名多雅致。
   为自己辩解没啥用,土包子就是土包子。不过后来我学聪明了,从网上下了个叫“形色”的软件,只要拍下看到的植物,他分分钟就能告诉你那叫什么,而且还是学名,说出来特显自己有知识。我试了几次,好用。像这会儿,我就知道小时候挖来喂猪的刺荄叫“蓟”,吃的满嘴儿冒紫汁儿的咽口子叫“龙葵”,满地长的猪耳朵棵子叫“车前草”……这些个名字,早前在书上见过,还以为是什么宝物呢,却原来是整天在咱们脚底下踢踢绊绊的东西。
   后来,我用他来认花,识别率虽没有百分百,但八九不离十。上回,群里一个文友发了个同株两色的花,看着挺新奇,于是“形色”了一下,认得了,叫“鸳鸯茉莉”,是由一条枝上长出一朵白色一朵紫色系的茉莉而得名。新开的花是紫的,往后慢慢变白,所以两色了。这家伙原来是抄袭了金银花的作业,不同的是金银花开时银白,谢前金黄,所以俗成了“金银”,被人起了个一股子铜臭味的名字;人家原名可是“忍冬”,瞧,多有骨气,多有内涵,多积极向上,充满了正能量。这哪里是你鸳鸯茉莉可比的,你那花语可是“见异思迁”呀,名副其实不专一的货。
   自打有了这神器,便觉得自己忽然间博学起来。
   我们学校有块空地,其实也不算空,小叶黄杨和红叶石楠铺排了不少,因为在新建的食堂边上,工人们手脚太重,毁了不少,比起其他地儿就显得荒凉一些。校长是个追求完美的人,每天去食堂经过这块地儿,总看着,心头就搁上了一件事儿。
   大约是去年秋季开学后没几天,我忽然发现那块空地儿上长出了些什么,柔柔弱弱的嫩芽却又满含蓬蓬勃勃的生气,野草一般但却又本本分分的,有人工而为的痕迹。后来,随着他们慢慢成形,我竟然“形色”出“格桑花”来!
   这名字,熟呀,满满的藏地风情,似乎只住在诗歌里。学校的一个角落竟然长出了诗一样的花儿来,怎不叫人兴奋。问了同事,才知道原来是校长网购的种子种下的。
   格桑花,又叫格桑梅朵,藏族人民的幸福花。格桑即“幸福”之意,梅朵,藏语“花”的意思。格桑花其实并不是指某一种花,大凡可以给藏民带来幸福的最美丽的花,都可以叫格桑梅朵。我们所谓的格桑花却是一种叫“波斯菊”的花儿。这名字舶来的意味太浓,所以大伙儿还是比较喜欢她本土的名字——“秋英”。
   秋英,又叫“张大人花”。
   相传,上世纪初,清廷任命张荫棠为副都统,以驻藏帮办大臣的身份,到西藏办事,借以挽回政令不通的危局。1906年11月,张荫棠进入西藏。进藏时曾带入各种花籽,试种后,其他花籽无法生长,唯有一种花籽长出来呈“八瓣”形,且耐寒,花瓣美丽,颜色各异,清香似葵。一时间,拉萨家家户户都争相播种,这种花生命力极强,自踏上这片高天阔土,就迅速传遍到西藏各地。然而谁都不知道此花何名,只知是驻藏大臣张荫棠大人带入西藏的,故起名“张大人”。
   原来,格桑花并非出自名门呀,民间出品,不过是“出口转了内销”。据说,因格桑花耐寒,耐旱,色彩艳丽,又适合规模种植,所以在全国各地都能见到。校长这一做法,倒是跟得上时代步伐。搞教育,就得这样,不然肯定被淘汰。
   如今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物质享受一日好过一日,人们渐把注意力转到精神层面,养花种草的自然就多了起来。所以,多认得几株花草,倒像是一种更高的精神追求了。

共 212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用戏谑调侃的意味,娓娓道来自己识花的趣事。文章开篇作者打趣自己是花盲,因为面对很多花,作者都很难辨别出花名,真正的是“雾里看花”!不过后来作者利用叫“形色”的软件,只要拍下看到的植物作品,这款软件八九不离十能识别出其花名。这样下来,让作者了解到了很多花类,从而也增长了不少的学识。通过这个过程,小编能感受到作者的那份知足与快乐。其实作者是一个爱花之人,可这种爱花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欣赏,而是真正用心用情去对它们了解研究,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一篇颐养身心的作品,令人回味悠长,佳作推荐共赏。【编辑:叶华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20-07-22 13:59:00
  的确,作者文末一句话的总结小编深有同感。物质生活好了,我们不应该忽略精神需求,养花种草的人无疑从这个过程中体会到了那份超然的精神享受,值得我们提倡和借鉴。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回复1 楼        文友:定远牧人        2020-07-22 16:50:45
  两个文明一起抓。谢谢老师编发。
2 楼        文友:萧垦        2020-07-23 09:15:13
  识花,赏花,爱花,养花,怡情养性,佳品也!学习欣赏老师佳作。
回复2 楼        文友:定远牧人        2020-07-23 09:42:26
  谢谢阅读留言。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