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各有各的人生,自有自的旅程(随笔)
睡前,在电台里听到叶倩文唱的《爱的可能》。独特的叶氏唱腔,以为又是唱给刚刚分手恋人的歌曲,娓娓道来,很有味道,就伴着这首歌入眠。由于也是刚刚失恋,觉得这首歌就是抚平情伤的一味“药”。
后来,无意中得知《爱的可能》并不是写爱情的,而是叶倩文唱给继子林德信的。叶倩文与林子祥的爱情广为人知,两人结婚后,叶倩文成为林子祥两个孩子的继母。那种感觉:“你出现我身边,像个奇迹发生没想到会是你,让我如此失魂,我心中的感觉,是这样陌生快乐的牵挂。”那种内心忐忑,那种不确定,那种渴望被孩子接受的复杂情感在歌词里展现得淋漓极致。虽然作为听者,并不知道叶倩文和继子的感情究竟怎样,但通过《爱的可能》能感觉到她是倾注了对继子的关爱,那么相信现实中虽然不是亲生母子,但感情也会深厚。
这首歌难能可贵的是在表现母子情深同时,又清醒的道出母子相处之道:“因为你有你的人生,我有我的旅程,在前方还有等着你的人,你会哭会笑会爱会伤神,你会不会敲我的门,虽然你对我的认真,我也感动万分,你终究不是属于我的人,但记得在你孤单的时候,我会伸出双手,我会是你朋友到永久”虽然很爱自己的孩子,但明白各自有不同的人生,孩子终究不是属于自己的人,所以鼓励孩子走好自己人生路,记得在孤单的时候,母亲会伸出双手,会是你朋友,到永久。
现实生活中,不少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子女的爱过多,失去了界限,常常以“为你好”为借口,小时候扼杀孩子的梦想,大了干预孩子的生活,从小照顾子女的饮食起居,除了学习,几乎不让他们做家务。就是这种窒息的爱造成有的孩子高分低能,自理能力几乎为零;有的为孩子规划自己认为对孩子好的的人生道路,亦或自己没有实现,希望孩子能够继续完成的道路,不管孩子愿不愿意,接不接受,强加给孩子;有的没教养,成为人们讨厌的熊孩子,每次犯错,父母不去制止纠正,反而以“他还是个孩子,你个大人和他计较什么”来搪塞;有的孩子甚至走向犯罪道路,还护短。这些家长忘记了:“你有你的人生,我有我的旅程,你终究不是属于我的人”孩子不是家长的附庸品,每个人都有各自人生。祖先都留下“儿孙自有儿孙福”的训诫,想不通为什么那么多父母却不理解这个道理?
爱情也是如此,窒息的爱让人喘不过气,只会让人害怕,让人想逃离。我想最初将这首《爱的可能》当初描述分手之后,一方唱给另一方的心迹,大概便是将歌词与自己的经历对照而自以为。其实,想想情感是相通的,亲情也好,爱情也罢,总掏不出个“情”字。我以为一首好的作品就是将这些情感都表达出来,人们从中能够解读出多种理解,感受出多种情感。就像我们在结婚时常送上的祝福“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谁能想象到它最初是指战友间的情感,而后世却解读为夫妻之间相扶到老的祝愿,也不失为一种美好的理解。《爱的可能》也达到了这种效果,虽然是写母子亲情的,但也能够从中体会出恋人相处的方式。
无论亲人还是恋人,“你有你的人生,我有我的旅程”谁也不是谁的附庸,要想幸福爱不满溢,不干预,在孤独时“我会伸出双手”,有需要时候给出建议就足以。就我理解而已,亲情、爱情需要得更多的是陪伴、理解、包容、沟通。但愿亲人、爱人,掌握好分寸,给对方一些空间,彼此“我会你是朋友,到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