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路,朝向家乡(散文)
每一次站在窗前,望向穿过县城的沁涉路,目光游离,渐向两端,向远方。思绪像极了老家院子里的蜗牛,随路蠕行,在某一岔口,忽然就打了弯,下坡,上坡,左转,右转,在山村的幽谷里,掠过蓝天、草木、风尘……安然地搁在了家乡。
多少次这样上眉头,又下心头。回家的路,无论在心里,还是在脚下,无论是土路,砂硌路的尘埃四起,还是今天坚硬的柏油马路,都一样充满深情。世间的路数以万计,如蜘蛛网密织辐射四方,由近及远,伸向不知名的远方。然,留在心里的路,却脉络分明,哪里起点,何处歇脚,几时抵达……也或,并非路,却是自己的路,也或明明是路,却是你的路,他的路……而所有的路,随着时光流转而变换着,苦痛过,欢喜过、惊叹过……
1986年的夏天,因求学,我结束了在村上小路的穿梭,背起母亲用布条拼接的书包,跳出区域的限制,去到临近的上司乡上学,来探向外面的世界。骑着那辆破旧不堪的二八加重自行车,一路途径行道岭、下司顶、赵家垴直达上司村。十几里的路坡上坡下、兜兜转转,坑坑洼洼。可以在尘土飞扬里摇晃、颠簸,战战兢兢中,安全来去,心才会在忐忑中安放。
每一次经过行道岭的大坡,那条几乎可以在转弯处打个对折、布满沟渠的路,都让我心有余悸。老在想,刹车失灵,车子冲出去要怎么办?这样的想法不止一次充溢着大脑,以至于直到今天,在同样的地方,车行驶在平整的柏油路上,脑子里依然会闪现当时骑着车子从坡顶向下冲的情景来。下雨天更不必说,本就艰难难骑的车轮被污泥滚满,车轮转一圈,污泥便加一层,混着麦秆的污泥致密地挤在一起,死死地揪着轮胎。无奈,只得深一脚浅一脚地把车子抱在路旁,找根小木棍,扒拉污泥。雨水、汗水交织在一起,顺着面颊往下淌。朦胧的视线里总能遇到往返的学生,他们如我大小,推着雷同的车子,上坡,下坡。我从家乡到他乡,他们也是如此,一样的路,求学的路,回家的路。
那时,一直盼望,有一天,可以坦途变平坦,给学子、给乡人,给归家儿女。也曾庆幸,中学毕业,这条路我会渐行渐远。然,有些路,若人一般,冥冥之中要交集一辈子。这十几里的路,连接了娘家、婆家,穿梭成为必然。而这种伴着崎岖的穿梭,因成长、因工作与家庭,显得更加密集、狂热起来。在当时看似辛劳的匆匆,如今回想,不知为何,倒是生出莫名的欣喜和意犹未尽,愈咀嚼愈有种酒香的味道来。
随着日月推移,生命的延伸,所走路的重心渐渐偏移。有好长一段时间,从县城回岭头,只能下午坐客车,在老家住一晚,第二日天不亮去上司的岔口等返县城的车。于是,我喜欢一大早,背起行囊,步行爬过一道道坡,越过几处岭,再弯去荒野的沟,沿着田间地头,荒野小路。辗转着向家的方向。途径小店村,随手在路边摘几个大黄梨,边啃边走,一身尘土和汗水又何妨?欢跳着,走回岭头,和公婆说说话,吃顿饭,下午返回县城,这样不误事。也曾骑着摩托车,由县城一路向东,看似柏油路,只是宽广,颠簸难免。途径故县,长乐,北社,监漳,欢喜着奔向我的家乡。绕上司,再回县城,踏踏实实画上一个圆。我一直再画,不停地画,因为父母,公婆始终在这圆上。无论这一路是崎岖,是平坦,或阳光,或风雨,都无法羁绊匆匆而坚定的脚步。
人生所经之路无数,匆忙的脚步又能留在心间几许?然,于家的路,那些自然,一路走心的遇见,必是你我一生值得回味的事。我是如此,你也是吧?
记得那一年春节,大雪刚过。我与小刚在回与不回老家的问题上起了争执。他要回,我说路好走再回。五岁的儿子在一旁哇地就哭了,说要找奶奶。我瞬间便软了下来。那时,家里只有一辆摩托车,打理好东西,五花大绑捆在摩托车上,一家子包裹得像粽子。路上的积雪未化,阳光在白雪的大地上刺着眼。车子直打滑,速度比起牛车稍好而已。终于在临近中午的时候回到岭头的苍垴坡,坡大沟渠多,积雪下根本无法分辨车行何处。推不能推,骑又不安全,好几次车子哼都不哼一声便直接打了回旋,心一下子便提在嗓子眼。孩子却一屁股坐地上,雪里出溜着下坡,尖叫着,透着童年的天真和在县城少有的欢喜。他溜到坡底,我和小刚还扶着摩托车在半坡,身体的重心向后,再向后,才勉强下坡。
这条土路走了好多年,无数次,没有尘土飞扬,不在泥泞里摔几跤,不在雪地里翻滚,那是回不去的。
回家的路,就这样,散发着泥土的香气,氤氲着周身的每一寸肌肤,深深印在已去的时光里。
直到2001年,县里相继实现“村村通”“全覆盖”工程,尘土飞扬的乡村公路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乡村之间的水泥路,宛若条条玉带,缠绕在乡野山岭。入秋,一块块庄稼被绿色覆没,条条玉带散发着一种蓬勃的势头和力量。或而拉直,或而打弯,在一片绿色中忽隐忽现。我常常在这个季节,会奔波得更加频繁,也更深情。秋收,于父母而言,那是天大的事,因为路的改观,家里的小推车被扔在墙角,骄傲的三轮车“哒哒哒”地冒着黑烟驶向地边。我们一家子,站在地头,随手把玉米一棒一棒扔进车厢,一层,两层,高高的玉米堆上,父亲稳稳地,三轮车“哒哒哒”地几个来回……常听他说:富不富,先修路,还是共产党好啊!
一路舒畅给人的身心愉悦,撩拨着内心,生出无限遐想。路宽点该多好。至少不会因为两车相遇,交错而提心吊胆。
好在2017年,县里“农村四好公路”工程开始实施。回岭头的山村路上,开始如火如荼地建设,那些庞大的家伙在路上“哇哇”作响,挖土,挖石头,倒出去,倒腾过来,翻翻土,压压路,几次把我搁置在路上。我在这头,家在那头。
那一次,我的心忽然有了触动。在一个不算墙角的墙角,我看到躺着的一名工人,身下是一些破旧不堪的纸箱板,身上搭着掉色的衬衣。我本不想喊他,可一辆大车横在路的中间。师傅:不让过吗?不通,从下面那个村子绕过去。他随之合上了眼。外地口音,说不上哪里人。
有多少人如他,背井离乡,只为脚下一条宽阔而平坦的路?无论大路,还是小路,公路还是铁路,哪一条不是有无数这样抛家弃子的人在艰苦奋斗,我们才得已安心地出发,远行,归家。我们躺在了他们的幸福之上,是他们在帮我们实现一切梦想。
这条条路的背后,何止是交通人在付出,站在他们背后的亲人是何等的不易和酸楚。深信,所有脚下的路,在奋斗者的一片热火朝天里,更加宽广、平坦。乡邻间更便捷,于外界更通达。
而,无论哪一条路,不是朝着家的方向?一头系着生你的一个家乡,有父母在守望;一头系着养你的一个家乡,有妻小,有你一生为之奋斗的地方。心若路,向左,向右,蜿蜒着,触摸向那盈盈期盼,魂牵梦绕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