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花】母亲真的老了(散文)
三个月前,给母亲过89周岁生日时,老人家还能自己走路,还能说说笑笑,还动不动幽默一下,看电视,抽卷烟,唠唠嗑,在简单清静的日子里,享受着幸福的晚年。一日,突然摔了一跤,从此,再也不能自己站立走路了。母亲行动不便,成了做儿女心里最大的痛,无法释怀的遗憾。总觉得母亲还硬朗,其实我一直担心会有这么一天。
一
母亲突然不能自理,让做儿女的没有一点思想准备,因为母亲一向健康。除了母亲生大哥时,吃了父亲做的夹生米饭留下的胃病,几乎连小疾都躲着她。街坊邻居都为母亲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羡慕不已,特别是年龄相仿的婶子大娘们,见面就夸母亲体质好。不是见面无话,母亲都说她们夸是发自内心的。
让我们做儿女震惊的是,情况不断恶化。最近,母亲开始胡言乱语,语无伦次,前言不搭后语,还特别健忘,眼光有些痴呆,与此前比简直判若两人。我赶紧向做医生的同学咨询,告知母亲症状,同学说,这是比较典型的老年人小脑萎缩症状,有了这样的问题,有时令我们束手无策,必须以高度的耐心来呵护。
同学的一番话,让我们兄妹感到一股透彻心扉的寒。母亲从此只能坐着仰视我们了,年老了,总是有着让我们无法预料的意外。平时也听说谁家老人瘫痪在床,拉尿不知,需要儿女端屎端尿;谁家老人患了痴呆症,经常走失,回不来家等,给儿女带来很多麻烦和苦恼。也曾心想,这是做儿女的没有尽到周到细致的照顾所致。但没有想到这样的不幸,很快就轮到了我的母亲身上,残酷的现实也在考验着我们做儿女的耐性和承受力。
二
母亲出现意外后,旧村改造,新楼房竣工交接,很快分了新楼钥匙。六月初,疫情结束,我接到驻京值班任务,照顾老人的担子压在了大哥肩上。
大哥既要照顾母亲,又要紧锣密鼓地装修另一套楼房。我在北京,辛苦了妻,妻一个人也在张罗着装修分到手的一套新楼,争取一个月后,让母亲乔迁新居。妻这样打算,我觉得很暖心。
母亲小脑萎缩,接二连三的意外不断发生。嫂子一直在外地照顾有病的娘家老父亲,身边还有不到一岁的外孙,老母亲只有大哥一人伺候。大哥操持着母亲的一日三餐,还要抽时间去装修另一套房子,不能时时陪在母亲身边。母亲开始了尿床,撕扯床上的被单,专门祸害人,似乎是成心的。事先准备了老年用纸尿裤,但纸尿裤不是万能的。母亲时而清楚,时而糊涂。糊涂起来,母亲就把身上的纸尿裤一片片撕下,弄得满床狼藉,甚至大便也糊在床上。
询问母亲,怎么如此这般,母亲答非所问,近乎痴呆的眼神,委屈地看着儿女。大哥及时与在京的我电话沟通,告知母亲的异常。我想,是搬了新家不适应,还是真的拉尿不知。病来如山倒?人生九十已不易,我能够接受所有,但总是心存遗憾。
妹妹们也知道了母亲的突变,都抽空从城里赶来,协助忙得一人顶俩的大哥照顾母亲,清洗拉尿的衣裤被单,做可口的饭菜,陪母亲聊天,希望母亲恢复正常。小妹说,一直聊,都可以把植物人聊醒,就不信母亲不能恢复如常!
值得欣慰的是,母亲吃饭正常,饭量没减。小妹说,人是铁饭是钢,母亲是块老钢,一定会硬朗起来。
三
来到北京不长时间,二次疫情突发,北京又进入紧急“抗疫”状态。我已经到了离京休班的时候了,可外地在京人员需持7日内核酸阴性证明,方可离京。为服从抗疫大局,我只能心急如焚地期待着,整天挂念的就是老母亲。
很幸运,我如期回到家。然而,回家却看到了一个月未见的已是判若两人的病态明显的母亲,我一阵心痛,心想,下一步该如何把母亲伺候好呢?我心里也为难。
我从大哥家,按时把母亲接到妻已装修一新的相邻楼房,把母亲安置在妻已准备好的通风明亮的房间。母亲看着陌生的房间,仿佛意识到这是儿子的新家,脸上露出了似乎久违的一点笑意。母亲没有表现出兴奋,呆呆的,真的老了,我们应该拿出精力好好照顾母亲了。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我能照顾好母亲?我内心充满了忐忑。希望我的照顾,能让母亲恢复如初!
还好,我和母亲的房间,门相邻错对,因是热天,晚上睡觉两个房间的门都开着,这样可以听见母亲房间的动静,一旦需要解手,母亲一声招呼,我便闻声而动。来新家的第一晚上,母亲竟然解手没有像以前那样喊儿子,弄得满床狼藉。早晨起来,走到母亲房间,闻到异味,才发现屎尿糊了一屁股。我赶忙与妻做了处理。
事后,我问母亲为什么拉尿在床上,想解手为什么不喊一声?母亲一脸茫然,答非所问。我对母亲开始心生怨恨,心想,曾经那么干净利索的母亲,如今这样!在北京时,开始还不大相信大哥说的母亲最坏的情形,这次我亲眼目睹,而且确信无疑了。
母亲来新家的第一次早饭,还像以前那样,没有减量,一碗鸡蛋面吃得有滋有味,这是让我感到唯一欣慰的,能吃饭说明母亲肠胃依旧,身体硬朗还有保证。能够在百般不如意里找到一点好,我舒了一口气。
然而,母亲接下来的一些列怪异行为,还是让我吃惊。虽然都在家里,一会儿没有陪伴母亲身边,母亲就开始用手撕扯床上能看到的东西,床单,被单,枕巾衣物,揪住床单或拿起卫生纸就往嘴里塞,这都是她发泄的对象,嘴里还自言自语,不知所言。更为震惊的是,母亲把身上的纸尿裤也拽出来,撕了个稀巴烂。我不知哪来的勇气,情不自禁地对母亲大吼起来,我都感到了出离愤怒的程度,母亲只是惊恐地呆呆地看着我这个陌生的儿子。
我马上就后悔了,一个儿子,一个对不起母亲的坏儿子!我这样诅咒自己。
费了好大的工夫,给母亲整理床铺,又重新换上纸尿裤。经过一阵折腾,恢复了平静,母亲躺在床上睡着了,看到母亲又恢复到从前睡眠的样子,我心里充满了深深的愧疚和自责。心想,刚才我是怎么了,怎么竟敢对慈祥的生身母亲口出狂言,大吼大叫呢?看着母亲,我眼眶湿润了。
一个多星期了,母亲的怪异行为有些改变,没人在身边时,也会经常地把床单枕巾卷起来,拿到手里玩。有时我看见了,就问母亲,这是干什么?母亲就说,衣服脏了,自己洗洗。我知道母亲是爱干净的,但这分明是糊涂了,糊涂了还不忘干净。对于母亲的这些似乎习惯了的行为,必须时时盯着才会安分些。
母亲晚上睡觉还是像原先那样与故去的人梦话不断,不时地大喊大叫。说梦话这点我习以为常了,如何不让母亲胡乱撕扯和尿床,这一直是我需要思考和想法解决的迫切问题。
想想,我也笑了,哪有什么办法,如果说有,那就是忍耐,就是勤点为母亲打理着。这是没有技术难度的活,有的是一颗孝心的随时付出。
四
有个久违的同龄朋友,给我打电话,寒暄问好母亲。我如实告知,母亲已经腿脚不能动弹,而且小脑萎缩了。她立马给我出主意。我知道她母亲比我母亲还大一岁,而且,已经瘫痪在床六年了。唯一的女儿定居国外,都是朋友一人贴身照顾老母亲,摸索出了不少经验。
朋友说,照顾老人要有耐心和恒心,母亲不能自理,需要子女照顾,说明真的是老了。养儿防老,只有这个时候,才能看出子女的良心和是否有真正的孝行。我为朋友的真言所感动,而且,朋友确实做到言行一致。更让人敬佩的是,伺候卧床六年的母亲,还并不是亲生母亲。不是亲生母亲都如此善待,更何况是自己的亲生母亲呢。我除了惊讶于朋友的孝心外,就是对自己没有善待好母亲的举止感到羞愧。
孔夫子曰:父母在,不远游。不远游就是无缝相伴,就是守床不离。父母老了,需要儿女在身边陪护与照顾,而父母不能自理了,更应该时刻守在父母身边,这才是儿女应有的品行。我知道了自己的差距,我要努力使母亲生活得幸福而有尊严。
我学会了观察,学会了在母亲身边找到答案。我渐渐明白了,原来喜欢健谈的母亲,没有了说话的语境,搬到楼上,串门的少了,以前住平房时,胡同里唠嗑的老太太们不见了,儿女们都忙于自己的事情,跟母亲说话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即使说话,大多也是敷衍,母亲感到了孤独,母亲开始无语,小脑萎缩又加速了母亲的胡言乱语,这样的恶性循环,怎能不让母亲精神崩溃呢?
我不能把母亲放在一个孤岛,自己去欣赏大海,母亲应该是海的一部分,生活也应该有波澜。
我明白了,要把母亲当做老小孩,要像疼爱孩子一样善待母亲。多抽时间陪母亲聊天,要不厌其烦,虽然母亲有时说话开始“伤人”,那是母亲老而糊涂所致。试想,一个无病无灾的正常母亲,怎会舍得伤害自己的亲人呢。这时候对母亲的理解最金贵,对母亲的原谅最善良,对母亲的包容最可爱。这些日子,我学会了接续母亲说话的技巧,母亲似乎更喜欢找我唠嗑了,想想,说的什么,一句也记不清了,可我很有成就感,又陪伴了母亲一天,开心的一天。
母亲以前保持下来的习惯不能丢,要让母亲尽量回到以前的生活感觉。母亲喜欢抽烟,以前每天抽几支,现在几乎忘却了。我就想法引起母亲的注意,母亲一直视力不好,我就拿出一支从北京带来的“中南海”烟,在母亲眼前晃悠,拿到母亲的鼻子前,让母亲闻一闻。慢慢地从抵触到接受,又开始抽烟了,从母亲抽烟的表情看出来,是一种找到舒服的感觉。母亲喜欢吃糖,以前都是自己从放糖的抽屉里拿,自己剥糖吃。现在不知道吃糖了,但只要把糖放进母亲满口无牙的嘴里,看到母亲嘴蠕动的样子,我就问母亲吃的啥,母亲说是糖,我问好吃么,母亲微笑着说,怎么不好吃。我从母亲久违的笑容里,看到了希望,我的内心充满了激动。心想,对母亲的关心也要“对症下药”啊。
与母亲几乎形影不离的陪护,通过手机备忘录的多天记录,大体知道了母亲一天里,何时解手,何时想唠嗑,在这个时间段里,及时提醒母亲,自然,奇迹出现了,母亲没有再尿床。由于看护得紧,撕扯东西的情形不见了,由于经常与母亲唠嗑,让母亲恢复抽烟吃糖的习惯,母亲几乎没有表情有些痴呆的脸上也有了笑容。我仿佛又看到了一个健康的母亲。
疾病缠身下,如果表现出和疾病抗争的力量,那就是健康。能够有所改变,无需巨变,也是最大的惊喜。对年老的母亲,我不能再去要求这抱怨那,只有贴心地侍候,才是我此时的心愿,现在所做的,都是将来无悔的努力。
五
母亲气色逐步恢复正常,怪异言行逐渐消失,仿佛是久已悬挂在心上的一块石头落地了。
是的,母亲比起几个月前能拄手杖时,明显老了。腿脚不能动了,只能在床上和轮椅上的狭小空间活动,还好,天气晴朗时就用轮椅推母亲到楼下散散心,透一下新鲜空气,还能经常遇见久违了的邻居和婶子大娘,母亲还能认出她们,唠几句嗑,从母亲的眼神里可以看出母亲内心是高兴的,言语有时也清晰了,如果不是在轮椅上,似乎看不出多么老态。
我觉得,母亲老去的只是身体,不能走路,但心态还是逐渐向好的。母亲累了,需要睡觉时,我都及时给母亲收拾床被,盖上褥子,这时总会感觉到,母亲瘦弱的一只手,总是紧紧地抓住我的胳膊,眼神里透出一股依恋和慈祥,而且嘴里说出让儿子汗颜的话:“好儿子,谢谢你!”“妈,这不是儿子应该做的么?”我回复着母亲。我想,母亲怎么能对自己的亲生儿子说出这样不该说的话呢?我明白了,母亲虽然不能自理了,但心里明镜似的,母亲感激儿子,母亲爱儿子,母亲没有老,母亲对儿子的爱没有老。儿子也永远爱母亲。母亲在儿子的心里也永远不会老。
母亲喜欢干净利索的习惯没有变。早晨侍候母亲起床吃饭后,母亲第一个任务就是洗漱梳头。把一盆温热的洗脸水端到母亲跟前,母亲自己用手巾擦洗,这是母亲的习惯。洗完脸就让儿子拿大宝杏仁蜜,母亲喜欢这个护肤品,母亲说这个搽在脸上香喷喷。梳头是母亲最喜欢做的,也是最讲究的,母亲一定把满头银发梳理得光滑平顺才停下。我开玩笑说:“妈,你变得又年轻了。”“哈哈,妈妈老了么?”母亲又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爱美的母亲没有老,怎么可以把“老”字给母亲呢!
晚上,我与母亲虽然吃的还是以往的普通饭菜,一小盘肥肉炖冬瓜,一半热气腾腾的馒头,一小碗鸡蛋汤,母亲却吃得香喷喷。伺候母亲吃完饭,让母亲躺在柔软的小席梦思床上,不一会儿,便进入梦乡。我很想让母亲起来再聊会,可一脸的慈祥,我不忍打扰。
我陪伴在母亲身边,坐在母亲床前饭桌旁,看到母亲睡觉安详平和的样子,我喝着小酒,虽然素菜无荤,心里有一种满满的幸福感。因为有母亲在,幸福就在身边。要好好陪护母亲,没有了父亲,儿子就像失去一座大山,如果再没了母亲,儿子就真的没有了家,没有了真正父母在时的天伦之乐和相伴的幸福。
我一直这样想,母亲,一生坎坷,三岁没了母亲,十几岁失去了父亲,自从来到父亲家,为了大家庭,为了抚养儿女,当牛做马一般,还心甘情愿,她付出了最美的爱。现在母亲需要儿女了,做儿女的心肠是柔软的。母亲,放心,儿子是吃您的奶长大的,舔犊之情,没齿难忘。
母亲老得开始糊涂,开始无控尿床,开始胡言乱语,开始言不由衷地对儿女发火。我们做儿女的理解您,我们做儿女的对您的爱是永远的。
不能不承认现实,母亲真的老了,养儿防老,儿子会好好照顾母亲安享天年的。
原创2020年7月23日,2020年7月30日首发于江山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