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把我留下(散文)

精品 【晓荷】把我留下(散文)


作者:大路白杨 进士,11824.6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079发表时间:2020-07-25 14:47:37
摘要:从不满15岁起,我就背着行李卷出门上学,不到18岁开始离家外出参加工作,工作事业调动、结婚育女离异,加上长年坚持的读书写作出书的生涯,不觉间40多年的荏苒光阴,就像风一样吹走了,仿佛这一切就在一眨眼的工夫里。

【晓荷】把我留下(散文)
   踏进K9791列车,长条型的鸽子笼的硬卧车厢,早已挤满向日葵一般的人脸。
   虽是回归故乡,心中倒没有一丝的喜悦兴奋。从检票口到候车室再到车厢座位四周,没有遇到一张熟悉的面孔。我在心中一直盼望着,能出现一个认识的人,哪怕这个人曾在我们共同的小城里生活过,平时与我并不怎样熟悉,甚至只是坐公交上班下班的一面之缘,也算是感受一会故乡的感情。
   然而,在回家的路上唯一火车上,所能看到的生硬或柔和的面孔,永远都是一群我从不认识的人,虽然他们就是我故乡的人。
   这是一列弥漫着怀旧气氛的绿皮慢车。只有在极偏远的地方,或是铁路的最小支线上,才能看到这样的列车,让人在一种怀念的记忆里,生出一丝难以表达的破旧心情。这列火车将会用一夜晚的时间,带着一车谁也不认识谁的人群,缓缓穿过一路前行遇到的全部黑夜,让满车人像哑巴那样各做各的事情,仰着脸找座位、脱掉鞋子爬上狭窄的铺,接着是吃饭喝水。即使有人会独自地攥着看也不看的手机,坐在走道的活动椅子上,侧身望着窗外,然后寂寞地爬上铺位,拉开被褥睡觉,也不会有人主动找你说话。这个世界看似很热闹,其实,每个人的心里早就长成了一棵枯萎的干树。
   我此行的目标很明确,在明天凌晨时分,趁着太阳没有露头时,背着包,拉着旅行箱,跟着大群的人流,满眼惺忪地抵达那个遥远的小小车站。然后通过明亮的候车室,再乘坐一辆车灯昏暗、厢内冰冷又人群拥挤的公交车,陪着继续保持共同沉默的旅客,到达小城的家,父母的家。
   时间,如同一排切割机,特别坚硬,又特别熟练地将长达十余小时漫长的路途,按照标准的区间,划分成极有节奏的步伐,并随着车轮每一声的“咯噔”,越来越近地抵达着此行的目的地。很多时候,我极不愿意回故乡小城的家,总是盼着车永远不停地跑下去,永远、永远无法抵达目的地。然而,事情总是顺乎常理,在我不情愿抵达的时候,生硬地让我在预定的街口下车。
   回故乡,我既不是来边地亲身寻奇的内地旅客,更不是满怀热情探亲访友的故人,我的心中甚至身体里,根本就没有这一份轻松的闲情。我只是出于儿女的义务,前来照顾生病躺在医院里的父母。父亲的一生几乎都在住院看病,都在吃药打针。三十年多来,他不得不在小城的家中生活,每一次病情加重时,都需要几个在外地工作的孩子请假或辞工回家照料,这是义务,谁也不敢不尽的孝心。尤其是在近几年,随着老人年龄的日益增长,他每一年呆在医院里的次数和时间,和他渐渐开始变大的脾气,还越发明显的自私心理一样,日日见长,而且越来越强硬;除了花费越来越大以外,整个人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多,希望儿女呆在身边的时间变得越来越长,越来越让儿女们在身心疲惫的折磨里,变得沉默缄言。尽管照料病人来回的费用很大,人也过得很累,每次结束时,就像得了一场大病。在医院里陪床熬夜、回家做饭送汤、昼夜轮班值守,更是让儿妇们苦不堪言。但是,除了面对和承受以外,谁会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一切呢?儿女们没有人会因此大发脾气,没有人会因为不孝之名,将自己丢进将来的时光,承受家人一生的抱怨和责难。小城是一座军垦城市,生病住院的老人越来越多,治疗陪床的时间用的也越来越多,重要的是,世人普遍讲究一个孝顺的名声,并将孝敬老人、舍身照顾父母、做一个尽心行孝的孩子,当成一份了不得的大事,当成情系家族美名的重点表现。
   侧身躺在硬卧床上,我受到了车厢的感染,没有一丁点主动和别人说话的欲望,甚至包括对面床上描眉梳发的年轻女孩。况且满车的陌生人中间,个个都低着头,不是看着手机的文字,沉浸在思考社会、冥想哲学的面孔,就是自顾不假地打怪兽、玩游戏,你再主动、热情,又能找到谁去说会话?尽管这趟列车上肯定会有不少和我一样、想在寂寞里一吐心情打发时间的人,可是,他们又坐在哪里呢。
   疲劳的身子感到列车在用力启动,在慢动作中平稳地加速,看着列车拖着的影子,穿过渐渐昏暗的灯光走廊,缓缓离开了崭新的乌鲁木齐火车站。
   我的父母都是80多岁的人,他们整整一生的时光,都生活在兵团最基层的连队里,种田修路挖渠,放牧养猪砍柴禾,省吃俭用地养育孩子。年轻时代的拼命,中年的长期劳累,使他们和他们这一代人一样,临近晚年之际,几乎都落下了不少难以治愈的病根。生命的最后时光,用尽全身的力气和沉疴中的病痛,包括自己内心深处的复杂感情进行着无休止地争斗。
   从不满15岁起,我就背着行李卷出门上学,不到18岁开始离家外出参加工作,工作事业调动、结婚育女离异,加上长年坚持的读书写作出书的生涯,不觉间40多年的荏苒光阴,就像风一样吹走了,仿佛这一切就在一眨眼的工夫里。此时,我也即将迈上60岁的台阶,荒凉的背后,真不知自己是怎样走过来的。
   火车在凌晨的六点进站,经达疫情期间必须的安检,才走出候车厅。放下沉重的行李,呼吸着一份原始而且清新的空气,这是故乡的味道,甜蜜却又苦涩。置身空旷的车站广场,明亮的星光低垂近人,移动的人影绰约如潮,我像进入一个另外的熟悉又陌生的世界。这是我的起点,也是我最后的终点,从曾经少年的出发地点,经过几十年的时光,转了一个大大的圈子,又以老态的身体,不得不重新回归到当年的原点,这一切让人觉得匪夷所思,又觉得理所当然。时间、地点和天空没有多大变化,变化的只是我,除了一份充满复杂的心情,还有一头斑驳的花发和满眼的沧桑。
   像前几次一样,提前回家照料的小弟弟打来几个电话,告诉这一次父亲病情危重,可能真的过不去,让我最好能抽时间回去一趟。父亲病重时,兄妹们提前在电话里商量过,每个孩子回家轮流照料三个月,大弟弟先照料,然后是小弟弟,接着是我,然后才是俩个在当地上班的妹妹。
   我又一次腆着脸坐在领导的对面,满堆着一张笑着的老脸继续请假,终于在领导极其沉默的脸色里,获准假期,踏上了又一次归家照顾病人的旅途。这一次,真的不能不回了,而且需要带着自己的工作回去,以免耽误了我所负责的工作进度。去年的年底,除父亲因肺心病下了病危通知书正在医院抢救以外,母亲也因为脑梗突然发作,被妹妹们送进同一家医院。父母俩人一个住在三楼,一个住在四楼,生活在当地弟弟和妹妹们又要工作上班,又要日夜照料病人,实在无法照料过来。在母亲的病房里,父亲带着氧气瓶被儿女用轮椅推着去见老伴,老夫老妻病床前的相见,几乎没人说话,却是从头哭到走,俩人都哭得像个泪人。直到父亲在三楼的病房咽气病故,他们再也没有见过面,这是俩人最后一次的人间相见。
   我含着两眼的泪水亲眼看着,平躺的父亲如何安静地咽下最后一口气,如何慢慢地闭上迷离的双眼,枯瘦的手指和干燥的嘴唇不再嚅动。在我的一条胳膊上,真切地感受着父亲正在渐渐变硬、渐渐变凉的身体。极不情愿地目睹着医生和护士俯下身子,轻轻地一根一根地拔下插在他身体上的各种管子,撤掉了不再滴动、已经在毫无意义的时光里,停止了安静下来的针剂。此时,坐卧不安地瘫躺在病床上的母亲尚不知情,也许,她在急躁不安之中已经感到了这件可怕事情的到来,尽管他们都极不情愿。
   这番世间的生老病死,这种人生的悲情光景,除了天堂里万能的上帝,除了幻想起死回死的神奇医药,谁有多大的能力帮着解决,谁又能帮上他们重返阳间的忙?
   时光把我留下来,让我在时光里感受着死亡病疼,看着时光又开始流淌,看着母亲不停地翻身,看着病窗外依然灿烂明媚的阳光,我只能以如此方式留下来。很多时候,生命能够告诉人们的真相,只有在你走过之后,在背后那一片目光的诀别里,透露出些什么。它们那么真实,那么现实,而且那么残忍,面对它们时,你纵有千般念头,却又万般无奈。
   我想像着埋入泥土深处,一点点冰凉的父亲;想像着拼命活着却挣扎在病床上母亲,甚至想像到了自己将来孤单老去的样子。尽管心存害怕之心,尽管心怀离世遗憾,却又万般无奈地走在这一条生命的道路上。我们看似身处于庞大的群体中,有着仿佛存在却又很不真实的依靠,却成为生命之间彼此感受到的某份温度。它们看似坚固无比,其实,这一切根本就经不起时间小手的轻轻一推,仿佛前进一步,就是无底的深渊。谁都一样,极不情愿地留在空无一物的结局里,注定成为一个背负孤独心态的离场者。在唱完最后一首怀旧的歌,吃完最后一顿喜欢的饭,说完最后一句温暖的话,甚至在吸过最后一口清新的氧气后,就该毫无一丝遗憾和丁点怨悔,就该不再留恋曾经美好的时光,就该不再去怀念一场诗意断章的梦想,完成着在人间的所有义务;就该不再打扰世间任何一个人,不触撞人间任何一份情,身轻气爽毫无牵挂的毅然启程,赶赴另一个清净的世界,投身于用不同物质组成的另类生活。我不知道,有没有天堂,如果有,就有那种比人间再多一点的轻松才好。
   像埋葬死亡一样地去死亡,像蜷缩着身体凝固的父亲那样,所有的生命都已经全部留在今年的春天里,留在泥土的深处一动不动;像老有所依的生命,像种子回归大地那样变得心态坚定,而且服从命运的安排和生存的注定。
   可能,这才是能让我们留下的最后理由。
   二〇二〇年五月六日初稿于新疆北屯市
  

共 364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读完老师的文章,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是一篇很多家庭都会遇到的事情的写实文章。作者用笔很细腻,一节车厢宏大的场面在笔者字里行间表述得淋漓精致。文章很详细,讲述一个已经不惑之年的老者回家看望自己病重的老父亲,途中复杂详细的内心活动和详细细节。每个家庭都千奇百怪,一个美其名曰的孝顺名声在子女的心里是如何想的?是完成一项任务还是尽心尽力尽到自己的义务!这不由得让我们进行深思,世界到底怎么了!父亲不幸去世,留给主人公的是无限感想和感概。文章的精彩尤其集中在文尾处那引起共鸣的心声。文章不错,力荐欣赏,感谢老师赐稿我晓荷社团,晓荷有您更精彩。【编辑 陌小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0727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0-07-25 14:53:54
  时光把我留下来,让我在时光里感受着死亡病疼,看着时光又开始流淌,看着母亲不停地翻身,看着病窗外依然灿烂明媚的阳光,我只能以如此方式留下来。美文美文,感谢老师赐稿,期待下篇优秀作品。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2 楼        文友:何叶        2020-07-25 15:05:51
  大路老师的文非常棒!感谢老师百忙之中来社团支持。问好。
何叶
3 楼        文友:雷开艳晨曦        2020-07-25 20:44:43
  老去,死亡,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临的问题,很沉重,特别是人已老,看到老一辈在我们眼前,生命一点点的离去,消逝,让我们无法不想到将来的自己,但是想过一次死亡,我们对生命存在的的意义似乎变得不一样了
4 楼        文友:何叶        2020-07-27 22:32:17
  恭喜精品!晓荷有你更精彩!老师创作辛苦!敬茶!
何叶
5 楼        文友:陌小雨        2020-07-28 00:42:47
  恭喜老师斩获新品!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6 楼        文友:宇蓝        2020-07-28 05:35:32
  细想,人的一生不都大致是这样么?一代代,一步步就这样轮替更迭,推动着,进步着,消失着,循环往复。
   虽有不甘,却也得适应,拼写属于自己的作业。
   拜读佳作,学习了。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