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贺捷生童年在辰溪向家园生活二年多【随笔】
1923年陈策、向石宇投奔贺龙,向石宇曾随贺龙北伐,转战南北,结下了深厚友谊。至南昌起义失败后,陈策、向石宇与贺龙失散。
1935年冬,贺龙率红二方面军长征经过辰溪时,接见了陈策、向石宇,陈策率子陈友敦参加红军,向石宇奉贺龙之命赴长田湾欲稳定或收编熊桂清部,因贺部红军进入辰溪县城,时任县长何珍吾带领下属和警察及驻军约三千余人撤往长田湾乡,熊桂清部移驻火马冲乡照顶界,向石宇以经商名义步行至照顶界,找到熊桂清时,经过几天规劝,熊不敢弃家投靠红军,向石宇不得不返回辰溪,时国民党部队一部已占领浦市,另一部从沅陵沅公路向辰溪推进,贺龙不得已率部离开辰溪。向石宇错过了长征。
红二方面军长征到达延安后,贺龙立即给向石宇来信,命他组织人员赴延安参加抗日。1937年春,向石宇带领向绍敬、向廉、张德公、刘瑛光等赴延安后,向石宇被安排在陕西富平县庄里镇贺龙所部司令部工作,深受贺龙信任。1937年9月,贺龙部改编为八路军120师,向石宇仍在师部任职。1938年春,因为全面抗战发展的需要,贺龙派遣向石宇、陈策、秦光远、瞿玉屏等南昌起义时就任贺龙部的团职军官,返回湘西、贵州,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指示“蓄势待发,伺机而动”。
贺龙率领的红二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120师后,渡过黄河,直接开往抗日前线;同时贺龙夫人骞先任被派遣苏联学习。因前线抗战随时转移,特别是夜间活动多,部队带不到二岁的贺捷生行军很不方便。
基于长期的相处和了解,贺龙夫妇要向石宇代为抚养他们的女儿贺捷生,贺龙嘱咐,可以改姓,不得更名。
1938年春,向石宇携带刚满二岁的贺捷生从陕西至常德返回辰溪向家园,因向石宇长子向绍流与贺捷生年龄相仿,向石宇在向家园为贺捷生单独请来保姆,安置在一个独门小院里,由向石宇夫人唐多玉(1986年去世)兼顾照看。贺捷生当年瘦小孱弱,但机谨灵活,从不哭闹。经过一年多精心抚养,贺捷生长成了一个白白胖胖,人见人爱的小姑娘。
可是到了1939年春,国民党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时任辰溪县抗日自卫团的副团长陈策被国民党宪兵抓捕,县内多位进步人士被害。届于陈策与向石宇多年的合作关系,国民党宪特自然怀疑到向石宇与共产党的特殊关系,国民党宪兵借保护装粮埠粮运名义,在装粮埠和向家园派驻一个宪兵连。
一年后,国民党宪兵发现向石宇家有来历不明的小孩,并进行了调查。为了贺捷生的绝对安全,1940年初夏,向石宇委托向绍敬(从延安返辰共产党员)和毛述宗(长期跟随向石宇的老表)二人将已满4岁的贺捷生送往沅陵贺龙的至交吴佩夫抚养,从此贺捷生离开辰溪,辗转于湘西各地,于解放后回到父母身边。
上述材料大部分为向石宇之子向绍漠口述。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向石宇夫人唐多玉和儿子向绍漠等为了申报向石宇烈士身份,既有亲身经历,又找到相关当事人核实,史料真实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