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香】黑人白话(随笔)
◎ 《黑人白话》
黑人的日子当然也有黑色的苦,但是很少对人诉苦:一是难言之隐;二是死要面子;三是相信自己。
◎ 《黑人白话》
世上多美的景点,都不如两只手紧紧相牵。
◎ 《黑人白话》
人老有四怕:一怕没有自由(行动不再自如);二怕没有尊严(身心不再自主);三怕没有儿女(床前没有亲人);四怕没有金钱(鳏寡没人照顾)。
◎ 《黑人白话》
当我老了,头发白了,眼睛花了,说不清了,走不动了……最最害怕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深爱的人不在身边。
◎ 《黑人白话》
重识“中国美”,既是背叛后的反省,也是离弃后的回归。爱国主义,不是一句政治口号,而是千年文化认同。
◎ 《黑人白话》
当下,选择善良,必须不求回报,甚至要笑对恶报——善报和恶报都是成全。
◎ 《黑人白话》
黑人以为,旅行者除了有钱有闲有体有魄,还应当有信仰、有文化、有情趣、有专长……否则,无论走到那里都是吃吃喝喝得得瑟瑟一套路数相同内容,就不如在家玩了。
◎ 《黑人白话》
看来,余生要与新冠病毒相伴而行,也好:被卫生,被消停,被珍惜当下,被重视亲情、友情。存款、豪宅、职级、名誉……有时甚至不如一片医用口罩,一副防护眼镜。
◎ 《黑人白话》
在资本的原始积累中,富贵大都是“富刽”。
◎ 《黑人白话》
近日追剧《三十而已》,再见古香古色的衢州古镇,正是这种“湿漉漉的婉约”,还有静悄悄的朦胧。烟雨江南,水乡古镇,在黑人眼里永远似云似雾,如诗如画。所以对跃跃欲试的“行友”推荐:衢州廿八都。当然,最好在金风送爽的季节。
◎ 《黑人白话》
重识“中国美”,既是背叛后的反省,也是离弃后的回归。爱国主义,不是一句政治口号,而是千年文化基因。
◎ 《黑人白话》
一座民族的大山,总有那么一些人在山顶上花枝招展,也总有那么一些人在山底下埋头筑路。前一种人是民族的美人痣,后一种人是民族的脊梁骨。去过敦煌,在涅槃的卧佛和修复的壁画前驻足良久,沉思良久,感叹良久。当下,在我们的民族大山中,花枝招展者比比皆是,而埋头筑路者、无私奉献者、默默牺牲者实在太少太少了,因此丢失的敦煌也太多太多了。佛说:无我者而永生。在敦煌,在龙门,在大足,在云岗……每一座佛像都是有灵魂的:创造者的灵魂,发现者的灵魂,护卫者的灵魂……鲜活的灵魂,高尚的灵魂,不朽的灵魂。
◎ 《黑人白话》
所谓新冠疫情常态化就是:疫情到来不要慌慌张张;疫情过后不要马马虎虎。防控成常态,卫生成习惯,当下要珍惜,功利要看淡。或许我们的民族素质和国民修养能够因此得到提高和优化。
◎ 《黑人白话》
气压低,胸口闷,肩背隐隐酸痛。自己在家打开手机听一曲斯琴格日乐的《山歌好比春江水》,然后“那边唱来这边和”,抻长脖子跟着她使劲喊两嗓子,再看看她那动感十足的摇滚和魅力四射的摇摆,随之扬臂展肩,长长吐出一口浊气,心里便不那么难受了。唱歌真好,唱山歌真好,唱原生态的山歌真好!一唱活血化瘀,二唱舒筋通络,三唱排毒养生,四唱延年益寿。
◎ 《黑人白话》
读书是一种生活状态,是一种比较高级的生活状态,是一种比较高级的不拘泥于任何形式的生活状态,是一种比较高级的不拘泥于任何形式的没有太多功利的生活状态,是一种比较高级的不拘泥于任何形式的没有太多功利的很好玩的生活状态。妙语连珠的小崔应该就是这样的妙趣横生的读书方法和生活状态。
◎ 《黑人白话》
在西方人眼里,东方美主要是人文美,是许多东方人自己察觉不到的浸润在生活方方面面点点滴滴的个中美感。这符合审美陌生化原则,符合审美疲劳化原则,符合审美距离化原则。感谢伊丽莎白的绝妙之笔,为我们留下了九十年前的东方浮世绘,让我们看到那个年代质朴却不无木讷的北京人、苏州人、香港人、韩国人、日本人、菲律宾人……不仅看到他们的形体和外貌,而且感受他们的呼吸和心跳,这便是艺术的力量。于是还想起了中国的杨柳青和丰子恺——于人间烟火中描绘世态万象。
◎ 《黑人白话》
只要团结(国内国外)就能抗住(经济军事);只要抗住(自身增强),就有机会(对手削弱)。
◎ 《黑人白话》
当教育成为军训的时候,当教育成为搏杀的时候,当教育成为商品的时候,当教育成为重负的时候,一定是失败的,甚至是罪恶的,因为它已经成为身体健康之敌、心理健康之敌、精神健康之敌、道德健康之敌。这是黑人每每看到新生的魔鬼训练,每每听到考生的疯狂口号,所想到的话题。
◎ 《黑人白话》
如果一个国家的“安全”建立在其它国家的不安全之上,就是这个世界最大的不安全,也可以称为霸权。当年,日本对亚洲、德国对欧洲就是这样的态度及其发动战争的理由,狼要吃羊,也是这样的借口,荒诞却也真实的借口。川普是从什么时候变成疯子和小丑的呢?真是挺给自由女神惋惜的。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