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草色烟光残照里(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草色烟光残照里(散文) ——闲话大理相国


作者:白叶树 布衣,300.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68发表时间:2020-08-27 15:31:03
摘要:在历史上的好几个朝代中,都是有相国一职务的。在电影电视剧中,也经常能看到凌驾于各位臣工之上的相国那威严的相貌、细致的心思、超人的智慧。


   在历史上的好几个朝代中,都是有相国一职务的。在电影电视剧中,也经常能看到凌驾于各位臣工之上的相国那威严的相貌、细致的心思、超人的智慧。
   相国,起源于春秋晋国,当时称之为相邦,是朝廷臣工中的最高职务。到了刘邦即汉王位后,为避讳改称相邦为相国。史书中的相国多是篡位的权臣,所以到了后世,“相国”这一职务,多了一些争议,也让人多了一些恐惧。
   相国是丞相吗?似乎不是,据说这是两种同时并存又完全不同的官职,平时我们在电影电视里看到的左、右丞相其实是相国有两个副手。相国的权利很大,大到秦统一以后直接废除了相国这一职务。在后来的一些王朝里,也有立相、废相的记载。在中国两千多年的王朝更替中,“相国”这一职务以不同的称谓,在历史中时隐时现,与各个王朝若即若离。
   偏居于西南一隅的大理国是从建国一开始就设置了相国这一职务的。有史记载开国皇帝段思平是在逃亡中强盛起来的时代英雄。段思平被杨干贞的势力追杀,与弟弟段思良和朋友董伽罗一起形成了逃亡三人组,在刀光剑影中组织起了自己的力量,最后建立了大理国。在这三人组中,董伽罗能出谋划策、运筹帷幄,所以大理国建国以后,段思平把董伽罗封为了“相国”。这时的董伽罗在大理国的朝廷中立法定制,和皇帝段思平一起治国安邦。
   董伽罗是谁呢?董普明,号伽罗,是佛法无边的高僧董伽罗尤的子孙。有《董氏族谱》说“公讳伽罗,为南诏通海路清平官”。相传唐朝时董伽罗尤在天宝战争中曾施法帮助阁罗凤大败唐军,之后被封为了国师,晚年接替其师赞陀崛多掌管无为寺。两百多年以后,他的子孙成了段思平的军师,建国后封为了大理国的第一任相国。
   据说杨干贞篡位时,滇中大乱,是董伽罗力劝段思平起兵靖难。董伽罗智慧过人、善于思辨,常常以其过人的才智来为段思平出谋划策、振奋军心、提振士气,一路打到大理城,从此开创了大理国三百年江山社稷。当了相国的董伽罗,虽然位高权重,却也兢兢业业。在段思平当皇帝的七年中,朝中权力集于皇帝手中,论功劳想必也无人能比,所以整个大理国得以井然有序发展生产。然而,不幸的是,七年后,段思平猝然离世,年轻的皇子段思英登上了皇位。他面对的,是叔叔段思良和相国董伽罗两个威名赫赫、功劳卓著、大权在握的传奇人物。如果两人各自为政还好,可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相互制衡。可偏偏这两人都是跟着段思平从血雨腥风中走过来的战友,两人一握手,一年后,段思英无奈地离开皇位,走入了董伽罗的祖先掌管的无为寺,开创了大理国皇帝出家的先河。之后,段思良为皇帝,董伽罗为相国,权力再无争议,两位开国功臣共同努力实现着他们的人生抱负。
   然而,社会虽然在不断向前发展,但历史往往会重演。因为古今中外,人性亘古不变。段思良也仅当了六年的皇帝就去世了,他的儿子段思聪接过了皇位。段思聪时期,董伽罗一族的势力衰退,高氏进入了大理国的权力集团。董氏的势力为什么衰退了呢,史书里好像没什么记载。民间说董伽罗活了一百余岁,从段思平建立大理国到段思聪即位,也不过只有十五年的时间,应该不是自然亡故。有传说说董伽罗“知人善恶,知千里事,用兵如神,常以草履化蜈蚣为戏”。又说她“素多戒行,未事辄先知,有禳赤雪致风雨之术”。也许是他太过聪明,泄露了天机,导致“一日,如是法而天怒,雷霆震撼,伽罗披发谢罪而息”。之后,董伽罗便隐遁九峰山,董氏的政治势力也退出了大理国的权力中心。 
   高氏进入大理国的权力核心并不是让人意外的事。还在段思平三人被杨干贞追杀的时候,正是有了高氏力量的帮助,段家兄弟才能建立起大理国。帮助段思平的人是谁呢?是“素与思平善”的高方。当时的高方“为善巨守”,掌管着今天永胜一带的军政大权,有着雄厚的人、财、物基础,最重要的是“亦有志兴复”。所以他“密遣人招思平”,成为了段思平建立大理国的重要力量,把原来的逃亡三人组变成了兴复大业的四人组合。高方为什么在乱世的众多英雄中会看中段思平,为什么有钱又有人且“有志兴复”的高方没有举起兴复的大旗而是甘于做绿叶来成就段思平的兴复大业,我们今天看来确实不得其解。也许,这就是高方过人的地方,不张扬,不帽尖,进可攻,退可守。任何事物的结局都是由一整个过程中的一丝一缕织就的。我们今天回望大理国,自国家创始之初,权力中心的各方势力就为之后的国家治理埋下了隐患。皇室、权臣、贵族、领地部落等多方力量,你方唱罢我登台,把大理国的这一幕大戏唱得荡气回肠。剧中人物轮番上场,错综交织,争权夺利,使得皇位动荡,国势衰退。
   大理建国后,董伽罗任了相国,而高方,则被封为了岳侯,同样成了大理国的重臣。今天,我们翻开《高氏族谱》并没有高方这个名字,史家推测高方即是高君辅。在族谱里,高君辅职为劝爽。当时的“爽”一职相当于现在的各部部长,“劝爽主官人”,即掌管人事、职官事务,类似中央王朝的吏部,主官由最高军政官员兼任。也就是说大理国一成立,国中的人事大权就掌握在了高方的手里,选拔人才、提拔官员,为高氏培植自己的势力提供了条件,也为高家后辈进入大理国权力中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高氏是在段思聪时代进入了大理国的权力中心的。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们或许有着相国之实,却不一定有相国之名。当时的大理国中,段氏、董氏、杨氏、高氏都是手握重权的大家族。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氏逐步排挤了董氏、杨氏两大家族,消弱了对手,做强了自己。
   高家第一任相国是谁呢?族谱里说:“高温情,职坦绰,曰布燮,决策国事轻重,尤如唐之宰相也”。在大理国,“国王曰骠信,太子曰坦绰,诸王曰信苴,国相曰布燮”。高温情任“坦绰”是不可能的,坦绰和布燮本不是一个职位,他实任的是“布燮”,也就是相国。如果高方就是高君辅,那么高温情则是高方的曾孙。从时间上推算,段思聪时代掌握一方大权的则有可能是高温情的父亲高仁温或者是其爷爷高辅仁,毕竟,从段思平建国到段思聪继位才有十五年的时间,段思聪在位也只有十七年,三十多年的时间,高家不可能由第四代来接任相国之位。想来高方的年龄要长于段思平吧,那么段思聪时代进入大理权力中心的很有可能是高仁温。高温情的祖辈、父辈用多年的时间,开通了权力之路,让高温情得到了相国之位。在董伽罗之后,高温情之前,这一段时期大理国有没有相国呢,想必是有的,只是没有形成太过于显赫的力量,暂时还没能左右政局,所以史家都惜墨如金,没有点明,也没有说破。如今我们能看到的是,高温情之后,他的儿子高情智、孙子高智升、曾孙高升泰相继以相国的身份走上了大理国的权力舞台。
   高氏浓墨重彩进入大理国历史视野的是高智升。按辈份算下来,高智升应该是高方的第四世孙。有史记载:高智升因镇压杨允贤起义有功,被赐予白崖、和甸地,世官世禄,管土管民。不久又晋爵为鄯阐(昆明)侯,成为拥有今昆明及周围地区的大领主,权倾朝野。从段思平建立大理国到高智升平息杨允贤叛乱,时间已经过了一百二十多年。在这期间,高家的权力传至第六代高智升的手中。在他之前,他的父亲、祖父甚至曾祖父,或许也是有很多作为的,但终因史书记载廖廖,他们的事迹终没经受住时间的淘洗,今天的人们已经不得而知。
   还在高智升之前,大理国的权力就已经集中到了高氏相国的手中。高氏在接任董氏成为大理国的相国后,其势力就在不断壮大。到段素隆时期,高氏的力量已经足以左右国事。高氏凌驾于诸姓之上,一家独大,权倾朝野。所以在段思英出家七十七年后,大理国的第八代皇帝段素隆也离开皇位进入了佛门。之后,在高氏相国权力的影响下,大理国的第九代皇帝段素贞出家佛寺,第十世皇帝段素兴被相国废黜,第十一代皇帝段思廉出家,第十二代皇帝段廉义被弑杀,第十三代皇帝段寿辉、第十四代皇帝段正明相继走入空门,直到高升泰自己做上皇位。
   废黜皇帝段素兴的相国是谁呢,从时间上推算可能是高智升的父亲高情智。段素兴被废黜以后,段思良一系掌握皇权的历史就一去不返了,皇帝的位子再次由段思平的后人段思廉坐了上去。权臣废掉皇帝,并使皇位脉系重新洗牌,可以想见,这在当时是多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做出这大事的高相国是何等的强大。段廉义被弑杀时的相国又是谁呢,史书里说是高智升。因为段廉义被杀,才有了段思廉即位。至此,高智升以拥戴之功而大权在握。段思廉为了感激他,甚至将王室直辖的白崖、茹甸两个领地分封给他。废黜皇帝段正明自己坐上皇位的则是高智升的儿子高升泰。在段正明当了十三年皇帝后,高升泰悍然发力,废段正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大中”国,自号“大中国正德皇帝”。同时追谥其父高智升为“文戎天佑安邦皇帝”,庙号“太祖”。段氏大理国政权在建国一百五十七年之后被篡位。
   “王者必受命而后王”。成帝王者,似乎都需要有些不同常人的传说。关于高升泰,也有很多传说。一说是高智升一次去白云寺烧香,回程途中遇到一位老人对他说:“你家中将出生一位贵子,赶快回去。”高智升到家的时候,高升泰恰好出生。另一说法则是:有一天,高智升去雪峰石云寺拜访当时一百零二岁精通佛法的六戒大师。夜晚睡觉时梦见韦陀降临,赐给他一支笔,说:“你们家世代忠厚,对佛虔诚,这支笔可以点画江山,福泽将延绵后代。”梦醒之后,高智升去向六戒大师请求解梦。大师说:“你快回去,马上就会有所得。”高智升下山,走到路口,遇到了一个老人赠给他一只桃子,并说:“赶快回去,见到妻子之后,让她剖开桃子。”高智升到家的时候,妻子正要生产,于是他拿出桃子,让妻子剖开。桃肉奇香,桃核像一个小人。高智升的妻子拿在手中观看,那个小人跳入了她的口中,于是就生下了高升泰。高升泰出生时,左手握拳,母亲把他的左手掰开,发现掌纹像印玺一样,呈现一个“泰”字的形状。高智升夫妇知道这个儿子非同凡人,将来必然有很高的地位,于是以掌纹命名这个孩子为高升泰。
   种种传说,都离不开一个“玄”字。今天我们来看这些跟权力有关的故事、传说,其实是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思维定势。是在“君权神授”观念下为一个人物的出场提供的一些自以为合理的依据。这些传说、故事的真实程度,是没必要去探究的。但高升泰终归是一个有才的人,是政治上的高手。史书说他自幼练习文章、武术,少年时代便成就大器。十四岁时文采惊人,在大理国中诗词称为第一。曾经与各清平官、布燮在五华楼上辩论,百官都很佩服他的文才。又曾经在校场上练武,各种武器都十分精通。因此被赐封大理清平官,兼职九爽。
   高升泰最终坐上了大理国的皇位,成了“大中国正德皇帝”。这帝位的得来和失去都众说纷云。有人说段正明在位十三年,人心逐渐归于高升泰,高升泰接受段正明的禅让为帝。也有人说高升泰权倾四野,废黜了皇帝段正明,自己坐上了皇帝。高皇帝的退位也同样争议很多,一种说法是高升泰所立下遗嘱,意为:“段氏不能振兴国家,国人推举我为帝,我是不得已遵从罢了。现在他的儿子已经成年,可以把皇位归还给他们,你们这些后人千万不要效仿。”另一种说法是高氏迫于国中各方势力的压力,不得不还位于段家。无论是什么原因,事实是大中国存在了仅两年,之后,段氏皇帝依然坐拥帝位,高氏家族世代为相,与段氏家族相始终,形成了高氏掌握政权,段氏掌握皇权的局面。
   高升泰既已篡夺段家政权,为什么又还给段正淳?这一事件非常令后来的历史学家费解。也许,高升泰认为,高家势力庞大,已经掌控了国家大权。身居相位或是身居皇位,对高家来说,只是一个身份、名分的问题,在权力上并没有发生实质的改变。也或许,以当时的局势,高氏家族还没有从根本上肃清所有反对者的能力,因而不得不退而求次,自身以相国的身份控制朝政。无论是怎样的理由,当年“大中国正德皇帝”的风光早已成为纸上静默的文字,一切的赞誉都已经风化成了泥土。如今,时光的小船已经悠然远去,连同曾经朝堂上的博弈、皇城外的想象,以及史家那些意味深长的叹息,一并溶入了历史的洪流之中,事实和想象,早难分彼此。
   高升泰死后,其儿子高泰明出任了大理相国。高泰明在人们的映象里,似乎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受父命禅位段正淳。段正淳接过皇位后,大理国变成了“后理”国,他成了“后理国文安皇帝”。然而,高泰明却是一个强势的政治人物,他虽然把皇位还于段氏,但他却在实际上控制了整个大理国,使大理国“赏罚皆出其门”,大理国的皇帝从名到实真正变成了虚位。之后,大理国内不争皇位争相位,高氏一族为大理国相位上演了一幕幕悲喜剧。
   后理国一百五十七年的时间,共经历了十四位高氏相国,算下来也不算多,平均十年一位。但权力不能按时间计算,高泰明任相国二十年,卒了,相位就到了弟弟高泰运的手中。有说法是高泰明的众多儿子因为都想得到相位而相互争斗,产生了内耗,消弱了自己的实力。高泰明有四个儿子,长子为明顺,还有明量、明清、明顺。相传说四个儿子中,高相国最喜爱的不是长子高明顺,是三儿子高明清,于是儿子们产生了争斗,也有说皇帝与相国在为谁来继位相国的事情上产生了分歧,导致了争斗。其实,段家高家历来都是长子继位,这是没有争议的。除非长子出现了不能正常继位的情况,夭亡了,或者病得不能理政,或者智力残疾无力理政等。高泰明的长子高明顺后来也成为了相国,可见高明顺并没有死,也没有残疾不能理政。皇帝与相国产生分歧意见,这也是不可能的。后理国,皇帝已经管不了相国的事。高泰运成为了相国,原因只有一个,高泰明死得突然,没有安排好身后的事。弟弟高泰运在当时又太过强大,高明顺没有力量与之抗衡。

共 967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作者这篇文章写的是大理段氏一族与其相国的兴衰。段氏依托大理,他们的相国们依托于他们。大理第一代相国是董伽罗,他辅佐大理王段思平平定叛乱,制定法制,这大理繁荣稳定,做出自己的贡献。随后,大国各个王和相国们关系错综复杂,和时为一体,不和是各自为战,为了争夺权利,他们“你方唱罢我登场”,在这场权利斗争中,人头滚滚,开创了大理皇帝出家为僧的惯例。世事星移,当我们今天重读史书时,几多嗟叹,皆无用处。作者这篇文章,一定是参考了许多史料才写成了,对大理段氏一脉梳理得极为清楚,感谢老师投稿晓荷。佳作推荐共赏。【编辑:千骑卷平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千骑卷平冈        2020-08-27 15:31:33
  感谢老师赐稿晓荷。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