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张新生二题(随笔)
一、张新生其人
认识张新生,是别人向我推荐了他的一篇文章。文章有古气,但文辞通畅,气蕴深厚。于是,我便想象着此人一定是位老者,且酷爱古典诗文。记得,我读小学的时候,我的老师每日总是提着一把黄铜水烟袋,摇头晃脑地诵读古文,出口即“子乎也者”。莫非此人也是钻在古纸堆里的老学究?
推荐者听罢,连声笑曰:“新生并不老,是个年轻人,现正在南街路口开着一爿日杂小店。”
我直惊叹。一是觉着这位开着日杂小店的年轻人竟有如此深的城府,让人敬佩;二就是觉着自己从小就身居小城,又身兼作协主席一职,却不知民间有如此人物,真孤陋寡闻,迂腐至此。
我在主编的《昕水文艺》刊物上采用了他的文章。又于一日午后,到城南寻着小店去访他。
张新生正在忙着应酬顾客。个不高,脸略长,带着笑。看得出,他人缘好,店面地僻,却顾客盈门,生意颇好。
我与他一面即熟,遂在他经营间隙谈诗论文。他虽不善侃侃而谈,但每每语出新意,交谈甚为投机。于是,我便常在饭后散步之余,到他店前闲聊一二,有时或有所得,甚喜。
新生小店门前,有一溜槐树。夏日,晚饭后,新生便在树荫下,支起一张小方桌,放几只矮凳。天上有明月,树下有清风,几位好友坐下来,新生便给每人斟清茶一杯。我不喜喝茶,于是便有白开水一杯。没有顾客的时候,大家就谈诗文之道的事。往往不觉之间竟然夜深,诚为炎炎夏日之乐事。
有人说,当你去别人家做客时,给你摆出糖果的若是朋友,为你端上一杯白开水的便是至交了。我每去,新生总是为我端上一杯白开水,在清淡的白开水的馨香中,我们随意而谈,有时便很尽兴。新生也有意了解我数十年的风雨历程,随后即为我作一小《传》。我自知无德无能,深感惭愧,但《传》文却叙事条理,文风古朴,对新生的辛劳和付出也就十分感激。同时,也觉得新生果是一位奇人。他情知自己的文体不会融入主流,也并不想着以文为云梯奋力高攀,却孜孜不倦,日日精进,所写如《大宁赋》、《连理楸赋》、《浮图结之结》等篇,字斟句酌,文风古朴,意蕴深沉,见解独到,让人玩味不止。
新生也谈他的为文。他说,有一次,一位好友让他翻译一块庙碑。他很觉为难,自己只有初中文化,碑上文字斑驳难辨,又多古奥的佛教语言,难能胜力。可也很难推脱,于是就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用了二十多天的时间竟翻译了出来,并且得到认可。县史志办知道了他的古文功底,聘请他译注《平阳府志·大宁版》。新生虽没有受宠若惊的感觉,但工作十分认真,他一边经营着小店,一边晨兴夜寐,几个月的勤恳辛劳,圆满完成了近十五万字的译注任务。
如此重要的地方史志译注竟由一介草民完成,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我感叹之余,便了解了他的一点身世,也以古体文的笔法写出一篇短文,题名为《奇人张新生》。人并没有多奇,只是觉着,当今世界,从事过金钱的一双手,却非谋于利,非求于闻,每日孜孜矻矻于电脑上不知疲倦地做着文字游戏,清风入袖,明月入怀,仿佛“桃园”中人,也就觉得此人真有点奇了。
二、奇人张新生
张新生,奇人也。其幼,家贫,父早亡,唯孤母独力支撑,家境困顿,捉襟见肘。及长,母送其入县学读书。新生虽专心致学,却偏喜诗文,厌数计,每遇期考,作文总为班内翘楚,数理则常背板垫底矣。师不悦。
毕业后,为生计奔波,辗转流离,后即于县城南街经营一爿日杂小店。新生性聪慧,多悟性,奇思中频出新意。业余兀自习文,熟诗书,通经略,尔后著述,有《西云寺重新记》《笊篱寨怀古》《连理楸赋》等诸多篇目面世。世人皆惊。近又为吾作《传》。
鄙人才疏学浅,虽年逾耄耋,却荒唐岁月,碌碌无为,于世亦无寸功,深感惭愧。可其文叙事条理,文风古雅,众皆赞之。吾随想,宁邑地僻,人杰地灵,不负“小金殿”称谓,乃吾等之大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