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情】大端午、小端午(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情】大端午、小端午(散文)


作者:一鸣蝉 举人,4396.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50发表时间:2020-08-02 13:41:06

看了这标题,你一定会以为我故弄玄虚,端午就端午嘛,何来“大端午、小端午”?
   那我就只能告诉你:这可是我们那儿的习俗,而且还颇有说法。
   这儿是湖南境内,一个偏远的小县。县内有一座镇,自诩为全县的“第二大镇”。这儿是回龙市镇。镇上的人们,从不谦虚。
   这儿一半是丘陵,一半是山地。一条扶夷江,发自于广西的猫儿山,流经整个县境。上游是山地,下游是丘陵。流经该镇时,河面才逐渐宽阔,水势平缓。这也是全县的最后一座镇,往下,便是阾县的邵阳县了。紧邻的是邻县的金称市镇。
   这儿的镇不大,但都称“市”。
   也不是这儿的人们夸耀。这可是全县范围之内、唯一一座让一条母亲河——扶夷江横贯的小镇。河两岸地势平坦,土地辽阔。水陆路交通皆方便、集中。
   但早些年,这河只是镇子边上的一条河。这镇,也只是河岸边上的一座镇。镇上的一些旧房子,还悬在河岸。后来架通了一座桥,衔接两岸。河,便成了镇子中央的一条河。水流直下,流经下游邻县的小镇。流经资水河,汇入洞庭湖。
   但也就是这么个小镇,却一直保留着一个与全国各地不同的端午习俗。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为“小端午”;农历的五月十五,为“大端午”。
   关于这一习俗,当地一直有一个说法。说是农历的五月初五,是屈原投河的日子。而农历的五月十五,是屈原的尸体被打捞的日子。于是人们觉得,屈原被打捞的这一天,更值得祭祀和纪念。后来,便把农历的五月初五,立为“小端午”。而把农历的五月十五,立为“大端午”。
   这便有了“小端午”、“大端午”之说。
   但也有人说,屈原投河以后,尸体从上游漂到下游,直漂到附近一带,尸体才被打捞上来。而尸体被打捞的这一天,正好是农历的五月十五。于是这一带,便都以五月十五为纪念日了。但这一说法,似乎并不可靠。因为据史书记载,屈原是在注入洞庭的汨罗河投的河,而这里与汨罗河似乎并不搭界。但人们一直这么传,这习俗便一直沿袭下来。
   于是跟全国各地一样,每年的五月初五,这儿一样的过着端午节。只不过叫“小端午”。这儿的人们,一样地在自家门上插上菖蒲、挂着艾叶,“祛灾避邪”。
   这地方没有艾叶,人们便从山边、地头,折回一些黄荊树的枝叶代替。有柳树的地方,人们便折了柳枝插上。镇周围的小村,都是山地,鲜有菖蒲,村子的人们便从别的地方弄了菖蒲回来,栽种在村前的池塘、浅沟里,只为应对端午节这一习俗。
   但其它大的祭祀、纪念活动,便跟别处不同了。都要留到“大端午”这一天举行。比如吃粽子、闹龙船、走亲戚、串门、送节、观龙船……总之,“大端午”才是最隆重和盛行的,才是当地认同的传统节日。
   即便早些年,物质匮乏,大多的传统节日被废弃。但这一节日,一直保留着,从未被人搁置过,跟过年一样隆盛。
   每年农历的五月十五,不管你农事如何忙,庄稼人都会在这一天停下来。而早在这之前,镇上沿河的大小村庄,便都会组织一批年轻的、善水性的精壮后生,组成自己的龙舟队。于是到了这一天,也不用任何邀约,便纷纷赶往镇前的河段上,聚在一起“闹龙船”。而镇上,也会派出警力维持秩序,以免闹龙船时两船闹到兴头上会干起来。
   而远离镇子的山里人家,也会在这一天,十里八里的赶往镇上“观龙船”。孩子们换上父母为他们提前准备好的新衣裳,穿得像过年一样。然后让父母拉着、拽着,或举在肩头上,急急地往镇上赶。
   到了镇上,人们便急急地往镇子边上的河岸挤。河岸边垂柳飘拂、白杨招手。各种叫得上、叫不上名的树木,或浓密、或稀疏。没有人会在乎让林荫出卖、阳光曝晒。
   河面上,十数只船划动着浆,竞向争先。锣鼓声、呐喊声,响成一片。沿河两岸,一双双眼睛只盯着竞渡的船,狂呼、呐喊。时而为这船打气,时而又为那船助威。无针对、亦无目的,只不想看到任何一条“龙船”被落在最后。
   有情侣们看得高兴,便鼓鼓掌。有孩子们看得激动,便冲着船上呐喊。有娃儿们看得兴奋,便骑在父母肩上猛晃,全然不顾父母的脚下颤栗。
   这便是当地的五月十五——“大端午”的隆盛。
   当然,这些都是早年“端午”的情景了。
   这情景相去好些年。乃至于当我第一次走出家门,看着外面都在五月初五过端午、闹龙船时,我一时都很难适应。我一直以为,只有农历的五月十五,才是真正的端午节,才会有端午节的隆重和浓烈。
   但后来,当国家都把农历的五月初五列为法定节假日时,我才改变了我孩时对“大端午”、“小端午”的认定。
   不过,我的好奇和盘根究底,又常常令我想不明白。我常常想,为何在我们那个弹丸小镇,或者说一条小河流经的县境之内,会有一个如此不同的端午习俗。难道真有什么有待查考的逸闻轶事。
   据说,早年曾有省、市的民俗学家,先后来这里考查、调研,试图对这一习俗作一次系统、全面的调查考证。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走访以后,却未获得任何有价值的考查资料。最后只得放弃,无功而返。
   但在返回的时候,他们却带走了一包从附近山上采回的野果。
   据说,那是他们最后一次去沿河的村子走访。在经过一段山下的河岸时,他们发现了一个刺蓬。那刺蓬像船蓬一样隆起,绵密、结实。刺蓬上结满细密的白花、和乳头状的野果。
   他们问当地陪同的老者:“这是什么?”
   老者说:“这是刺藤。”
   又问:“那藤上的果叫什么?”
   老者说:“这是一种刺泡,我们这儿叫‘扒船泡’。没成熟时青色,半熟时淡黄色,成熟后为红色,熟透后黑紫色。”接着如数家珍般地介绍说:“没熟时苦,半熟时酸,成熟后甜中带酸。”
   又有人问:“那咋叫‘扒船泡’呢?”
   老者说:“我们这儿的刺泡很多,这是其中的一种。因成熟时正赶上‘端午’这个季节,而端午节又有‘闹龙船’的习俗,所以便叫‘扒船泡’了。”
   他们听了,便摘下一颗尝了,大赞其味道绝美。于是,便跟着老者摘下一些。然后,老者又从山上的油桐树上摘下几枚桐叶,折叠起来,将刺泡包了。
   后来,他们从当地人的对话中了解到,当地人管划船叫“扒船”。他们便带着那包“扒船泡”,回了城里。
   许是他们希望,能从那包“扒船泡”里,感受到一种这儿与别处不同的端午民俗吧。
   但我想,不管全国各地的端午习俗有何不同,但人们都有一个愿望,希望能以端午的形式,寄托和传承着屈原的爱国情怀与精神。

共 254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回龙寺镇,一半丘陵,一半山地,一条扶夷江穿流而过。这里的山水之妙尚且不说,奇妙的是故乡端午节的独特习俗,五月初五的端午节称为“小端午”,五月十五这天被称为“大端午”。大端午才是真正的隆重,赛龙舟,闹龙船,男女老少,大人小孩在这一天全都甚事不干,赶到河边呐喊助威,瞧热闹。这独特的文化习俗引起省市民俗专家的兴趣,前来考证,却没有什么收获。想来,这独特的文化习俗更多的还是寄托传承了屈原的爱国情怀。文章对于民风民俗的描写绘声绘色,生动形象的展现了故乡的风貌特色,具有浓厚古朴的乡土气息。学习欣赏老师佳作,推荐赏阅。【编辑:萧垦】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萧垦        2020-08-02 13:47:25
  地域文化的差异性使人类文明绚丽多彩,也是精神传承的瑰宝,理应保护,不被遗忘。
回复1 楼        文友:一鸣蝉        2020-08-02 14:08:54
  谢谢编读。遥祝远安,顺致文祺!
2 楼        文友:何叶        2020-08-03 07:44:41
  又见蝉老师佳作。问好蝉社,晓荷有你更精彩。
何叶
回复2 楼        文友:一鸣蝉        2020-08-03 20:32:31
  谢谢临阅。问好祝安!
3 楼        文友:小小莲儿        2020-09-25 15:00:31
  问好老师,感谢老师关注,互相学习,一起进步。祝老师秋安笔丰,敬茶。
小小莲儿
回复3 楼        文友:一鸣蝉        2020-10-01 15:53:55
  好久没来这里了。国庆、中秋,双节快乐!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