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流年】书品:那就是天元(作品赏析)

编辑推荐 【流年】书品:那就是天元(作品赏析) ——读亦啸(踏雪无痕)《楸坪上的嫣然》


作者:三峡刘星 举人,4477.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835发表时间:2020-08-15 22:06:09

收到来自西安围棋界亦啸的专著《楸坪上的嫣然》。这是一本关于棋艺文化交流的个人作品集,是棋艺和竞技、文学和艺术、生活和方式的涵养更多智慧的棋迷写的书。
   说起亦啸——最初他的网名叫踏雪无痕,那是十年前的记忆了。当时他是新浪围棋频道的实力写手,他用热情的勤勉的、认真的、严谨的态势展示了网络围棋文化对当时围棋的主流见解。他是新浪的围棋名博,也是我笔下的“一匹狼”。在看得见的那过去的时光里,在围棋的这一方天地,有这样的孤独的狼正在逡巡着他的领地,这是一块几乎是文化的“无人区”——围棋犹如茫茫的雪野,空寂冷漠高俊,俨然了无生息;这千年的楸坪需要一只狼、一群狼在时间的维度里掀起腥风血雨,在苍茫静止的棋坛里飞扬生命的气息,在寂寥的空间里煽动智慧的结晶……狼,可以图腾,而图腾的艺术之花就是这一本“私人订制”的《楸坪上的嫣然》。
   这书题,应该选自三峡刘星的诗句,当时我写给他的诗里说:
  
   看
   楸枰上的嫣然
   激越着血与火
   炼狱过冷和热
  
   我们曾经在论坛上,在博客上,在三峡刘星主持的“棋艺文化客栈”里侃侃而谈,充满了围棋人的灵气和深邃。在《楸坪上的嫣然》一书里,就收录了这种源自围棋的文化的魅力。
   第一章读史札记,将中华棋文化选取不同的重点,讲述那些关于文化的故事,比如《对弈趣棋理与禅味》禅趣味道十足;第二章大赛综述。这是一个熬夜费时费神的体力活——具有时效性和棋理性——非熟悉中日韩三国围棋人物和对时态的发展有所揭示。往往刚刚大赛一结束,文章便置顶在“新浪体育”首页了……
   第四章文化探讨,是专门的章节侃文化。这些文章具有穿越时间和空间的魅力,现在就着书香的味道,品味这些文字和文字背后呈现的那种自信、那种深邃,那种精神,不禁对踏雪无痕们,也对自己当年的那份激情而“感动”、而自豪。值得一提的是,当年我们曾经畅谈围棋和文化,憧憬着竞技时代和围棋文化的传承,那时候,人类很乐观,对“棋之道”深信不疑。而对“道之棋”却也盲目自信人类的围棋智慧。完全没有料想到,几年过后AI围棋便横扫人类;在竞技和技术方面远远超越人类的认知——或者围棋便以高铁的速度向竞技出发。也许,围棋便正式与艺术脱钩,变成了纯粹的智力的游戏。其中收录了我和他的围棋对话《关于围棋和写手的对话》。在如此红尘里,这样多的民间文化人自觉用自己的方式阐释着“围棋之道”,希望让围棋之花能够在这一代人身上“嫣然一笑”。
   写到这里,不禁想起了当年赠送给亦啸(踏雪无痕)的禅棋诗:
  
   踏雪无痕刀出鞘,凭虚御风指逍遥。
   挥笔撰写奇谈事,笑侃天下新浪潮。
   退避三舍冷丁望,棋艺客栈自柬邀。
   看淡黑白纷争云,心有灵犀两相照。
  
   第五章,最有趣的是《三峡刘星新传》。足以笑煞古人。这是一篇亦啸调侃三峡刘星的谐趣之作,虽然是虚构,但是因为了解和揣摩到位,倒也入骨三分,有血有肉,当时轰动新浪围棋文化圈。被好友收录也是一种源自“文学和围棋”的“见证”。
   第六章原创小说,也是梦棋生情的连载故事,写得波澜壮阔。
   需要特别说的是,此书的序言《诗意的棋盘》就是当年三峡刘星撰写的“小记围棋文化网络亦啸”。现在节选片段:
   亦啸的文辞风趣且幽默,亦啸的态度殷切而爽直,亦啸的个性大气更仗义……其行文幽默而风趣,颇有古龙般的侠客风;言简意赅中又深得古典文化之精髓;更重要的是更具指点江山鸟瞰围棋大势的胸怀,兼备对围棋青少年国手的那种拳拳之心怜才之隐……
   他曾经这样期许自己“酒肆渔樵闲鹤外,棋坛文苑共光辉”;显然,他也这样鞭策自己。
   围棋固然是一种游戏;但是,在他这个铁杆棋迷面前。围棋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他不以此为业、更非为此赚钱养家,仅仅凭借个性的爱好和对中国文化的爱,而认真写作,精心写作,其间因为针砭围棋得失自然会让部分粉丝为之群起而攻也在所不辞。面对这些,我一直默默关注和支持,后来借机写了一首诗歌专门送给踏雪无痕(亦啸),说——“踏雪无痕刀出鞘,凭虚御风指逍遥。挥笔撰写奇谈事,笑侃天下围棋潮。退避三舍冷丁望,棋艺客栈自柬邀。看淡黑白纷争云,心有灵犀两相照。”其中的的涵义自然是对亦啸的勉励和期许。
   ……
   此文首发《围棋报》(2013年11月16日)
   最为有趣的是最后一句:今夜,踏雪无痕走来,仰天长啸声远——
   因为,这和“这一本书”有关,和他的网名有关,甚至还好一首诗有关。这首诗就是《那叫天元》。这是三峡刘星自以为写得最好的一首“围棋主题的自由诗”。现在这一首诗歌印制在《楸坪上的嫣然》的封面和封底。有着“水印”一样的娟秀和沧桑。
  
   一刹那
   岁月无痕
   而
   曾经拥有的梦
   聚焦在旷达的视野
   那叫天元
  
   现在读起来,激情和豪迈、苍廖和深远,智慧和灵韵……这种感觉,不是因为诗本身,而是因为围棋,因为文化,因为汽油(棋友)之间的那种澎湃——我们不曾离开,我们曾经拥有,我们的生活是在黑与白棋子的丁丁然里获得永恒的存在。
   再次翻阅这一卷厚厚的棋书,熟悉的陌生和陌生的熟悉接踵而至,过去的故事历历在目,仿佛刚刚离去,也从来没有离去。是的,我们是那么一群充满了活力的边缘人。游走在楸坪之上,追逐在智慧之巅,回朔在文化之源,也展望在更加广阔的特定的空间。这就是——楸坪上的嫣然。
   书香里洋溢着一种拳拳,这是一群自觉传承双重文化的特殊的人群——活跃在棋坛的文化的棋迷——一群很怪异的超级玩家——他们以智慧超越红尘,在千秋的棋盘上诠释人生如棋和棋入人生。写在这里,不仅想到英年的职业棋手对棋的另外一种“歧途”:范蕴若(24岁)八段因为“抑郁症”谢世,和曾经的钱宇平(26岁时)因为劳碌过度而弃权之后“养病”。但是,想得更多的则是那一群活跃在舞台上的职业棋手背后的同样有一群这样的“棋道”追求者们。比如枕边书、天下行棋、十段在线、三峡刘星、木狐胭脂刀、何足道、何云波、漫画家周国一、电脑人人有、冰筑雨巢、无情有思、姑苏半半生、郑弘九段、渝高棋社……
   这里,我想说的是,《楸坪上的嫣然》里入选的每一篇随笔都是一种只属于围棋棋迷对棋道的自觉:是告知,是解读,是期待,是展望,是找寻与回归的中华文化智慧的自觉。这绘声绘色的文字的符号记录“手谈”的所有,言有未必尽,但是呕心沥血之心却历历在目。当中华文化开始觉醒到觉悟的时刻,围棋的写手们成为时尚和网络推广的“大使”。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的代表。
   这一群棋牌名博成为打破手谈的缄口不言,敢于以草根的方式,个性的方式阐释着“围棋和文化、精深和推广”。倘若说观棋不语是信念的坚守,那么听棋语则是一种艺术的享受。当惊心动魄的棋局不能目睹,那么痛快淋漓的演说让我们无不神往。当赛前幕后无人知晓的年代(没有微信和抖音,连电视转播围棋画面也稀少的时代),这棋艺之花,便催生了这样一群文化。是血与火的璀璨,是吟与歌的释怀,是智者的慧语,是竞技和艺术之花。
   其实,棋艺文化是一门相对冷门的艺术。非棋道之人难以“道地”的解读,技术与日俱进,文化根深蒂固;纵横捭阖,汪洋恣态,着力一点,领袖群论;浅显时,死活成败,名利攸关;深奥时,云里雾里,渊博浩瀚。其创造力穷毕生的智慧而不凋谢,比如黄龙士、木谷实、吴清源等;想象力超脱精准,魅力四射,比如武宫正树、马晓春、李世石等等……
   这一本书,就是一种历史的见证。是活跃在围棋和文化的边缘的“亦啸”们见证。
   通过棋语,我们从陌生到熟悉;通过恳谈,我们从熟悉到陌生。因为围棋的世界最不缺的就是艺术的想象空间和无限延展的领域。比如当“宇宙流”、“中国流”布局流行,当聂卫平擂台连胜,当“超一流”已经被后生实力碾压,当石佛终于成为典故,当新时代的柯洁们正满怀信心,智能围棋时代到来,阿尔法狗、AI等开始领跑人脑。一切都充满了“棋之道”的全新的燃点——蛰伏的文化和世界接轨,智慧的弧光在楸坪的边缘闪烁。这未知的空间,这本集国粹的围棋的世界变得更加的具有魅力——这时与空的流,这智与慧的扬,鲜活的个性天才和对艺术之花的追求——就是新时代棋之道。

共 329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围棋,为中国的国粹之一。简单的黑白二子,没有任何条条框框的限制,却是博大精深,玄妙无穷。它能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生慧增智、抒发意境,还与天象易理、兵法策略、治国安邦等相关联。自古以来,多少帝王将相、文人雅士,市井布衣,皆乐此不疲,演绎出多少传奇佳话、美文诗赋,成为中华文明史上一朵绚丽的奇葩。西安亦啸的专著《楸坪上的嫣然》,是一本关于棋艺文化交流的作品集,是一位棋迷关于棋艺和竞技、文学和艺术、生活和方式的智慧之书。赏析原玉作者与赏析作者,为同一战壕里的战友,有着共同的峥嵘岁月,两人情投意合,相知相惜,故能厘清原文之脉理,深入原文之内核,给读者带来一篇内容充实、文采斐然的佳作,让读者对围棋文化有了真切的了解,也对一群痴迷于围棋的文化人油然而生敬意。好文章,推荐赏读!感谢作者赐稿流年!(编辑:燕剪春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20-08-15 22:08:48
  问候老朋友!
   说一句对不起,已无法表达我深深的歉意。
   耽搁许久,还望海涵!
有花皆吐雪,无韵不含风
回复1 楼        文友:三峡刘星        2020-08-16 06:41:10
  不存在的,大家都忙,而且作为文化义工能够抽时间关注文友作品,也是功德无量。
回复1 楼        文友:三峡刘星        2020-08-16 06:45:37
  “对一群痴迷于围棋的文化人油然而生敬意”。朋友读出这种情怀,就是对当代新围棋文化的一种最美的褒奖。所有的故事都是真实而真切的。展现了中华文化中古老的围棋文化的传承,弘扬,而且“这一代围棋人”注定会成为这种文化传承的新的文化记忆。
2 楼        文友:国际军棋网        2020-08-18 17:23:06
  问好刘老师,刚才看到刘老师曾采访过郑弘老师,本想给郑老师去电话呢。请联系我找你有事。13563430456
回复2 楼        文友:三峡刘星        2020-08-19 19:25:53
  我换了几个手机,我去查查看还有电话联系不。问候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