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改过的约定(散文)
时光匆匆中,有好多往事都已淡出了我的记忆。每当我想起“老师,你是不是也是教几天就走啊?”这句话,心里就如打翻了的五味瓶,往事如放电影般一幕幕浮现在我眼前。
一
那一年,我从师范学院毕业,带着教书育人的热情和桃李满天下的憧憬被分配到了一所偏远的农村小学。原以为那里的教学条件应该还可以,然而当我到了那里之后才知道,这学校的条件比我想象的还一般。
学校暂时还没有被列入希望小学的改造之列,用校长的话说:“这里还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热土!”
学校共有百十名学生,分五个年级。除校长一人带全校的体育和美术课外,其他科目都要由包括我在内的五名教师全包。学校的现状令我十分揪心,既来之则安之吧。
一摞教材、几本教案、一个马灯、一包粉笔、两瓶不同颜色的墨水、两支钢笔,一条毛巾和一个洗脸盆,成了学校给我的见面礼。简单把宿舍收拾了一下后,校长就领着我去熟悉环境。
校长对我说:“学校现在就是这种条件,咱们这几天领学生先清理校园,借这个机会你也跟同学们熟悉一下,顺便想想代啥课。”
全校师生在校长的带领下,用了两天的时间把校园内的杂草清除干净,尽管那两天我也是累得腰酸背疼,但看着这整洁的校园,还有那些已经不再把我当陌生人,一有机会就围着我问长问短的学生们,我心中腾地升起了一种为人师表的自豪感。
校长在征求我的意见后,让我去教四年级。
正式上课的头天晚上,我认真写教案一直到夜里十一点,我觉得无论是在教学目标、授课内容还是教学预案的准备上我都做得都很充分。可是第二天,当我登上讲台面对二十多双眼睛的时候,我还是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
我的眼睛不知道该看谁好,我的心怦怦直跳。我发现,孩子们似乎也和我一样紧张,我的目光转向哪里,孩子们的目光就一起跟着我转向哪里。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两三分钟,直到我想起来应该先做自我介绍时为止。
当我开始做自我介绍的时候,学生都把双臂放在桌上,腰杆挺得笔直,目不转睛地看着我。我从他们的眼神里感到兴奋,看到了信任,也看到了渴望。当我介绍完我自己后,突然一个学生犹豫着举起了手。
“这位同学,你有什么问题?”
“老师,你是不是也是教几天就走啊?”
教室里异常安静,同学们的目光都盯在我脸上。我知道,他们想读书,他们爱读书,他们希望自己能和那些城市里的孩子一样,天天能被老师带着读书、写字、唱歌、运动。这样的愿望如果说给城里的孩子听,他们一定会感到惊讶,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不过是最平常的事,只要上学的孩子不都这样吗?但是城里的孩子们哪里知道,就在离他们不远的地方,还有这样条件如此简陋的学校,这里的学生最渴望的就是,有一位老师能一直教到他们毕业。
那个学生的话犹如一根钢针刺进了我的心里,我也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我知道农村孩子对知识的渴求程度。因为越是贫困地区的孩子就越懂得“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的分量。
我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对那个学生说:“老师和你们做个约定,只要你们想学习,只要你们肯努力学,老师就一定会陪着你们到毕业。咱们约好了,我要亲手把你们送进中学的大门!”
我的话一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我笑了,孩子们也笑了,门外的曹校长笑着笑着举起袖子擦起了眼泪。
我此刻的紧张彻底消失了,同学们的信任带给我欣喜的同时,也变成了压在我的肩上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想起在大学毕业会上的豪言壮语,再看看眼前这些身处陋室,却又充满热情和渴望的学生们,我为我之前还嫌弃这里条件差而感到羞愧。身为教师,能够站在三尺讲台上,能够拥有学生们的信赖,能够拥有这样一群渴望求知的学生就心满意足了。条件是可以改变的,好学的学生却是可遇不可求的,我怎还敢挑剔和埋怨呢!
接下来的时间,我又宣布了课堂纪律、班规、还有作业要求,最后也提出了几点希望。我的第一堂课就这样匆匆结束了,学生们簇拥着我走出教室,他们围着我叽叽喳喳问个不停。
“老师您会唱歌吗?您会武术吗?老师我三年级的课还没学会……”
二
我的宿舍对面是一座戏楼,一到后半夜,猫头鹰就开始欢叫。一听到它的叫声,我都会惊醒,辗转反侧使我不能入睡。初秋的夜依然闷热,可我却不敢将门窗敞开。马灯发出的光引来很多虫蛾。砰砰地撞在我宿舍的窗纸上,此时开窗的话,我这一宿也别想睡了。在这种煎熬下,我开始有了想当逃兵的念头,但一想到班里那个学生说的那句“老师,你是不是也是教几天就走啊?”这句话,我就会立即打消当逃兵的念头。
问我这句话的是一个叫华华的同学,他后来特意给我背来了一捆干艾草。他对我说:“老师,晚上点这个能驱蚊。”
点上支艾草,蚊虫也少了袭扰,在马灯恬静的灯光陪伴下,我似乎忘记了曾经的烦恼和孤独,我开始利用这难得的时间静下心来去备课、批改作业、看教学方面的书、写日记。不知不觉,半夜猫头鹰的叫声也不再能惊醒我。也许就是从那时起,我对农村教师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爱是教育支点,德育是教育是重心,方法是教育的原动力!
批改完作业,我就开始将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类,结合我上课时学生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繁多,哪科的都有。怎样才能在下一节课上解决这些乱入麻的问题呢?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发红的马灯丝丝地响着,偌大的校园里只有这灯与我为伴,一种无形的沉重压在我心头。
老师在小学生眼中是万能的,根本没有学科之分。尽管我在来这里时带了好多工具书,可我发现小学的拼音和算理知识远比我想象中的难教。于是我开始学习,重新设定教学目标,先努力记下每一个学生的名字,接着按照学生们的自我介绍将他们进行归类,再从发现他们的问题里分析出他们的学科偏好,以及对知识点掌握的程度。
当我看到有好多学生写的字如蚂蚁爬,而且语不成句,词不达意时,我不由得叹了口气,并告诫自己切勿急躁。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习就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点急躁和懈怠都要不得,必须一步一个脚印的打牢基础才行。于是我安静下心来,一遍遍的整理着教案,并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方法,并在课下时间让学生用小木棍在土操场上练习写字。
日子就这样在平凡中一天天度过。渐渐地,我发现我的学生们变了,变得越来越爱学习,越来越用功了。这是在我的严格要求和督促下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结果。
“浇花要浇根,育人要育心”。事实证明,只要用心浇灌,就能开出美丽的花朵。不久我的学生的习作《妈妈做饭》上了县报,其中一句“饭快熟时,锅盖边吐起了美丽的泡泡,唱起了欢歌……”让校长赞不绝口,还在全校大会上表扬了我们班。
三
在村小任教的这一年里,除了我的学生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外,还有一件事令我至今难以忘怀。或许是出于对老师的尊重和敬畏,这个小村的群众一直自发为外地教师管饭,且不收饭钱。你是教哪个年级的,就跟哪个年级的学生去他家吃饭,一天换一家。
在去学生家吃饭的过程中拉近了我与家长的距离,通过与家长的交流,我能更详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沟通交流,我发现在家长眼里,我的学生个个都是宝。我还发现,没有谁比家长更关心自家儿女的学习状况的了。
但学校的现状是硬件设施差,生活条件艰苦。村小年年有新教师来,年年都留不住。了解到这种情况,我的心也无比沉重,将心比心,倘若不好好教书,我们怎能面对家长的热情和学生期望。又怎能对起家长们每天招待我的三顿饭!
第二年春天,我建议校长带领我们在校园内种花植树。尽管这一时半会也改变不了现有的教学条件,但至少会让校园有了绿色,让烈日炎炎的夏日里有了树荫、有了鸟鸣,有了新生机。绿色代表着希望,代表着未来,这个寓意很是美好。栽好了树,校长感慨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种上了,要不断浇水和管理,就像老师教学生一样,要不断处理好学习与习惯中产生的新问题。农村的学生,作业布置多了,放学后会影响他们帮父母做家务。布置少了,他们贪玩的时间就多了,也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所以我要求学生在学校必须做完作业,回家要练字和读书。
时间过得真快,我在村小教书已经一年了。当期末成绩揭晓时,我教的这个班成绩斐然。这届学生在大家的印象中已不再是最初的脏、乱、差。每个学生的学习风貌都有了大的改观,这既让我感到无比欣慰,也让我感到阵阵的不安。
因为在改卷时,校长悄悄告诉我,要把我调到别的学校去。这意味着,放假之前的那节课将成为我在村小的“最后一课”。想到这,我竟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我的学生们,我怕学生再问我那句话,他们把信任给了我,而我却无法兑现当初和他们的约定。
放假这天终于到来了,我忍着复杂的心情早早地填好每个人的通知书,尤其在教师寄语上我着墨最多,好像有写不完的心里话……
在教室里,学生看着自己的分数个个兴高采烈,也有的看着老师对自己评语激动不已,一个学生还大胆地与我商量说:“老师,下学期还叫我做咱班的班长,我保证数学考全乡第一!”
那一天,我说了很多鼓励他们的话。当校长提醒我,其它班都已放学的时候,我才匆匆转过身在黑板上认认真真写下:“牢记安全,认真完成作业,祝大家过一个快乐的假期!祝好!”
这是我想要对他们说的话,也是我对他们的祝福。离开村小快半年了,我对这他们的牵挂与日俱增,终于借着一个异校轮换监考的机会,我又来到村小。学生见到我都很兴奋,但我却从他们的眼神里看出了些许委屈。考试完毕之后,他们围着我一句话都不说,就那样看着我。那一刻我的眼泪夺眶而出。那一刻,我觉得为人师的所有艰辛都是值得的。我对他们说:“老师没忘了和你们的约定,现在,老师把当初的约定变一下,好吗?”
“好。”
“虽然老师不教你们了,但是老师答应你们,但凡你们在学习上遇到问题后,可以给老师写信,老师一定会帮你们的。你们努力学习,老师也努力,将来你们考入咱县最好的中学,老师也争取进入咱县最好的中学。到时候,老师还教你们。”
孩子们把我紧紧地围在中间,他们没说话,但我却知道,他们答应我了,答应了这个新的约定。这就是我和我的第一批学生之间的故事,我虽然没能教他们到毕业,但我和我的学生之间却更加亲密。虽然写信很麻烦,但我和我的学生们却乐此不疲。后来,我的第一批学生的成绩都很好,都上了他们想去的中学。几年后,他们当中有一半人考上了很不错的大学。
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在这期间,我送走了好多学生,但唯有我教的第一批学生让我难忘,就因为那个改过的约定。
曹学军(远方的期待)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张村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