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敏思】愉悦的情份(书评) ——彭楠《睡莲》读后感
彭楠韦丝竺初遇时,(下文简称彭、韦)他正20来岁,是个风华正茂,钟情文学喜欢写作的毛头小伙子,但人生还没找到方向感,他拓落不羁的外表背后,潜藏着一种消沉的风流。
那一代青年人,大多因信仰破灭,他们半明半昧的青春光影便处在生活的灰暗面,需要一缕阳光来照亮。青春的迷惘,无论是故作潇洒抑或沉默不语,那刻,最倔强的人,心底也渴望阳光。
韦适时的出现,与其说是《黄金时代》牵线搭桥努力的结果,倒不如说是缘分的天作之合。她不是丘比特,却是那一缕阳光。只有她才使那相知甚深的梦,化做一种高能量的焚烧与绽放。
心灵舞台上,韦不爱浮华的造势,彭也不会妄语谣言。只愿彼此坦诚相对。这场通信对他俩来说,或是一段青春邂逅,或是信念追求,但无关生活。
或许,他俩曾想悄悄地走近对方。虽然有点步履姗姗,有几分忐忑,有几许期待。但他们不顾虑侧目与流言,惟愿自己喜欢。
彭、韦从未谋面,但彼此的第一封信,就让一个活生生的人站在了眼前。这一眼入心,带动彭思绪飞扬。年轻的韦姑娘玫瑰羞涩,一抹微笑,那一低头的温柔秒杀彭百转千回的纠葛。
一场邂逅,两地飞鸿,青春花事,却稍纵即逝。年轻的姑娘啊,岁月把往昔吞噬。你孤寂,他彷徨,为何今后再也张不开那捕捉灵魂的情网?
既相遇,何分离?既分离,何相知?
只是,情也,劫也。
其实,彭和韦,只是隔了一道雨巷如烟。她今为沧海,他已是桑田。如果可以,今天的她是否还想预支一段如莲的时间?就算不回到从前,也为他依旧红颜。
一场通信,蕴含多少聚散无常的缘份。他曾是锦瑟,她曾为流年。只因那堵无形的心墙,阻隔两地漫漫情思,让未尽的故事匆匆擦肩。就这般,遗憾丢失了想要的永远。
喜欢的歌,静静地听,喜欢的人。为什么那恼人的秋风,它把你的人我的情吹的一去无影踪?你随着那秋风去,没有说珍重说再会,没有~~~
彭一直喜欢游荡在文字的世界,像雨喜欢天空的云彩,花喜欢夏天的热烈一般。他写《睡莲》,只是抒发很多年前至今依然荡漾在心间的那份喜悦。因为,他很感激遇见韦以后的无比欢喜,虽然是空欢喜,可它带来的鼓励与支持,值得用心感念。纵使时光荏苒,至少,这场空欢喜从不曾消逝。
彭今天的工作,没了烈日的炙烤,听不见蝉鸣的聒噪,也没有了铁榔头敲打道轨的叮当响声,但人间那情动的一瞬间还是难以忘怀。入夜,窗外的喧嚣正在渐渐退去,忙碌了一天的他卸去满身疲惫,想想那个藏在心里的身影,可她的面容却在岁月的流逝中逐渐模糊。
爱,以闲谈而消永昼。一年又一年,带走了多少人的如梦浮生?一转眼,时光过半,今天,他俩已不畏惧早已习惯的孤独,却很害怕某一日怦然心动后的漫漫思念。
彭最终逃离了纯真年代的爱,他半途放弃,后又万端感慨留恋,最终成全名节伤了爱情。
这世上有很多不被接受的种子,都在不为人知的角落,开成了花。
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人世间遗憾的错落,在韦眼中已经星河沉沦,却温柔了彭的万方岁月。
有些事,除了回忆,谁也不愿留;有些无奈,除了沉默,谁也不想说;有些心情,除了自己,谁也不会懂。
有些人,该放下就放下。不是所有的亲密无间都能天长地久,也不是所有的执子之手都能与子偕老。
有些人,注定只能陪你走一段路,不管怎样,还是应该感谢这一程的陪伴。
“后来”这个词,概括了所有彭楠不想改变却又面目全非的事。
数十年过去了,彭才子和韦美女的青春故事就这样悄无声息的渐行渐远。所幸,大浪淘沙,记忆在心中沉淀,岁月再无情,他们也会深情的记得那场通信。
前缘再续,横亘在他俩心间的冰山像被午后烈日炙烤在慢慢融化,但彼此可倾诉的几十年悲欢离合却被孤力支撑的疲惫与委屈消散,只有《睡莲》静静地浮在心里,化作虔诚、期待、谅解。故诗曰:
自恨寻芳叹已迟,
往年曾见花开时。
如今风摆花狼藉,
绿叶成荫子满枝
三十多年前情窦初开的往事已随风而去,可三十多年前的“情话”至今还没续完,似永远也完不了。岁月深沉而素淡,他们共同珍贵的这份友情,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