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情感小说 >> 【丁香·丁香花开】追矿泉水瓶的老人 (小说)

编辑推荐 【丁香·丁香花开】追矿泉水瓶的老人 (小说)


作者:江鈜 白丁,4.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148发表时间:2020-08-03 21:18:33

银海小区是县城里的老小区,这里的住户大多是挣国家钱的人,他们活得很滋润。小区门侧的台阶上,每天都坐着一些退休的老人,他们畅谈古今,针砭时弊,谁也不去注意墙犄角里蜷缩着那个瘦小瘸腿的老人。老人一声不吭,从不跟台上那些有身份的人搭腔,眼睛却始终盯着对面的街道,只要有人从车里扔出矿泉水瓶子,他就像猴子似地窜过去,在人来车往的空隙间把空瓶子抢到手,台上的人出于气愤,往往要训斥他几句:
   “这货,要钱不要命了……”
   “熊玩意儿,撞死了,交通又堵塞了……”
   老人不但不生气,看着他们无可奈何的样子,偷偷地乐了。他就像一个搞了恶作剧的孩子,喜滋滋地挑着袋子,一瘸一颠地去废品收购站换钱。
   老人不是“货”,更不是“熊玩意儿”,他叫孙棣华。父亲给他取了这么文化的名字,对他寄予着美好的愿望。父亲毕业于热河省立师范学校,年轻时做过几年民国市政府的职员。后来为躲避战祸,回乡教书。1957年,被当做阶级异己分子清出教育队伍。从此他的厄运开始了,不管什么运动来了,游街批斗都有他。孙棣华永远也不会忘记,父亲衣衫不整地从外面回来,手里还要拎着自己挂了一天的牌子,那个在他名字上打叉的大牌子常年戳在堂屋的板柜上,这是对他们三口之家的污辱,就天天地摆在你面前,时刻提醒着你低人一等。孙棣华望着可怜的父亲,却不敢接那牌子,甚至不敢给父亲打一盆洗脸水。任你一个小小的举动都可能点燃他内心的愤怒。但他明白,只要父亲看见他坐在小炕桌后面安静地读书写字,再大的气恨也会慢慢平复的。父亲盼着儿子将来出人头地。他擦去嘴角的血迹,还不忘嘱咐儿子:“你要好好念书,国家不闹腾了,将来还得用读书人!”
   孙棣华一直刻苦努力着,从小学一年到七年都是全班第一名,当年村小学搞初中戴帽,一至五年算小学,六、七年算初中。普及教育的步子迈大了,教师呢,大多是从青年农民中硬薅上来的。他们教小学已是勉为其难,教初中数理化那就是瞎糊弄。可孙棣华却有个得天独厚的条件,父亲每天晚上都在油灯下孜孜不倦地辅导他。初升高考试,孙棣华取得全乡第二名,在那个大讲特讲阶级斗争的年代,升学不是光凭成绩,最重要的是贫下中农评议推荐,孙棣华是国民党残渣余孽的儿子,成绩再好也算不上又红又专的接班人。继续读书的梦想破灭了,他只得老老实实地做个农民。在生产队劳动也处处受人岐视,连媳妇都讨不上,三十多岁才拽拽巴巴地娶了个哑女人,哑女人给他生了个儿子。儿子命好,正赶上恢复高考的年代,祖孙三代终于盼来了这一天,他们家的孩子也能跟村里的孩子平等地坐在教室里学习,平等地考试,平等地升学。孙棣华继承了父亲的传统,信心百倍的培育这颗幼苗,从小一点家务活也不让他干,就让他一门儿心思地学习。为供儿子读书,孙棣华干过木匠,后来他看建筑业瓦匠最挣钱,于是偷艺学瓦匠,换个工地报名瓦匠,硬是没让人看出破绽。这说着简单,其实很不容易。多少人经师学习好几年,可到了大建筑上就怯手怯脚了,经常出错,最后被工头轰下脚手架,还得干力工。别看孙棣华身材瘦小,但他专心、耐心肯吃苦,不管干什么都是一把好手。
   儿子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考上了省城的师范大学。大学毕业后,没求人没送礼,顺顺利利地分配到县城高中教学。按理说,儿子挣工资了,老孙应该松口气了,可是县城高中张罗集资盖楼。六十多岁的老孙还得去建筑工地拼,他恨不得一下子挣够盖楼的集资款,白天上班,晚上还要加班,迷迷懵懵一脚踏空从脚手架上摔了下来,腿摔断了。上夹板后工头问他一次性了结行不,一次性了结给他五千元钱,有什么后遗症,工头概不负责,老孙毫不犹豫地在协议上签了字。他舍不得钱呆在医院里,关键是一下子得了五千元钱,再加上手头积攒的钱,基本上够儿子学校盖楼的集资款了。
   老孙在家休息一个月就呆不住了,他拄着棍子到田间地头看看,这一看,心里的火腾地起来了。哑妻不会侍弄庄稼,照这样,秋后半成收入也没有,正经庄稼人看着活计呆不住呀!于是他开始补苗铲草,几天下来大腿肿的亮明,老孙翻看家里的医书,挖来草药擦洗,肿胀消下去了。他又开始忙地里的活儿,没几天又肿了起来了,他还是用省钱的土方子医,这样不知爱惜的折腾,结果左腿落下了残疾,这个样子打工是没人要了。
   老孙开始打造自己家的荒山,修梯田、栽果树。几年下来,昔日蒿草丛生的荒山改变了模样,山杏白杏苹果脆枣都挂果了。老孙一年四季长在山上,就是没啥活计,他喜欢在山上绕。他喜爱这些亲手培植的果树,盼着它们开花,看着他们结果,他也喜爱树下绿茵茵蒿草灌木,老孙躺在树荫下看天上游走的浮云,听身边鸟儿婉转,置身于自己开创的小天地里,觉得很惬意,也很有成就感。
   儿子搞的对象是县城干部的独生女,婚礼和置办家具还要一笔钱。他狠心卖掉了老宅,老两口在果山下压了两间茅草房,他打算过几年手头有钱了,再把茅草房翻盖成四间大瓦房。他还打算引进油桃、八宝桃和长梗大樱桃,他还打算在山根拦一道小水坝,即能防洪保水土,又能养鸭鹅,他的设想一个接一个,他的蓝图丰富而又美好。可是他的计划还没实施,就不得不戛然而止。
   儿子又要买楼房了,可现在住的七十平楼房不愿卖,他回家跟老孙要钱,老孙手里实在没钱,种地去了种子化肥农药能剩几个钱,果树还小,没到盛果期呢。几千元钱搁在炕上,儿子懒得接,老孙仰望着西装笔挺细皮嫩肉的儿子,差点哭了。
   儿子看着老孙手足无措的样子,忽然说道:“爹,您想不开呀”!
   老孙人丑心不傻,儿子这是话里有话呀!从小宝贝似的哄着你,嘴里含着怕化了,头上顶着怕歪了。在山上捡到红彤彤的果子都装在口袋里给你留着,再渴也舍不得吃;那么金贵的鸡蛋都让你一个人吃,你吃够了,剩下的才拿到山外换钱。考上县城高中,你更是老爹眼里的神了,一句驳回的话在你跟前也没说过。你今天怎么说我想不开,难道我有钱舍不得给你!
   “爹,你一年长在果山上,也没个好腿脚,挖树盆、压绿肥、剪枝打药、摘果扛篓子,多辛苦呀!我寻思着让你俩跟我进城享福去。年岁大了,有啥事也方便照应。城里医疗条件好,生病啥的也不会耽搁了。你看我现在是教导主任了,工作忒忙,哪有时间总往山里跑呀!这果山卖了吧,我都找好买主了,午后就到,这是合同”。
   儿子不等他回话,把两张打印纸扔到炕上,就去山口打手机了,山里信号不好。
   这果山卖了,老孙吓得心里一哆嗦,儿子怎么打起这果山的主意了。这果山老孙倾注了多少心血!他真是舍不得呀!不行,这回说啥也不能答应。老孙忽然想起来了,山上还有爷奶和父母的坟莹呀!自古以来,哪有卖祖坟的,这是个理,这是个大道理,他要跟儿子提出来,这是有关他脸面的大事,难不成他一辈子不回家,就是他将来老了也得叶落归根呀。
   儿子回来了,他牵着儿子的衣襟说:“宝儿,这山卖不得,你是没想周全呀,山上还埋着你太爷和你爷呢,就是咱们将来……”
   “我怎么说你呀,真是封建脑瓜儿,你看城里的公墓修得多好,谁还往山里埋呀!”儿子看着泪眼汪汪的老孙,心里不耐烦。
   “我们同学吴佳佳、张树明都有两套房了,人家刘祖荫都有三套房了,我现在住的当初一平不到七百,现在涨到三千了,还会涨,几年就挣他二十万,你侍弄这果山到死能挣二十万……”
   老孙最终还是跟儿子进城了,儿子给他们租了两间平房。先前那处七十平的楼房八千元租给别人了,他跟老伴住的平房每年房租一千二百元,这样划算,每年能剩六千八百元。再说了,他腿脚不好,也不喜欢楼房。儿子给他们买了液化气、电饭锅、大米白面,还有一桶色拉油,这样就齐备了,有房有粮有灶就是家。
   老孙归置东西,却怎么也找不到装户口本,身份证、养老卡的匣子了,关键是他怕两片养老卡丢了,过六十岁的老人每月国家给一佰元钱呢。他在那堆破烂里翻呀找呀,急出一脑门子汗,后来他狠狠地回想,觉得是儿子给经管起来了,是呀,那些证件丢了多不好补。他知道换个身份证的麻烦劲儿,先去村里开介绍信,然后去派出所打表,再到县公安局交钱排队,打手印照相……把腿都跑细了,他想着想着,自己呵呵地乐了。好在自己没问儿子,要不那成什么了,好象当爹的还跟儿子挣那每月国家给的二佰元钱似的,无故地让他排揎一顿,儿子现在是高中的教导主任了,他要教导许多大学毕业老师,教他们怎么教育学生,那就是老师的老师。那小嘴多会说呀,都是理论。老孙归置完那两纸箱破烂东西,心里敞快了。不论怎么说,他也算对得起自己的父亲了,而今儿子成人成才,村里人谁不羡慕。
   老孙每天天不亮就去拾破烂,去晚了,垃圾箱就被人家翻完了。从幸福街至裕民桥,再到银海小区门前歇一会儿,两只纤维袋子就满满的了,每天收入几十块钱,够老两口生活了,可是老伴儿却突然不见了,这几天她就闹着回老家,她嫌呆在巴掌大的院子里憋屈,她想家呀!老孙从县城找到老家,这个又聋又哑的人怎么摸到家的,她正坐在沟口比比划划地嚷呢。人家买主在山口架上了铁丝网,大门品还拴着两条狼狗,山脚下盖起了两排刷着花花绿绿油漆的小洋房。老伴哭着喊着要进去,她比老孙还可怜,老孙知道这里卖给人家了,可老伴还不知道,她不明白,这山清水秀的地方怎么平白无故的让人家给占了。老孙抱着不会说话的妻子哭了,这里远离村庄,怎么哭也没有人笑话,于是他就放开喉咙,可着力气地嚎哭,这个矮瘦残疾的男人从来没有这么伤心过。他把妻子吓住了,相濡以沫三十年,虽说不能语言交流,但是两颗饱经沧桑的心却是相通的。妻子知道老头子为大难了,乖乖地跟他回县城了。从那以后,老孙每天都给她买一两块钱的小饼干硬糖什么的。后来他又给她买了十几只小鸡,一公一母两只家兔,总算把她安顿下来了。
   老孙想儿子,姑表妹来县城,看出了他们心思,想是她以表姑的身份数落了儿子。端午节那天,儿子开车过来了,给他拎来两瓶白酒三斤猪肉,当妈的比划着给包饺子,儿子不吃。他的轿车停在巷口,车上坐着粉雕玉琢的小男孩,这是孙子!小家伙瞪着眼睛盯着紧跟爸爸身后的两个怪物,老孙看着孙子,不敢碰、不敢摸、只会嘿嘿地傻笑。
   老孙成了小孩子,过完端午盼中秋,过节儿子能过来,他不是盼着两瓶酒三斤肉,只要让他看看儿子、看看孙子,就心满意足了,每天从幸福街出来,到裕民桥头的时候,他都会站一站。望着不远处的高中,那整齐的围墙,高耸的教学大楼,宽阔的操场,无不让人肃然起敬,那是县城的最高学府。他不敢去那里转悠,他怕被人指认,这是主任的亲爹!他恨自己太拿不出手了,他唯恐自己给儿子脸上抹黑。
   这天老孙在欣荣花园和垃圾箱翻东西,正碰上有钱人家扔衣物,他挑了好几件衣服,最后拿起一双老头旅游鞋,习惯地伸手摸摸,这一摸,摸出一个精致的小木盒。老孙木匠出身,他看着这个雕花磨光的本色红木小盒,觉得里面会有金贵的东西。他用黑厚的指甲挑开挂勾,掀开盒子,红绒布上面放着个系小金链子的玉坠,心形的玉坠中间还镶着小金心,玉石上刻着富贵百年四个篆字,中间那个金心上是阳文的福字。
   这是个宝贝呀!它来的太及时了,自从端午节见到孙子,老孙心里就愧得慌,自己当爷爷的怎么也得对大孙子有所表示呀!,这是老天可怜他这个做爷爷的,要是粗心一点,这双不能换钱的旧旅游鞋也就随手扔一边去了。
   老孙破例打开了儿子端午节拿来的酒,老孙是滴酒不沾的人,今天高兴,竟然喝了大半杯。他相信儿子中秋节能过来,可他等不了,吃完饭颠颠地去了高中那条街。如果在校外跟儿子不期而遇,然后把这珍贵的礼物交给他多好!应该是上课时间,校门口没有闲人,操场上有几个体育生,穿着短衫短裤,在那里蹲下跑几步回来,再蹲下跑几步,互相谁也不说话,老孙笑了,这几个孩子在干啥,反复弄这个动作,怪有耐性的。
   老孙依依不舍地走了,挑着两半袋子破烂,晃晃荡荡地来到银海小区门前卸下挑子,倚在墙角那儿,笑眯眯地望着街上的车辆。他希望今天能多捡点矿泉水瓶子,要不这两半袋子东西十块钱都卖不上。
   今天不错,不到半个小时就捡了五个矿泉水瓶子,三个易拉罐。天热了,他觉着嗓子冒烟,就拧开剩下半瓶水的瓶子,把里面的水一口喝干了,没啥滋味呀,那人们怎么不在家罐瓶水带着,何苦花一块钱买这个一点不出奇,没滋没味的矿泉从呢,他想不明白。当年在工地干活,一天挣二百多块的时候,他也舍不得花钱买水喝,一块钱能买个大烧饼子,那是真格玩意。一块钱买瓶水,不合算,不合算……
   一辆红轿车过来了,想是经常从这里过,认识了,小伙子放下玻璃拿瓶子朝老孙晃晃,扔过来了,这孩子真逗,老孙跑过去,追上了那只滚动着的矿泉水瓶子,荷!前头那辆车也扔下一个瓶子,他赶紧撵过去,老孙跑蒙了,对面的大货车直直地向他冲来……
   老孙倒在血泊中,一手抓着一个矿泉水瓶子,血淋淋的半边脸呲着牙,太吓人了,车辆都停下来了,人们围拢过来,有人打了报警电话,交警车很快到了,他们拍照,拉皮尺量刹车距离,围着他的尸体忙碌着。
   老孙惊奇得很,轰然眩晕之后,灵魂倏地从他的躯体里飘升起来,原来死亡并非世人想象的那样痛苦。但最真切的感受是突然,突然的变故,让一切现实的东西骤然停止。老孙的灵魂像风筝似地浮在空中,他往下沉了沉,再也回不到扔在街上那具脏兮兮的臭皮囊里去了,可他不忍随风散去,久久地在空中徘徊。
   (原创首发)
  
  

共 537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谢谢江老师赐稿丁香!一篇令人泣泪泣血的小说,一位老人为儿子在县城买楼变卖了所有家产,跟着儿子来到县城,为生计出门捡破烂拾荒。儿子是县高中教导主任,拥有两套楼房,一套出租,一套自己住,却给父母住廉价平房。老人一生的血汗钱为儿子交了两次首付。为了捡两个矿泉水瓶子,惨遭车祸而终。老人从小聪颖,学习成绩好,只因出身不好被剝夺学习权力。他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省吃俭用,含辛茹苦将儿子培养成大学生,高中教导主任,自己却沦为拾荒人,为两个矿泉水瓶惨死于车轮下。这样的劣行,是可忍,孰可忍?悲剧的背后杀手正是老人的儿子,良心泯灭,为自己的贪欲一步步逼父亲走上绝路!小说结构完整,布局谋篇讲究,情节跌宕起伏,推动故事至高潮,令人痛心,愤恨。作者充满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为老人呐喊,鸣不平。希望唤醒所有儿女善待父母,赡养父母。谢谢善良仗义的江老师!力荐佳作共赏,祝老师笔健文丰。【丁香编辑 晚秋枫叶】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江鈜        2020-08-03 21:24:32
  谢谢晚秋枫叶老师!
2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20-08-03 21:30:36
  谢谢江老师支持丁香!为唤醒儿女的良知,鞭笞“啃老族”,使天下父母老有所依。老师奋笔疾书,履行作家的责任,可敬。向您学习了,敬茶!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20-08-03 21:33:56
  江老师,您的地址与电话不能发在文末。您可以留言在评论栏。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回复3 楼        文友:江鈜        2020-08-03 21:48:51
  老师,对您的关爱,再次深表谢意!我同时发了散文《无名花树》,未见
4 楼        文友:石尖        2020-08-03 21:52:18
  这是一篇读之有味,能让人深思的好小说!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回复4 楼        文友:江鈜        2020-08-03 21:58:28
  谢谢,我尊敬的文友们!
5 楼        文友:天山        2020-08-03 22:19:19
  感谢江老师投稿支持丁香,为方便修改老师发表后文中的小错,请老师及时添加天山微信hhh13107528018
幸福生活在不断奔跑中获得。
回复5 楼        文友:江鈜        2020-08-04 11:17:42
  已添加您微信!
6 楼        文友:闰土        2020-08-03 22:27:03
  催人泪下的一篇文章,老人多可怜啊,卖了果山、两次替儿交房子首付,和哑巴妻子供儿子大学毕业。没想到这位披着人皮的畜牲、身为高中教导主任的儿子。这样对待父亲,令人心寒。作者写作手法独特,行文自然,描写细腻,把老人一生写活了。好文。
7 楼        文友:秦雨阳        2020-08-04 00:15:21
  一位有才气的孙老头,历史长河的一个大浪,让老孙一辈子改变不了命运的安排。一辈子含辛茹苦把孩子拉扯大,最后又沦为拾荒者,为了一个矿泉水瓶子,生命停止在了车轮下。作者充满一腔正义感,呼唤人们的良知,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因为有一天人都会成为老人,不要让悲剧重演。好文,问好作者。
一支笔曝光昨日泥香,几篇文絮叨无我烟雨
8 楼        文友:崔雁玲        2020-08-04 06:08:16
  都说养儿防老,文中的儿子已成人成才却依然啃老,把父母最后安身立命的果山都卖了换房。老人进城不是享福来了,靠捡破烂为生,为了俩矿泉水瓶子丧命。文章反映了老无所养的现实问题,无情鞭策了道貌岸然的成才了却不成人的教导主任的丑恶嘴脸,考量良心的好文,向老师学习
9 楼        文友:天山        2020-08-04 09:58:44
  父母的心在儿女上,儿女的心在石头上。但愿天下做儿女的以“儿不嫌母丑”的正确心态普待父母亲。中国政府也多关注真正农民老人的养老问题。别新闻报道中吹上天。实际行动操作中还是偏向于八旗子弟。希望更切实的让农村老人感受到温暖。
幸福生活在不断奔跑中获得。
10 楼        文友:江鈜        2020-08-04 10:48:21
  尊敬的文友们,感谢你们的厚爱!我们共同努力吧,建设好丁香团队!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