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暗香】一江清流润心田(散文)
如果不出去走走,就会以为这就是世界
总想出去走走,不是为了所谓的诗和远方。而是为了领略大自然的美妙风光;为了寻找一种久违的感动;更是为了感受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一条条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和铁路,总是让我不由自主的衍生自豪感!一座座鬼斧神工般建造的浩大工程,更是让我不能自已的骄傲!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生命从水中走来,一代代生息繁衍;秦巴横亘,三千里汉江与丹江交汇……
丹江口,山美,水美,景色美。碧波万顷,湖光山色,如诗如画。丹江口大坝,雄伟壮观,气吞山河。集南水北调、发电、防洪、灌溉、航运等多种功能。
1952年,毛主席视察黄河时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一点也是可以的。”毛主席高瞻远瞩的一句话,奠定了丹江口大坝的落成。
丹江口大坝,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城区,汉江中上游,是汉江流域最大的水利枢纽。1958年9月1日,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举行开工仪式。1974年,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全部完成。后来,大坝又实施了加高工程;于2005年9月开工,历经近8年的建设,大坝“长”高了近15米,从162米加高至176.6米。在三峡工程之前,丹江口水库是长江流域控制作用最好、综合效益最大、功能最齐全的水利枢纽。
站在大坝下面,我的内心激动万分。眼前碧波翻滚,雪浪冲天,碧绿的江水,以雷霆万钧势不可挡之势,一路奔涌向前。不到丹江口大坝,根本无法知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气势恢宏;不亲眼目睹,根本无法体会汉江水的清澈。清得纯粹,清得深邃,清得梦幻,清得让人沉醉!
登上坝顶,鸟瞰丹江口城区,楼房林立,鳞次栉比,青山碧水,粉墙黛瓦尽收眼底。抬头远眺,武当山隐隐再现;回首平视,巍巍大坝锁汉江,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天高悬日月,地阔载方圆。八百米外,汉江与丹江这两条美丽的江流经过日夜不停的奔腾,终于在美丽的丹江口相拥入怀;交汇处,青山环抱,碧水连天。江面一片清幽静谧,仿若一汪遗落在人间的天池。
眼前,山环水绕,碧水蓝天。先生不由地感叹:“这里风景真好,要是能多几艘来往的船只就更好了。”
我莞尔一笑:“没有来往的船只,才是世外人间,多了忙碌的船只,便是人间烟火了。”
先生不语,只是转过头,满含深意的瞟了我一眼。只是一眼,我知道他已经懂了我的心思。
大坝两岸,才是真正的人间烟火;一岸繁华,一岸风情。
右岸是鳞次栉比的旺铺商贾,这条沿江的街,是最具当地特色的街,一家家活鱼馆门庭若市。夕阳西下,江风送爽,一天的燥热逐渐褪去。机灵聪慧的老板娘,看到东张西望的我们,就知道是吃客。老板娘一边热情的招呼我们,一边手脚麻利地把店内的桌椅搬出来安排我们落座。落座之后,又详细地给我们介绍店里的特色活鱼。老板娘特别贴心,说我们人少,吃一个大白叼火锅最合适,也不浪费。
等着上菜的功夫,老板娘又热情的接待了几桌客人。来这里吃饭的,都是冲着这里的特色活鱼过来的。一盆鲜美爽口的大白叼色香味俱全,吃得我和先生香汗淋漓,直呼痛快。唯一有点小遗憾,就是对于我们常吃清淡食物的人,稍微辣了一些。活鱼火锅是丹江口的一大特色,里面的配菜则是火锅的亮点,柔嫩丝滑的豆腐花入口即化;已经被花椒麻到麻木的舌头,有了豆腐花的滋润,马上又变得灵活起来。
这一盆色香味俱全的特色活鱼火锅,也恰如其分地诠释了丹江口人的淳朴性格,柔中带刚,纯真朴实。
左岸是时尚典雅的高层建筑,站在右岸,也能清楚的看到左岸高楼上几个苍劲醒目的大字“沧浪海旅游港”。在沧浪旅游港,可以坐着快艇,去看被当地人称为“小太平洋”的浩瀚水域;去近距离的接触丰盈清澈的两江之水;去感受海洋一样的宽广深邃。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并没有成行;但我相信,我们一定还会去的。因为,这一江碧水,已经流淌进了我的血液,滋润了我的心田。
游览完大坝,我们意犹未尽。怀着对这一伟大工程的无限敬意,我们走进丹江口大坝展览馆。
展览馆里,从大坝初期规划,到工程开工,其中所遇到的一些困难以及大坝竣工落成,都有详尽的描述。展览馆里的每一张珍贵图片、每一段沧桑文字、每一座微缩模型,都蕴含着一段尘封的历史故事。
看完展览馆的所有的简介,心潮汹涌澎湃,让高山低头,叫江水让路!这不只是一句豪言壮语,而是汇集了前人的智慧和血汗!
丹江口水库,历史厚重的迷人画卷;以一江清流,渗透一切欲念;以一池碧水,洗涤人的灵魂;以一程又一程的远,渡我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