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香】生日、生活及生命(随笔) ——读暮云开三篇“生日感怀”
暮云开是随“雀之巢”一同长大的小小鸟,他来巢里的时候,刚刚过完二十岁的生日。他曾是巢中一只飞得最远的思乡鸟,记得他的二十五岁生日就是在非洲大地的漫漫长夜中度过的,当时他写了一篇散文叫做《生命的第二十五个季节》,让我们倍受感动;他也是巢中一只唱得最美的杜鹃鸟:声声啼血,字字动情,真诚而勤奋,文字当中充满了对生命的思索和赞颂。记得他二十二岁的时候,曾经写过一篇怀念和祭奠爱情的散文叫做《空中飞舞的娃娃》,让我们热泪盈眶;他还是巢中一只坚守时间最长的留鸟,如今,而立之年的他又有了自己的小小鸟,一个美丽又聪明的小姑娘,于是,便有了这篇题为《三十未立:写给我和我的小姑娘》的散文,让我们眼前一亮。
三十岁,而立之年,正是踌躇满志的时候。然而,此时的暮云开却是异常的冷静和淡定。一方面,他坦然承认“三十未立”,既没有当大官,也没有发大财,更没有成大家,少年时的雄心壮志大都没有实现;另一方面,他欣然接受“三十未立”,普普通通的人生有什么不好,平平淡淡的生活有什么不好,简简单单的生命有什么不好。三十而立何如三十而“丽”,清丽的妻子,清丽的女儿,清丽的文字,清丽的心情。而这些清丽,恰恰是许多功利的代价,甚至是人生祭坛上的牺牲品。那么,在功利和清丽之间,我们究竟作何取舍,人们大都在不惑之年有所醒悟,在知天命的时候开始忏悔,在花甲、古稀时大彻大悟,却很少有像暮云开这样的“急流勇退”者。三十而立之时,风华正茂之夏,却有了秋的丰富和冬的深刻。岂止这篇“生日感怀”,近日读过不少暮云开的散文、杂文和诗文,陌生的读者,一定不会想到这些相当成熟的文字、情感和思想,是出自一个三十岁的年轻人之手。
那么,究竟谁是暮云开的启蒙老师和心灵园丁呢?女人,美丽而优秀的女人。
读过他写在二十二岁生日里的《空中飞舞的娃娃》以及多年前在大学校园里那个漂亮大方的女孩“娃娃”同他一起庆祝的生日和初恋纪念日,我们不难看到,曾经浑浑噩噩、懒懒散散的他,在同学兼教师的“娃娃”那充满期待和信任的明亮目光里,找到了前行的方向,产生了奋斗的力量:“一切繁华的景象,都得靠自己去创造,去积累,去开垦,去装点。否则,你会被疯长的荒芜所覆盖,消失不见,痕迹不留。那些花开的芬芳,只能是与己无关的美好了。”岂知,追寻和等待并不是生活的全部,更不是爱情的始终。那天,突然飞向天堂的“娃娃”,“血像樱花一样肆无忌惮的盛开”,使他幡然醒悟:“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然而,在这个世界上最最“重要的是,活着的人一定要好好活下去”。爱情,把他推向了远方,又把他召回到原点;“娃娃”的拥吻和“飞舞”,让他懂得了生命的脆弱和坚强;凄美的初恋,是他的人生第一课,“娃娃”的爱,让他由懵懂的男孩变成了成熟的男人。
读过他写在二十五岁生日里的《生命中第二十五个季节》以及那段时间远在尼日利亚的他,日夜思念家乡和亲人的绵绵情丝,我们不难看到,母亲,不仅是他在生日里首先想要祝福的亲人,更是他的生命中最早的老师和最好的学校:“自从她受难给了我生命,她就开始了自己更艰难的人生。她站在风雨变化的生活里,我站在她的身后躲避风雨”,“她给我的不仅是我的生命,她几乎要把自己的生命给我”,“没有母亲,我将真正成为一个被风摆弄的塑料袋”,“母亲是坚强的,她最终把更大的风雨甩在了身后”,于是,儿子在母亲目光里读到了善良,在母亲的背影里读到了坚忍,在母亲的白发中读到奉献,在母亲的生命中读到了伟大。更重要的是,如水的母爱让儿子那颗浮躁的心渐渐安静下来,不再好高骛远,只想求得属于自己和自己亲人的安稳的生活,谁说这不是一种成长。
读过他写在三十岁生日里的《三十未立:写给我和我的小姑娘》,以及近一个时期以来他写给宝贝女儿然然的一封封“家书”,我们不难看到,女儿,是他的又一位“家庭女教师”,作为年轻的父亲,他在同女儿一起成长,而这成长的标志之一便是:三十而立,不是功名利禄之利,而是纯洁美丽之丽:“我的小姑娘带着上帝的光芒出世了,本来混沌不堪的世界于是一下子透亮起来……我的小姑娘如月亮一般的眼睛深情地看着我,像是在安慰这个和自己整日厮守的大男人”,“我的小姑娘告诉我这个世界是很简单的,很单纯的,很美好的,只要你用心去触摸”,“我恍然明白过来,原来只是我想太多而已,原来只是我太矛盾而已,原来只是我太在乎而已。”如此说来,女儿的到来于他而言是“天使的降临”和“灵魂的回归”,回归到“内心安宁的日子”,回归到简单快乐的生活,进而“找回人性的花朵,嗅到生命的芳香”。
如果说恋人使他懂得了珍惜,母亲使他懂得了感恩,那么,女儿则使他懂得了苏醒。以往的他,“就像猫追尾巴的游戏一样,梦想太大,也太空,往往就跌入了白日梦里,被喧嚣的人群也被浮躁的自己踩碎了一地……我们终究抵不过生活,或者,我们终究抵不过自己”。而如今的他,在女儿的明眸中找回了曾经丢失的自己,放下了曾经缠身的欲望:“不管世界的脸色是怎样的,那些别人眼中的自己,那些把我们紧紧捆绑的欲望,那些悬在我们头顶够之不着的痴想,都该放下了,我们不需要活在俗世的定义和标签之中”。这是最重要的苏醒,这是最根本的觉悟,这也是上帝托女儿带给他的最好的生日礼物。显然,这三个不同阶段、身份和作用的女人,分别是他人生之路上的小学、中学、大学老师,但是,她们也有共同之处,这就是都是在用自己纤细甚至柔弱的手将其爱人、儿子和父亲从远方拉回近前,从梦想拉回现实,从复杂拉回简单,从物欲拉回人性。归根结蒂,女人真是一所净化心灵的美育学校。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三篇“生日感怀”便是三篇不同人生阶段的“毕业论文”越写越深刻,越写越美好。
当然,就文论文,这三篇“毕业论文”还可以写得更好,特别是前两篇,远不如眼下这篇思想成熟、情感充沛、文心丰厚,文笔老到。正如暮云开所言:看自己以前文字,身上直起鸡皮疙瘩——这种自觉,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八年前那篇《空中飞舞的娃娃》虽然“血绽樱花”的情节感人,但是“生命飞舞”立意不够深刻;五年前那篇《生命中第二十五个季节》,并没有完全展现出在这个人生“早春”的特定季节里,乍暖还寒的苦辣酸甜;即便这篇《三十未立:写给我和我的小姑娘》,同样也有“叙述”强于“议论”,或者说“夹叙夹议”的不够融洽,这样,开头和结尾的“立论”略显突兀,倒是特别喜欢文中那些从“我的小姑娘”眼睛里读出来的种种感悟。吹毛求疵,仅供参考,也想为巢中的文学批评抛砖引玉。
读暮云开的人与文及其笔名,其情深深,其意绵绵,特别是读罢这篇“三十未立”的生日寄语,我的脑海里不禁跳出这样几段绝妙好词:一是陆游的“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二是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三是岳飞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如今的暮云开,不仅“多情”,而且“长考”;不离“婵娟”,尽享合欢;不怕“等闲”,从容坦然:“或许真实的自己就在安静的阅读里,就在放下防备虚伪的真心里,就在单纯无虑的微笑里,就在抬头可见的月光里”。正因如此,本文最初的题目是《抖落三十尘土,沐浴八千云月》。
遥祝暮云开生日快乐,云开日出,生命安康,生活幸福!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