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情】老 兵(散文)
在和平年代,关于建国前的那些战争,人们似乎只能记住战争中的英雄。在文学作品里,英雄很多,但在我的身边,也有着一些曾经的军人,但却不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甚至知道他们名字的人都不多。作为他们后辈的后辈,我称他们为“老兵”。他们是在那个特定的时期被迫去当了兵,离开了家乡,家里人甚至都不知道他们是国民党的兵,还是共产党的兵。
爷爷的二弟加入的是国民党的军队。在我刚上小学的时候,有时他到家里来闲坐,给我讲他经历过的平型关战役,无悲无喜,语气平淡。当时的我并不知道平型关战役是怎么回事,只是在他一次次的讲述中,知道战斗打得很激烈,死了很多人,甚至当时还记住了几个战死了的人的名字。但那时,我把他的讲述当成了一个故事,故事里的情节、人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忘却了。只有“平型关”这个名字,因为后来历史课本中有出现,才记住了。
小孩子都好奇,我问他是怎么去到那地方的,又是怎么回来的。他说是被抓去的,进入部队后各处辗转,被冲散了,又被收编,反复几次,就到了那个地方,参加了那场战役。之后也听家里人说起过,他是被征的兵。当时家里有两个儿子以上的,都必须有人去当兵。爷爷有三兄弟,爷爷是老大,要在家里撑门面,老三还小,百姓疼幺儿,就只能让他这个老二去了。至于是怎么回来的,他好像没明着说,我似乎也没追问。看到电影里解放军抓到俘虏有发路费遣散回家的,我就认为他也是被遣散回来的。
我记得他时,他已经老了,没有了妻子,脾气不好,跟子女的关系很紧张。长大一些后,我听说他竟然是逃跑回来的。于是看多了战争英雄片的我开始鄙视他,不再跟他亲近,甚至在作文里批判他,以他为耻。其实他看不到我的作文,但他知道村里的人都不待见他,都不怎么跟他交往。一个国民党兵,还是一个逃兵,他的历史,在村子里确实没什么光彩的,所以文革期间他没少吃苦。亲人们想必也没少跟着受累,家族里的人甚至亲哥哥与他的关系都不太好。爷爷死的时候他认为是侄子侄女们没照顾好哥哥的生活,大闹了一场。后来大伯母、父亲等侄子辈跟他的关系也不好了。没过几年,唯一的一个儿子跟他大吵一次后离家而去,他只能孤单一人生活。
刚工作的那两年,听说他到乡政府要救济粮,想毕生活是异常窘迫了。我可以想见,气性刚烈却又老态龙钟的那个老兵,为了能有裹腹的几斤粮食站在民政所门口给年轻的后辈讲他的故事时的无奈与寂寥。后来就听说他死了,我心是有了些许的酸楚,却也没问问他是怎么死的,葬在了哪里。
过了一些年,国家开始给参加过抗战的老兵发生活补助。无论是国民党军队的老兵、还是共产党军队的老兵都有。然而,给我讲平型关战役的那个老兵却已经离开了人世,没看到后人对他的是非功过有一个客观的评价。
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开始明白战争的真实与残酷。战争,远不仅是我们看到的英雄,还有毁灭及其他。给我讲战争的那个老兵,又何尝不是被战争毁灭的呢!如果他不用走向战场,也许也会像他的兄弟一样平淡地生活,有一个完整的家。如果不是在战争中九死一生,看到了那么多的鲜血与死亡,他或许没有这么多的怨气,可以好好和家人相处,直到终老。如果不是知道战争的残酷,他也许不用逃离部队,也不用承受着人们的轻视,活得会更有尊严。多年以来,太多的“如果”充斥在我的心中,慢慢发酵着,到如今,只剩下一个问题:如果时间能倒流,给我讲故事的老兵,能做出不同的选择吗?我竟然没来由地悲伤起来,仿佛看到了老兵临死前眼里屈辱的泪水,体会到了他的不甘与无奈。忽然发现,年少轻狂的我,曾经是多么幼稚呀!我不曾经历过那段历史,有什么资格去轻视他。
外公的弟弟也是被征兵带走的,只是走了再无音迅。
小时经常听外公念叨,“他肯定在部队里”,外公很肯定。但他却不知道是什么部队里,只说最初的那几年是有口信捎回来的。幼年的我们什么都好奇,追着外公问:“为什么他不写信呢”?
“写什么信,他不认字,我也不认字”,外公几多无奈。
后来听母亲说,外公的弟弟是跑到台湾去了。我不信,母亲就说曾经有一年有人从台湾来打听外公的名字,想必就是他的弟弟了。结果是一家人否认了有个弟弟不知所踪,没敢去联系。我不解,不是天天念叨吗,为什么联系了又不认呢?去问外公,回答说是害怕,说村里有一家人因为跟那边有关系,活活被打死了。我唏嘘,世事难料。外公死后,便再没人提起他的那个弟弟,如今,我们连他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也许是战死了吧,我这样想。最好是战死了,要不到后来该是多痛苦。
还有好多个老兵,在亲人的想念中,以知名或不知名的形式,留在了我的记忆中。丈夫的舅舅,去世时八十多岁,想来他被征兵进入部队时也就十几岁。他参加的也是国军。据说他当兵时都不知道参加的是什么部队,直到两军对战了,才知道不是解放军。我不知道他是怎么活着回来的,大概是遣散回来的吧。他老年时领着国家的补贴生活,不至于像爷爷的二弟那样生活穷困。
回想起记忆中的那些个老兵,我忽然庆幸起来。我生活在这样一个和平的时代,可以平平静静地生活,安安静静地读书,可以晨看朝阳升起,暮看夕阳落下,不必像他们一样,血雨腥风、颠沛流离。生活,本该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