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浪花诗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浪花】一“席”话(散文)

精品 【浪花】一“席”话(散文)


作者:北方天马 举人,3455.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63发表时间:2020-08-20 20:14:22

【浪花】一“席”话(散文)
   走进公园,走在铺满人字花纹地砖的林荫小道上,我总会想起儿时故乡的床席,那上面有童年的梦,有故乡的情。有父母的关爱,有成长的痕迹。多少故事埋在记忆里,多少梦想湮灭岁月中。
   席子,编织着浪漫与艺术,也让我产生很多遐想。
   席子的作用很大,在古代,一般吃饭,会客,议事等重要场合都在席子上,所以就有了“席坐”、“出席”、“宴席”、“主席”等词。可以说,席,与古人的日常生活非常紧密,几千年发展,已经成形成丰富的“席文化”。
   席子,是用植物加工成条片,编织出来的片状东西,用来铺床,铺炕,铺地。南方多以竹、草编制,北方的材质是芦苇,中原、黄河流域,竹、苇都很希缺,人们一般是用高粱秸秆制作。
   高粱秸秆的应用,也算是古人一项发明,虽然没有四大发明和陶器、铜铁器那么重要,有意义。但老百姓生活离不开它。
   编席技术据说已流传了几千年,非常精湛,花样尽出。一根根直条条、硬邦邦,一折就断的高粱秆,经过艺人之手,发挥到极致,成蛹化蝶,变成了光亮生花的席。经济,耐用,环保,健康,实用。
  
   二
   我的舅舅就很会编席。在生活困难的那年月,也的确给家中带来一些收入,俗话说:“编席打篓糊口两口。”小时候每次去他家,总爱看他编席,那长长的席簚(mi)子在他手中跳跃翻飞,仿佛在弄琴,抚筝。一串串人字纹就像一个个音符,只不过是从他手下弹出,不一会,身下就编出一大片,规律错落的人字席纹,顺势看去,鳞次栉比,很有节奏感,也很有韵律。远看,更像是一个仙人坐在云端上,我想,舅舅有这个手艺,生活也会很浪漫。
   编席这活,其实并不轻松。站着没法干活,坐下又不方便,必须蹲着,一蹲十多个小时,一般人难以做到。舅舅告诉我,编席子要练习的是蹲功,就像练武,站如松,坐如钟。否则功夫不到家,编出的席子不会看好。
   想要编织席子,首先要选材,找那些无虫无疤痕,直溜且粗细高矮差不多的高粱秆,剪头去尾,去掉叶柄皮,再用一种特制工具打平秆节处的凸起和节骨,然后破成两半或四半。接下来,要到打麦场上,用石轱辘碾压,碾压时要洒上点水,防止太干而压断。来回要几十遍,直到压得平平的。最后用刀刮去里面的瓤子,席簚子就做好了。
   刮瓤是个技术活,刀不能太锋利,也不能太钝。地上订一个木橛,旁边放一块青砖,刀架砖上,木橛起个挡刀的作用,再弄块砖头什么的坐下,一只脚踩刀,一手持刀,一手拿起压好的簚子,放在刀下,使劲一拉,大功告成。那声响,刺耳,习惯了就像听乐器的快划放出的声音。
   但是,技术就在刀、手、脚的合理配合上,角度和压力至关重要,初学者不是弄断簚子,就是刮不干净。没点功夫是做不来的。任何事,都是看着容易,做起来难。
   在农村,高粱一身都是宝,除了编席子、篓子、茓(xue)子外,最上边,高粱穗子下的细秆,可以做筐子篮子、箅(bi)子、盖帘子等厨房用具。脱去粮粒的穗,也可以做笤帚、刷帚。就连叶子也可以制成蓑衣。真佩服先人们,一棵高粱做出这么多东西,劳动人民真是有智慧。
   农村的家家户户都有席子,也离不开席子。储粮的囤,仓棚的顶,都可以用席子做,别看是编织成的,只要角度弄好,还真能挡下不小的雨,更能挡风。夏天时,铺一张席子在大树下,赤上身躺上去,既凉快又透气。
   高粱秆有一种红色的,红得像熟透的枣,用它与青白簚子配合,可以编出很多花样,手艺高的能编出双喜字,很是喜庆漂亮,算是席的经典。一般都用在洞房里的婚床上。一张铺床,一张围床半圈,一米多高,用钉子上钉在墙上,光滑明亮,花花红红,既干净又喜庆。
  
   三
   时代变迁,斗转星移,现在,已很少看到,以前世世代代种植的红高粱了,不见了充满故事的青纱帐,更难见到,带双喜字的新床席。各式各样,更漂亮更时尚的新产品,取代一席。席子在人们眼中慢慢消失,也许它已完成历史使命。
   舅舅已经去世,那双能飘出音符的巧手,也带进棺材。编席技术,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人传承,估计已经不多。传承几千年的手艺,也不知道有没有人申请入非遗。不可而知。
   我这一代人,赶上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很多东西一夜之间,消失换代。比如bb机,还没等弄明白,汉显是怎么回事,就突然消失了,还有,曾经风光无限的自行车,也即将进入博物馆,何况古老到几千岁的席子?
   有些东西,尽管曾造福人类,尽管功不可没,但必然会推陈出新。日移月转,优胜劣汰,注定有的必须要出局。毕竟,发展才是硬道理。怀念是人的本性,怀旧也未必错误,回顾总结就是经验,借鉴创造就是发展。
   虽然这样想,仍是念念不忘,记忆的深处总出现,那红红的双喜字,那音符般的人字纹,和舅舅会抚琴的双手。人到老年,非常奇怪,以前无意记住的东西,而今铭记不忘,现在刻意要记的事情,转瞬即失。
   机械化编席子,已经成为趋势,尽管加工出来的席子精致漂亮,但我总觉得少了手艺人的温度,是一个遗憾。但我从机械的巧工上看到了人们的进步,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将电脑芯片技术应用于编席,将人的才智发挥到了极致。
   十年后,百年后,下一代,下二代,也许他们已不知道,席为何物,但,席的人字纹,他们一定明白。因为它已演变成专属名词,像“出席”、“宴席”、“主席”这些词儿,追根求源,还是蛮有文化情趣的。
  
   2020年8月20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215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走在“人字”花纹的地砖道上,总想起儿时故乡的床席,席子作用大,运用广泛,“出席、宴席、主席”的词的来历,都与席子有关。席子在农村发挥的作用更大、更广泛,可以说家家户户离不开。席子的材料黄河流域一带一般用高粱秸秆制作。高粱秸秆经过手艺人之手,变成花样百出,经济耐用的各种物件。舅舅很会编席,如抚琴,在贫困年月,给家里带来收入。作者用细致入微的笔墨描述了编席的全过程,深刻体现了做任何事情看着容易,做起来难的道理。时代变迁,我们这一代人赶上科技突飞的时代,很多东西消失代换,有些东西尽管造福过人类,功不可没,但必然会推陈出新。全文语言精练优美,表达流畅,层次分明。文章篇幅虽小,但内容精干,赞扬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也体现了作者对已故舅舅的怀念之情。文中既有对过往的怀念,也有对当今的歌颂。力荐品读,问候作者祝安!【浪花诗语编辑:李湘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00825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李湘莉        2020-08-20 20:23:17
  感谢投稿浪花,为我们带来一“席”话,给我们年轻一代长知识了,不然,我们还真不知小小的高粱秸秆还有这么广泛的用途,辛苦了!遥握问好,谨祝写作愉快,精彩纷呈!
回复1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0-08-21 10:56:03
  编辑辛苦,致谢。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8-25 15:19:31
  席子一文,写得很美,花纹的美,人物的美,时光的美,都恰到好处。怀才抱器拜读。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0-08-25 16:02:09
  多谢朋友奖赞。顺祝康安。
回复2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0-08-26 08:22:47
  谢朋友添彩增色,以后请多加赐教,不胜感激。祝秋安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