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狼牙山中的美丽乡村 散文
在狼牙山中,说到脱贫致富,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狼牙山镇的猫儿眼村和甘河村。猫儿岩在下游,甘河村在上边,这两个村子山水相连,是关系很好的邻居村。站在山头,俯瞰两个村子,整齐的街道,走着匆匆忙忙的下地劳动者;村中央的文体广场上,三三两两的老人和放了暑假赋闲在家的的孩子们在戏耍,叽叽喳喳,好不热闹;整齐的民宅,家家窗明几净。院子里,家家户户肥猪满圈、鸡鸭成群。放眼远望,远处的山坡上,层层梯田里,庄稼生长茂盛,油黑发亮的玉米叶子,在轻轻拂过的微风中摆动,好像在向农夫们招手致意;梯田旁边的山坡上,果树成行。有不同季节成熟的果树。有柿子树、杏树、李子树、梨树、苹果树……果树枝繁叶茂,果实累累。春末夏初,杏熟了,满山黄橙橙一片;到了秋末,苹果、柿子熟了,打起了红灯笼。苹果笑红了脸。每到果子成熟的季节,你会看到辛勤劳作的人们忙忙碌碌,在采摘果实。这时你会看到,每个人都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果林里梯田里,到处是一片欢声笑语。初冬季节,一场霜雪过后,再看村庄周围的远山近岭,真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村庄前面的潺潺流过的南易水河,河水清澈见底,蝌蚪、小虾和小鱼在水里轻轻地摆动着尾巴,游来游去,是那么的惬意。好一派安静祥和的新农村景象,是啊,人们在党的好政策、方针、路线的指引下,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实干苦干加巧干。科学种田,改良土壤,植树造林,发展林果业,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两个小山村终于改变了村里贫穷落后的面貌,走上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康庄大道!家家有存款,户户有余粮。
两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这还得从两个村的领导人说起。“要脱贫,必须有好的带头人。”猫儿岩村的支部书记李世秋、甘河村的党支部书记方志敏两位同志就是这样的带头人。李世秋同志自二零一二年上任以来,他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脱贫致富和改善环境两手抓。他深知“要致富,先修路。”的道理。二零一四年,他带领党员群众,在村前的小河上面筑起了两座水泥桥,把村中的大街小巷路面全部硬化。然后又带领全村人兴修水利,田野里兴修了大大小小几十条水渠。栽培果树,这样一来,即绿化了荒山,又增加了大家的经济收入,还改善了全村的面貌和环境。二零一六年,为了丰富村里的文化生活,在村子中建起了文化广场,广场建好后,每天晚上全村男女老少,都集中到这里,扭秧歌、讲革命故事,老年人对年青一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他的行动,赢得了全村人的一致好评,只要说起他,无不伸出大拇指夸赞一番。
甘河村的方志敏同志,看到村里的广大群众,劳动积极性不高,自由散漫,有个别的人游手好闲,吃粮靠国家,花钱靠救济。心中十分着急。一九九五年,他主动请缨,挑起了村里的大梁,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他“新官上任三把火”,他深知“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村子前的小河,不能让它白白流掉,他上任后马上着手,在小河上修起了一座座小型水库,把河水拦住,储存起来。还动员大家,修水渠,平整土地,引水灌溉,提高农田的单位面积产量。村民们首先解决了吃饭问题。为了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在村子一旁的空地上建起了文化广场,还硬化了全村的街道。二零一八年,儿子方小超接过了爸爸肩上的重担,担任了甘河村的党支部书记。小超书记带领全村党员群众继续脱贫致富。栽培果树,绿化荒山;加固堤坝,兴修水渠,引水上山,保证了果树的产量和果品的质量。从此村子里的大部分人开始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猫尔岩村和甘河村环境、面貌的改变,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成为了狼牙山中狼牙山镇脱贫致富的标兵,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一致好评赞扬。两个村子两委领导班子并没有因此故步自封,止步不前。他们又继续带领两村的党员群众,昂首阔步前进在脱贫致富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