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河】激情燃烧的知青岁月(散文)
岁月不饶人,五十年的光阴,如白驹过隙,一晃眼就过去了。回顾当年那一段充满激情,欢乐,辛酸,愁苦的知青生活,我的心情如大海的波涛汹涌澎湃,久久不能平静。随意截取一段经历,就像从大海采撷一朵小小的浪花,却是别有一番情趣,回味无穷。
往事如电视剧镜头一个接一个地出现我的眼前,那是1970年4月的一个早晨,列车经过三昼夜奔驰,缓缓进入尚志火车站,许多知青跳下车厢,拖着沉重,酸痛的双腿,跺脚,扭动麻木的身躯,呼吸新鲜空气。延寿县柳河公社西岗村早已派出三挂大马车迎接二十五名来自浙江三门县的知青。三个大车老板中,有一个特别年轻的小伙子,一张娃娃脸,戴一顶狗皮帽,叼一根自己卷的纸烟,马鞭抡得噼里啪啦响。“上车,赶紧上车,要跑三十里地呢?”
一个胖乎乎的,年轻的知青和那个马车老板搭上腔:“小老板,眼前是宽路平道,让我赶一段,可好?”
那个小老板扫了他一眼;“你多大了?会赶马车吗?”
”今年,我十七岁。在老家山东日照学过赶马车。”
小老板把马鞭递给那个知青:“太巧了,俺老家也是日照的。”
小老板反复叮嘱:“小兄弟,多留神,你叫啥?”
“韩成柱,喊我小韩子好了。”
小韩子接过马鞭,在中间驾辕的枣红马屁股狠狠抽了一鞭,吆喝一声“驾!”三匹马撒开蹄子,一路狂奔。一排排土坯堆砌草房出现在眼前,西岗村马上就要到。
小韩子喊一声;“吁!”三匹马来个急刹车,立刻站住,纹丝不动。“小韩子,好样的,像个东北汉子。”
活泼能干的小韩子在西岗村一下子出名,柳河公社的人都叫他小韩子。
镜头随着记忆的往事不断变换。九月进入挂锄期的西岗村美极了。天空似水洗过的那么湛蓝,秋高气爽。青纱帐早在八月就起来了,绿油油的包谷叶子层层叠叠,青绿的玉米杆正在拔节增高,发出嘎巴,嘎巴的响声。大豆摇铃,高粱挺胸。沉甸甸的谷穗迎风摇曳,微风吹来。庄稼的绿叶不停地颤动,以闪电速度传递过去,发出哗哗的响声,此时,东北的美景丝毫不比江南逊色。
西岗村知青好事频传,十间新草房已完工。大伙对周庆这个知青大管家充满感激之情。他给大队和公社领导打申请报告,申请拨款,准备建材,从开工到落成,由他一手操办。
大管家笑眯眯地说;“新房已完工,如果有要结婚的,可写申请报告。”
他一边说着,一边用眼睛瞟着李大龙和张金珠:“你们经历了赶小海,猫儿山的生死大考,又一起支边插队,也该考虑婚事了。”
张金珠很有个性,说话泼辣:“这是干嘛,都盯着我们俩。谁要打结婚申请报告,请便,没人要与你争房子。”
小韩子赶忙打圆场:“大家盼着吃你们的喜糖,没别的意思。”
张金珠更不放过小韩子:“东明大队朝鲜族姑娘李海淑对你很有意思,该吃你的喜糖。”张金珠说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周庆传达柳河公社领导一项重大决定:“九月挂锄期间举行柳河公社第五届文艺汇演大赛,要求西岗村全体知青积极参加汇演,公社从县里邀请数名文艺骨干充当评委。”为了这次文艺演出,全体知青达成一致意见,不但参加比赛,还要获奖。小韩子认真分析参赛的文艺队,认定主要对手是东明大队朝鲜族舞蹈队,柳河公社文艺大赛连续五届霸主。朝鲜族人人善歌舞,一家人围热炕喝酒,来兴头,即席手舞足蹈。
九月农闲挂锄,庄稼已长成,丰收在望。柳河公社文艺汇演拉开帷幕,东明大队舞蹈队首先出场。鼓乐声响起,李海淑的独舞以优雅的舞姿吸引评委和观众的眼球,一群青春靓丽朝鲜族姑娘身着艳丽民族服装,踏着音乐旋律,翩迁起舞。“党的阳光照边疆,绿水青山变霞光。长白山下绿树成行,海兰江畔桃花香。”李海淑的独舞与群舞融合得天衣无缝,相得益彰,加入像帽舞、长鼓扇子舞、动静结合,强弱对比,虚幻变化演绎出一幅长白山传奇故事,表达了对爱情美好生活的追求。评委团和观众,鼓掌,喝彩响成一片。很显然,李海淑创新独舞为东明舞蹈队加分。东明大队百人啦啦队,击鼓,吹号,伸手,弯腰,跺脚就地起舞。
顿时,西岗村知青压力陡增,有人开始泄气。小韩子沉住气,一针见血地指出:“东明大队舞蹈队艺术水平很高,但是连续上演多年,容易产生视觉疲劳,李海淑独木难支大厦。”他主张出奇制胜,先上二胡独奏《二泉映月》,然后,京剧选段《智斗》,舞蹈《新疆是个好地方》,独唱《渔家姑娘在海边》,最后上《葵花舞》。王大伟首先登场亮相,运用一连串变化的主弓,平滑,压抑的手法,在首段,向观众倾诉作者阿炳苦难的人生起点。第二段,他点线结合拉出不同的重音,加抖空旋律阐述主人公凄惨的经历。第三段,高潮迭起,运弓饱满,音色变刚,体现阿炳对生活渴望和追求。结尾段,他的弓法变得缓慢,朦胧地表达作者的抗争以及不屈不挠的华夏民族斗志。虽然,东北人难以完全理解如此高雅的艺术,还是报以热烈掌声。
京剧选段《智斗》闪亮登场,小韩子把草包司令胡传魁演活了,挺胸突肚,吐字清晰:“想当年,老子的队伍才开张,七八个人来,八九条枪。”评委和观众都乐了。
“小韩子,好样的。”
张金珠身穿蓝印花衣衫,腰扎围裙,挥手亮相;“刁德一,安得是什么鬼心肠。”
“好一个阿庆嫂。”观众齐声喝彩。
小韩子摇头,摆手,叹气:“这小刁,一点面子也不讲。”这个草包司令把观众逗得捧腹大笑。
压轴节目《葵花舞》终于上台表演。深红色的大舞台幕布徐徐升起,气势磅礴的东方红乐曲响起,张金珠与二十多名女演员,头扎粉色花环,手持杏黄绸子扇,身着墨绿长裙,每人身后拖一条黑长辫子集体亮相。评委们惊叹不已:“这不是东方红舞蹈史诗重现吗?”姑娘们手中花扇时而展开,时而合紧,慢悠悠地旋转,踩着音乐节奏,前俯后仰,或挺立或下蹲,快步移动,组成不同的小葵花。高潮迭起,“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一轮红太阳喷薄而出,女演员们展开手中扇子微微颤动,组成一朵大葵花。
评委们纷纷亮出最高分,观众起立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大赛结果不出意外,一等奖,《葵花舞》;二等奖,《长白山颂歌》;《智斗》获得三等奖。小韩子好事连连,听说李海淑向他抛来绣球,小韩子有没有接,谁也搞不清楚。
六年后小韩子结婚了,新娘子是谁?是女知青,延寿姑娘,还是李海淑,你去猜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