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口罩情结(随笔)
我家出来进去的门口隔断上,摆放着大包小包的口罩。它们安安稳稳地躺在那儿打着呼噜,睡着大觉,悠闲得如同躺椅上晒太阳的老爷子。望着它们那副怡然自得的神情,我不由得回想起这个春天扑面而来的口罩。
早就预定好的年前聚会如期开始,腊月二十八我家接待了一拨儿。大家坐在一起,谈工作谈生活,也谈起近期发生在武汉的疫情,症状类似非典的新冠肺炎。这名字猛一听感觉形势有点严峻,头皮有点发紧,细想有些眩晕,不知是酒麻痹神经,还是酒不醉人人自醉,我们昏昏然度过一整天。二十九忙着买东买西,除夕还要赶着回老家吃团圆饭,两天的时间稀里糊涂就过去了。
年初一打开手机一看,武汉封城了。接下来的朋友圈群消息,到处弥散着如同战火硝烟般的疫情气息。不知是肚子里酒足饭饱的作用,还是各处疫情文本视频的张扬,看得人混混沌沌茫茫然不知所措。
好歹等初二回了娘家门就万事大吉了,我这样想。千思万想只是没想到,初二我一睁眼,手机里铺天盖地传来的竟是省市县镇村,相继封城封村的消息。串亲不成,只能改成电话一一问候。接下来的事情就是亟待解决的口罩问题。我翻看手机,看到超市药店虽然必须测体温带口罩才能入内,也算正常营业。于是扒出陈年的防霾口罩,步行上街买去。
我走遍小区附近的四家药店,防护口罩完全断货,传说中的N95压根儿想都甭想。其中一家药店的老板,不知从哪里弄来了几箱纱布口罩,居然卖十元一个。我明知纱布口罩对于新冠病毒完全没有防护作用,但经不起聊胜于无的感叹,好歹是个口罩,防不防病毒已经顾不上了,只要能戴着出门买个菜已经够意思了,还是咬牙买了三个回家。
眼睁睁经历实体店口罩脱销的窘迫,我就考虑线上。打开淘宝京东,我开始搜索医用口罩,真没想到,偌大的网络只有聊聊几家有卖,价格自然是出奇的高。我看过来看过去,炙手可热的口罩正如朋友圈传闻,堪比真金白银,形势严峻到已经完全没必要纠结价格问题了。于是,我放下价格概念,专注发货。我点开第一家医用店,试着跟客服沟通尽快发货。客服自动回复:“疫情期间,不定期发货!”看到这一行文字,我的心中猛然惊醒:“目前只能考虑有无现货。”没办法,只好耐着性子又聊了几家客服,回答如出一辙:“无现货。预定一个月后发货,无货退款。”除了头痛,我那时的感觉没别的。但头痛完全解决不了问题,要解决问题还是要想办法,我只能继续聊下家客服。好不容易聊上一家预定二十八天发货的,我立刻按下立即购买下单付款,好歹对自己大半天的网购有个交待。
晚上躺在床上,我依然是翻来覆去难以成眠,除了不断刷新疫情最新消息,就是四处打探口罩问题,那份焦虑无以言表,而反馈过来的消息全是摇头叹息。
外甥私聊问我:“一只也没有?”
“一只也没有!”我立刻回他。在家没有将就将就也就罢了,关键是儿子还有六个多小时的高铁去上学,这可着实让人上头。
“我年前买了一包医用口罩,尽量给弟弟余下两只,让他乘车用。”外甥回了一行。
那一刻,我悬着的心立刻放了下来。只要有儿子乘车用的,剩下的都不是事儿。
人其实就是个典型的矛盾结合体,我嘴里说不是事儿,心里想到的还是口罩问题,而且还是挂在心头的头等大事儿。
就这样纠结着过了几天,郑州发布开启口罩预约活动。这可是个天大的好消息,虽然是民用口罩,但也是具有防护作用的口罩。口罩预约活动是每天下午两点半点。于是我每天按时准点盯着手机蓝光幽幽的屏幕。第一天,我连预约的门槛都没买进去,各大药店的预约就全部爆满了。要想成功,不能泄气,接下来一周的时间,我的口罩预约活动一直在进行中,脚步依然一次也没迈过药店的门槛,这简直让人无比沮丧。
一次扫码外出买菜,我恰巧碰见老同事。目光所到之处,除了两只露在外面的眼睛,就看到她戴的是那种花色质量规格相当高的口罩,突然想起她老公在机要部门上班,我不假思索问她有没有储备的口罩。她说有也不多,最多能周转我五只。我当即转红包给她,她自然不肯接受。就这样,五只虽然看起来不怎么的,但毕竟也是属于民用防护级别的口罩,姗姗莅临到了我们家。
外甥进京上班路过这里,给我们留下了三只医用口罩。
至此我们家总共拥有八只口罩。三只医用的自然要专项专用,留给儿子乘车。只是后来的后来,火车票改签了不下四五次,学校三令五申严禁学生私自到校。再后来,儿子的火车票就直接退掉不再预约。五只民用的口罩我们一家三口一人一只,偶尔外出买个菜用。回来后赶紧脱下折叠整齐挂在粘钩上,下次出门继续用。这种方法得益于钟南山院士的嘱托,不必每次都换。可是我那只口罩的使用时间持续了半个多月之久,也眼睁睁把以往最热闹,今春最冷清的大正月过完了。
“正月里采花无哟花采,二月里采花花哟正开。”正如这首《采花》调里所唱,二月里阳光明媚花儿争艳,可是我们还是不得不呆在家里,儿子上网课,我也通过网络平台,每天指导学生学习批改作业,忙忙碌碌的生活就这样开始了。这期间,我网购的口罩一直没发货,后来的后来干脆收到了退款通知。也是在这春寒料峭的二月初,我成功地预约到了一包十只民用口罩,终于大大奢侈了一把,让最初的那三只正大光明地退役了。
记得预约成功的那一刻,我几乎是跳了起来,大声告诉儿子,我预约成功了,可以去领口罩了。
“快去领呀!”儿子催促我。
说去就去,我仔细看清楚地址,戴上那个用了很久很久很久的口罩,拿上手机,在导航的谆谆教导下来到预约的药店。
药店门口等待领取口罩的,加上后来的我一共三人。郑重声明一下,我们严格按照要求保持相隔一米五以外的距离立等,免生嫌隙。等他们都拿到自己的口罩,就轮到我了。这时候后面又来了一个等口罩的。
“打开手机,登记!”药店的女营业员熟练地要求我,口罩上方的眼睛依然严肃,如同一个机器人。
我立刻交出手机,按照要求点开手机,打开预约短信息。
“姓名,手机号码,身份证原件。”
我听到她居然要我出示身份证,顿时傻了,“没带!”我只能老老实实回答,心里不由得暗自埋怨自己没养成出门带证的习惯,白白跑了一趟。
“没带领不了!”营业员一本正经告诉我。
“不行的话我明天再过来!”我看看时间已经四点多了,再来回折腾天色已经晚了。
“我再看看你的预约信息,明天来了直接报名就行。这已经填写上去了,现在我们这要求挺严的,不能涂抹。”
“行!”我把刚拿起的手机又递给营业员,恭恭敬敬等待她再核查一遍。
“哎哟,你这是今天才预约成功,只能是明天来领!”营业员额头折了好几折,差点就折成一把牛皮纸扇,提高嗓门叫到,“你看看!你看看!”
还好有口罩遮着脸,我才不至于找个地缝钻进去,心里不住埋怨自己简直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领取要求一点没看,就慌慌张张紧跑快跑来到药店,领口罩来了。听到营业员如同刚下的蛋母鸡的叫声,我立刻扭头跑进车里,端坐在座椅上,认认真真把领取要求读了一遍——出示预约短信,持本人身份证,第二天领取!弄来弄去三缺二,我还是老老实实开车回家呆着,明天再说。
“口罩领回来?”我一打开门儿子就跳出来问。
“没有,身份证忘带了!”我慌得只老实交代了一部分,省略了另一部分。几十大几的人了,没看清要求还白白浪费一次出门机会,真是面红耳赤难为情啊。
“我去,领口罩还要核验身份证!”儿子惊讶得直砸吧嘴。
“非常时期超常规管理,有情可原!”我庆幸好歹掩饰过去,再顺便正向导航一下,“只能明天了。”
“也是,这么多天都过去了,也不差这一天。还是要尽量少出门!”儿子叮嘱我两句,落寞地走回卧室。
我躺在床上,又把领取要求从头至尾读了一遍,再次确认那一二三,才安心坐等明天。
第二天吃过早饭,我带齐证件,顺利刷掉十元人民币,领取了一包十只口罩,额外还刷了一瓶酒精三副乳胶手套,以备家用。
这下,家里的口罩难大大得以缓解。当然,对于口罩的爱惜习惯已经养成,奢侈依然不敢。一只口罩不用够三五次,还是舍不得换掉的。
之后的一周,我又顺利预约了一包。不过这个时候,全国各地的疫情数量逐渐递减,深红色的武汉也渐渐摆脱了阴霾的桎梏,各地驰援医疗队正在有序撤离。再后来,药店已经无需预约,民用口罩大包小包,医用口罩码放整齐,传说中的N95也闪亮登场。
至此,我那颗悬着的心终于安安稳稳放回肚里,纠结了许久的口罩问题,在和煦的阳光里拨云见日冰消雪融。
2020年的中国,也在“三月里桃花红哟似火”的姹紫嫣红里,昂首阔步,迎来了属于我们的——春暖花开万家祥和的好日子!



好文章,空了再次欣赏。真的很喜欢老师的文字。问好老师,遥祝夏安。
2020春节期间两件大事挂心头:刷疫情关心国家大事,急口罩关乎个人安危。至于吃啥喝啥好像都忘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