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香】今生有约(散文)
身为退役老兵,每逢八一建军节,耳际犹闻熟悉的军号,思绪溯回到绿色的军营,禁不住热血沸腾。
41年前的初春,当民族的尊严遭受外邦侵犯时刻,我们这些共和国的卫士接到出征命令,一夜间仿佛都变成了铁血军人。我们在军营写完决心书写遗书,默默将遗书塞进打包留守的物品内,最后战友之间相互约定,此一去生死未卜,谁回不来了,活着的弟兄就到坟前上一炷香,回家里看看老爹老娘。那情景大有荆轲刺秦般地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南疆边陲一战,我的老乡有6人阵亡,长眠于广西十万大山。我因重伤全身瘫痪,治疗终结被评定为一等伤残。
因此,赴南疆边关祭奠阵亡战友,下乡去看望牺牲烈士的爹娘,成为我有生之年的心愿。
最难忘的是2013年清明节,我在几位烈士亲属的搀扶下,拄杖南下三千里,赴广西边城靖西、凭祥、龙州3处烈士陵园,祭奠为国捐躯的弟兄。地处凭祥市南山的烈士陵园,安葬着600多名烈士,都是我部阵亡的战友。跟我同年入伍的老乡高国友、杨小国、李连军、周连庄烈士,并列于山坡顶端5、6、7、12号墓碑。面对陵园内延伸的几百阶高台,我拄杖望而却步,两位烈士的弟弟轮换着将我背上了半山腰。那一刻,跟我们一起去的高叔,蹲在墓碑前给养子高国友燃纸焚香,白头人祭奠黑发人的场面催人泪下。杨小国烈士的弟弟小五,特意从家乡带来一瓶浸满泥腥的黄河水,含泪浇灌在墓地的青草上,再撒上一把故乡的老娘土,让孤寂的英魂感受到家的温暖。孤儿李连军烈士唯一的姐姐因身体不好,没能跟我们同行,我买来纸香,替姐姐祭奠英灵。我拄杖立于阵亡战友的墓前,悲戚中想起白居易悼元稹的诗句:“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止不住老泪纵横,我挨个呼唤着几位战友的英名,仰天高喊:“兄弟,我来看你们啦,魂兮归来吧!”
牢记阵亡战友的冥冥嘱托,我每年都跛着两条腿下乡,去看望烈士健在的父母,替九泉之下的弟兄尽一份孝心。前年八一建军节,我约上几位伤残老兵,走进洧川镇赵超杰烈士的家里,我将1000元钱递给老妈妈说:“超杰没回来,我们都是您儿子。”满头白发的老母亲拉着我的手,失声痛哭。每次去杨小国烈士的家里,年届90岁的老妈妈拄杖颤巍巍送到大门外,拽住我的手迟迟不肯放松。那一刻,在老人家的心里,我即他儿,他儿是我,四目相视,泪眼迷蒙。
在烈士父母的心目中,我已经是他们的儿子了。杨大伯患脑血管病多年,拄杖连路都走不稳。一个大风天,大伯从20公里的乡下搭班车进城,给我送来一提篮鸡蛋,说是自家散养的柴鸡蛋,让我补身子。望着大伯一脸的病态,我于心不忍,坚决推辞不要。大伯生气了,像父亲训斥儿子那样,放下提篮说:“你要嫌少,都扔了吧。”说罢转身就走,我咋也拦不住。去年夏天,80多岁的高叔满头大汗从乡下赶来,给我背来10公斤菜籽油。高叔说,那是他自己在岗上开荒栽种的油菜,没打农药,让我放心吃。那一刻,面对老人家慈父般地的爱意,我心里直发酸。
我曾经对陪我下乡的战友说:“今生只要两条腿能走得动,就经常回家看看,给老人家带来精神慰藉。”
我的行动直接感染着社会爱心人士的参与,也引起了县里的关注。我被县委宣传部请进尉州大讲堂、机关、学校,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题,宣讲身边的英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还邀请趟地雷被炸断双腿的三级伤残赵留成、攻山头被敌人机枪打穿膝盖的六级伤残安书文、冲锋中被炮弹炸烂颅骨的六级伤残周行山等老兵亲临现场,以现身说法,讲述那场血与火的战争中我们不辱使命。
今生有约,我用一双肌肉萎缩的残手,不停地敲击键盘,为南疆长眠地下的烈士寄托哀思,为浴火重生的幸存老兵立传,为惊天地泣鬼神的军魂放歌!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