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饭票(散文)

编辑推荐 【丹枫】饭票(散文)


作者:千海江 童生,837.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67发表时间:2020-07-26 21:22:29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可能对过去到单位食堂吃饭使用饭票还不太清楚。买多少给多少,一个月的,一个星期的,甚至是几天的,都行!在一些机关、企、事业单位,还有学校,只要是有组织、有员工,开办有职工食堂的,大都使用饭票。
   饭票具体从哪年哪月开始实行的?没有考证,也不太清楚。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之后,饭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在我的印象中,那饭票一两、二两等;菜票有一元面值的、五角面值的、两角面值的,也有几分面值的。饭菜票有牛皮纸和塑料两种,牛皮纸就一样,但塑料的就有软硬之分,一沓一沓的,用皮筋绷着,或用线绳绑着。
   那是在南山矿区阿拉沟新疆丰收电厂工作时,到人事科报到的第一天,人事科长就嘱咐一定要到厂后勤科去买饭票,否则没有办法吃饭。
   卖饭票的师傅名字叫杜华田,湖北人。那时,杜华田师傅大概有五十岁左右,眼睛都有点花了。他平时是不戴银镜的,但只要见到买饭票的来了,他就戴上那副老花镜,问你买多少?当时不像现在的可以微信或支付宝转账,而是全部收现金。根据你所要买的数量,他收了钱,然后掏出钥匙,打开抽屉,先将现金放到抽屉里,然后拿出饭票,用手捏着数,一张一张地,就像数人民币一样的认真。
   在新疆丰收电厂工作的三年时间内,我不知到后勤科那间办公室买了多少次饭票。一九九三年,我调到南山矿区武装部政工科工作。在南山矿区政府食堂吃饭,用的仍然是饭票,无非是牛皮纸质的,时间并不长。
   一九九七年,我调到乌鲁木齐市新市区工作。
   在报到的第一天,同事又是首先将我带到新市区机关服务中心(当时称新市区机关服务公司)买饭票。当时的饭票是牛皮纸印制的,很窄小,捏在手里像是捏了一张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火车票。饭票上面印有“新市区政府机关食堂”,盖有“新市区机关服务中心”的印章,但没有“过月作废”的字样。机关服务中心每个月按实际天数卖饭票,本月实际有几天,就卖给你几天的饭票,不多卖也不少卖。当时负责卖饭票的是一名女同志,名字叫李芸,后来因为工作关系,她被调到新市区银川路街道办事处的一个社区工作了。
   1999年,牛皮纸饭票又改为饭卡,饭卡是硬纸做的,有红、蓝、白三种颜色,和牛皮纸相同的是,上面仍然印有“新市区政府机关食堂”,所不同的是在饭票的正面加上了和“某年某月”、“就餐证”和“姓名”字样。另外在饭票的上下边沿,有了“1至22”的序号。
   在饭票的背面印着“一人一卡,过月作废,不得转用,查出没收,自觉遵守”几个字,盖着“新市区机关服务中心”字样的印章,且还在填写过名字后当场进行过塑,每张饭卡交一元钱的过塑费,一但写好过塑,就是名字写错也无法更改。每当开饭的时候,食堂两边有两名工作人员负责打卡,每当吃一顿,工作人员便在“1至22”的序号上打一个洞,如果打不完,下个月将没有打完的仍算作钱买饭票,当月的即使再多天数没有用也不能再用了。
   2008年,饭卡仍维持1999年的式样和字样,最大的不同就是不再过塑了,吃饭的时候,食堂两边有两名工作人员不负责打卡了,只要将饭卡给两名工作人员亮一下,就可以进食堂吃饭了。另外,还有一点和过去饭卡所不同的是,不管你使用不使用,当月饭卡过月就作废,使用不完也不再退钱或作为下月饭卡的充值。
   饭票到饭卡的过渡,深刻印证了时代的进步,人们生活的逐渐向好。或许有那么一天,饭卡也将不再使用,取而代之的是刷脸或扫微信二维码,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共 140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怀旧之作,写出了饭票在当时的作用,讴歌了如今的美好生活!七零前的人大都用过饭票。在作者的印象中,饭票是一两二两的。作这每次换工作点,都必须先买饭票。后来,饭票改成了饭卡,并有了序号。随着生活的提高社会的进步,饭票时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曾经的饭票时光,依然给作者留下了难忘与怀念!全篇文字精炼,语言流畅,怀旧之作,耐人品读!推荐欣赏!【编辑:梦锁孤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20-07-26 21:24:57
  善意提醒:文中数字应以大写一二三,在者,江山在走原创首发之路,希望老师以后以首发文章支持丹枫!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