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花】清浅的师范时光(散文)
许是怀旧,我的思绪常在记忆里盘旋,就算在梦里,也不舍那段青葱的时光。读师范的三年,有太多的明媚,也有不少苦涩,苦乐交织,即是生活的真实写照吧。
我喜欢浅浅淡淡的时光韵味,仿佛是不徐不疾的闲话,呢喃着一个曾经的轻梦;宛若是斜阳射入清浅的水,要垂钓起斑斓。
一
我是1985年参加中考后录取到镇江师范学校的,由于当时镇师刚砌地基,我们被安排到句容进修学校就读,那届只有两个班,共一百人,后变为九十九人,中途我所在班级有一位男生因先天性心脏病突发,去南京某医院治疗不幸逝于手术台上。这件事让我惊惧于生命无常,含苞的花蕊尚未绽放已然凋零,顿悟到了学会珍惜。
教我们的师资力量主要源于该校,音体美老师来自县中(当时叫句容县高级中学)。我们就读的进修学校,不大,一栋四层的旧教学楼,一栋教师住宿楼,一间食堂,一栋新楼正在建造中。师范一年级时,自然在旧楼学习,二、三年级时,搬入新楼就读。刚报到时,四十九个人挤在一个旧教室,空间有些局促,但我们一帮从农村来的孩子,都呆过比这更艰苦的学校,因而适应得很快,且有着与生俱来的纯朴与可爱,大家由陌生慢慢变得熟悉,一到下课由原来的只言片语到小麻雀似的叽叽喳喳聊个不停。
每个老师的上课风格都不一样。教几何的范老师说话常让人笑喷,他的一句经典台词是“我谦虚起来是惊人的”,其实他哪谦虚,常夸耀自己厉害呢。教物理的岳老师讲起课来很严谨,只说重点,从无废话。教美术的是来自县中的张老师,年轻帅气,课上得形式活泼有趣。有一回他选我做人像模特,坐在凳子上,让全班同学画素描。我那个紧张啊,浑身冒汗,表情也不自然,张老师见状说:“你就想象在家乡的小河边,看垂柳,听黄鹂的鸣唱,欣赏堤岸的五颜六色的小花……”听着张老师亲切柔和的声音,如沐春风,我真的放飞了想象的翅膀,神态由拘谨渐变成从容,我甚至能感到自己嘴角的上扬。我也敢直视同学们的目光了,他们微笑着,用铅笔不停地勾勒,我的形象被他们画在了素描纸上,瞅了下离我近的同学,甭说,画得还都不赖,神似呢,颇有“文艺少年”的气息。
课后同学告诉我,表情放松后的我让他们也自在呢,否则他们也不能酣畅地描摩。真的很感谢张老师选我“出镜”,让我刷了整整一节课的存在感,满足了小小的虚荣心,同时也让我懂得在内心给自己一个预设,一个暗示,可调整腼腆,变得落落大方一些。
二
记得那时只要不下雨,每天一大早得集体跑步,我们跑步又没场地,只能在校外大街上,两个班两列长长的队伍在体育委员“一一,一二一……”的口令中步伐整齐,活力四射,是一道生机勃勃的风景线,引来不少路人驻足注目。
冬天,都想睡懒觉,有个别超级“懒虫”赖在被窝里准备逃避跑步,年轻精明的班主任冯老师往人群中扫视一番,便能精准地看出谁没到场,接着让体育委员带领我们在校园内原地热身,他转身去某些宿舍抓“懒虫”,很快两位男生红着脸,一路小跑到我们队伍中,人齐了,继续去校外跑步。奔跑如风的少年啊,是街头流动的风景。班主任的细致督促,让我们每个懵懂少年明白了生命在于运动,偷懒不可取。晨练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坚持早起也是自律,“一天之计在于晨”,一早的活力会辐射一天,保持能量满满。
教音乐的张老师也来自县中,他教学认真,也极有耐心。对于我们几乎零基础的一群孩子从七个音符教起,然后教我们节拍、节奏,从简谱到五线谱,再到指导演唱,我们惊讶于音乐世界的绚丽缤纷。那时学校还安排我们学习脚踏风琴,这真是个崭新的玩意。琴房在四楼,我们每次练琴都满怀热情一路蹦跳着前往,每个琴房有两架风琴,共四个琴房,大家轮流着练琴。
我在练习时,打开音乐书的歌谱,瞅着黑白相间的琴键,双脚用力踩下去,于是有了一串声音发出,但并不流畅,更不动听,因手忙脚乱,左右手配合不默契,那些音符像不听话的孩子自顾自地玩闹,不听从我的指令。我满头大汗,乱了章法,这时张老师微笑着走过来,说先熟记歌谱,再弹,否则顾此失彼。还指导我左手弹和弦的要领,纠正我的指法,我一一记在心里。
按照张老师的悉心指导,每天放学后我都去练习,慢慢地,那些音符不再调皮,开始听从我的指挥,熟练了,也好听了。我弹的最得意的是《茉莉花》和《化蝶》,我想着歌词的意境,音符若落花瓣瓣飞旋,化作动人的旋律,我享受着,自我陶醉着。琴法过关测试时,我以一曲《化蝶》顺利通过,老师还向我竖起了大拇指,我开心又自豪,并深化了对“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理解。
那时琴房也成了“情房”,十几岁的懵懂少年,有了对异性萌动的情愫,有几组情窦初开的同学成双入对地进琴房,弹琴,说情话,两不误呢。有一回我正在练琴,随着推门声,班上的一对才子佳人携手走进,发现我在,又齐齐退出,我索性让出地盘,让他们再度走进,他们对我会意微笑,我也做了个调侃的表情,然后回宿舍了。
三
每天傍晚时分,学校大喇叭里会播放一些经典歌曲,播放最多的是韩宝仪、高胜美、邓丽君的歌,她们的歌声都十分甜美柔情,听之若灌蜜,内心变得柔软而温情。特别是听高胜美的《问斜阳》,目之所及,正好斜阳万缕,柔柔地洒向大地,给万物镀上了一道美轮美奂的金边,如此曼妙诗意,与歌词的意境、深情的旋律相得益彰,怎一个美字了得?
教文选的高老师嗓音充满磁性,他喜欢诵读《诗经》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还有“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他摇头晃脑,抑扬顿挫地表达,还向我们逐字逐句地释义,引领我们披文入境。他声情并茂的演绎,让我对文学有了一些痴迷,尤其觉得国学经典藏着无尽的奥妙与趣味,吸引着我走进文学的桃花源。
高老师教我们学习李清照的词也很入心,他读着《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把清照的婉约柔情愁肠百转之态描摹得入木三分,从此我特别留意李清照的词,常沉醉不知归路。他教现代诗也独具匠心,学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等等,都营造浓郁的画面感,示范读,引导我们读,方法灵活,他上文选课,不是枯燥乏味地灌输,而是润物细无声,熏陶教化。
有了对文字的兴趣,课内学得不满足,我将视线移至课外,从极少的零花钱中省出一些购书,当然也与同学互相借书看,读席慕容、纳兰性德、仓央嘉措,我能感受文字的温婉柔美,情动天地;读三毛、琼瑶,我走进了一个个童话式的爱情故事,常感动得热泪盈眶,情不自禁;读梁羽生、古龙、金庸,对浪子侠女仗剑走天涯,揽清风明月入怀,进而产生爱恨情仇的纠葛产生心驰神往……文学,真的妙不可言,我沦陷其中不能自拔。
我有时一个人捧着一本书,走在食堂旁的小树林里,看阳光斑斑驳驳地照进树丛,光影迷离中,走进书里那些唯美的画面,一切喧嚣消失,所有荒芜隐退,充溢心田的只有无尽的美好和清澈。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宝藏,让我每天都能拥抱新奇,饮尽甘冽醇厚。
四
我的同桌莲是个美丽、活泼、可爱的小姑娘,我们经常在一起读书、练字、画画、弹琴,如影随形,互帮互助。有一次我感冒咳嗽引起肺炎,她天天陪我去县人民医院挂水,每次都耗时近三个小时,连续七天,我的病症才渐渐消失,健康如初。我对她的帮助表示感谢,她只是笑笑。毕业后,我们的友情一直在延续,且更加浓厚。我们未曾放弃努力,莲一直坚持练字,一手毛笔书法刚柔并济,灵动有致。我呢,练瑜伽,写写文字,纵享清欢。我们在且修且行的路上,努力营造内心山水的丰沛。
心有诗和远方,但家里条件的困窘常让我在一日三餐中品尝到一种淡淡的苦涩。试想一个十五岁的孩子正处于长身体的旺盛阶段,食欲很强。当时学校每个月供应三十斤饭票,足够了,还吃不完,多的送给男生了,可是二十一元的菜票远远不够,记得食堂师傅做的肉丸远远飘出肉香,很是诱人,但一看价格,每个五角,我左掂量右码算,得出结论:一周只能打一顿肉丸,且只打一个。那时对肉丸的需求就像沙漠中的旅人对甘泉的渴盼,但没办法,每天打的菜中基本是素菜,便宜些,我不想增加父母的负担,想到父母整日劳作的辛苦,我一次又一次咽下想吃肉丸的口水。
我在街头零食铺子第一次看到沙琪玛的时候,被那黄澄澄的样子惊艳到了,我凑近它,闻闻,很香,我无法抵挡它的诱惑,看看价格,四角钱一个。我想了想,又摸了摸口袋,下了很大的决心,从可怜巴巴的零钱中点出一张张皱巴巴的还带着体温的钞票买下了。我看着它,一路嗅着香气,不想立刻吃掉,留到晚自习下课时填一下肚子。我还能想起那份细腻香甜、入口即化、回味弥甘的感觉真好,只可惜不能尽情享用。以后再上街,都不敢从那家零食铺经过,想吃却囊中羞涩的滋味不好受啊。
当时句容城有个外婆结识的好朋友,她们相处很投缘,于是认作姐妹,我唤她姨婆,姨婆很善良也很能干,她在一家单位当过几十年的厨师,后退休在家。她知道我家经济拮据,常利用周末时间接我去她家改善伙食。看到姨婆做的一大桌美味佳肴,我那个乐啊,也不管吃相了,贪婪地吃着每一道美食。那个肉丸做的比学校的高级,应叫“狮子头”更确切,硕大圆润,浑身裹满了油汁,咬一口,鲜味十足,滑而不腻,嫩嫩的,香气四溢,那是我吃过的最好的菜。
姨婆做的青菜也很入味,她用猪油渣炒青菜,厚实绵甜,入口软糯,说不尽的好吃,那青菜也是我吃过的青菜中独一无二的好滋味。姨婆还做过黑芝麻馅和豆沙馅的汤圆给我吃,那鲜美的感觉让我差点连碗一起吃掉。面对姨婆的关怀呵护,我于困宭之余,也过得蛮滋润的。每当回忆这三年时光,我的感恩之情便满腹沸腾。
五
毕业后,我每年都去看望姨婆,拜访她全家,带点家乡的碧螺春茶聊表心意。老人家见我还深深惦记着她,很开心,她每次都要做饭给我吃,我婉拒了。老人家今年已八十四岁高龄,我怎能眼睁睁地看着她为我劳累?我会请她去饭店或者我家吃顿饭,每次都其乐融融,我们聊的最多的话题就是我读师范三年的经历,还有她为我倾心制作的美食,那美食中漫溢的呵护和疼爱之情一直温暖着我,让我刻骨铭心,永生难忘。
师范三年,若竹笋拔节的岁月,我历经酸涩,也充满幸福。如今回忆,觉得非常值得,老师的诲人不倦,同学的深深关爱,还有姨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疼惜都在时光的长河中化作永恒。
浅浅的时光,三年并不漫长,生动与温暖的主题充满了我的记忆。回忆可以让我重温那段清浅而惊艳的时光,我常陷落其中,我喜欢拿自己的往事来感动自己,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