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暗香】雨润水绘园(散文)
南京的秦淮河,碧波荡漾,穿城而过。不过,人们讲到秦淮河,好像忘记了它南京母亲河的身份,而只记得夫子庙前那一小段,只记得那里曾经的暮色清艳和笙歌彻夜,只记得那曾经的烟柳名伎和暧昧的胭脂味,尤其那明末清初的“秦淮八艳”,总是被人津津乐道。
如今,作为一个旅游热点,秦淮河的水,还是那样的恬静,还是那样的柔波,秦淮河岸还是雕梁画栋,秦淮河里还是画舫凌波,但不再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十里烟波今尚在,秦淮八艳画中寻。“秦淮八艳”中有位名董小宛的,她才色艺俱佳。她与才子冒辟疆的最终结局如何?要探个究竟,那就得去南通如皋的水绘园,那个冒辟疆与董小宛栖隐的地方。
八月天的暑气还是很盛,还好这几日台风将雨云带到了江海平原。在我们即将到达的时候,如皋用一阵倾盆暴雨迎接远来的客人,雨势极为地迅猛。难道这就是江海平原的性格?汹涌澎拜,豪放不羁。难道这就是江海平原人的豪迈?充满激情。面对如此奔放的热情,面对如此爽朗的节奏,开车是有点受不了,但我知道,用雨水迎接客人,是一种特殊的柔情,是一份吉祥的祝福。这热情里,还有一份属于小石,我早年的学生,感谢他的热情陪同。
水绘园在如皋的古城区,属东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北有老城墙相依,南有定慧寺相遥。古老的东大街,街巷很窄,房屋小巧,巷道蜿蜒幽深。雨润之后,湿漉漉的石板路,黝黑发亮的黛瓦,凝重的酒旗和老木门,整个街区古朴典雅,展示着如皋厚重的历史,烘托着水绘园幽悠的古韵。
高大的牌坊,宽敞的广场,让水绘园景区的园门显得低矮,但它古香古色、翘角飞檐、精巧玲珑。跨过拱形的逸桥,冒辟疆的白色雕像映入眼帘,头微仰,簇须翘,手握书卷,器宇轩昂,风流洒脱。雕像后是隆起的小土山,树木葱郁,遮蔽了后景。
一阵暴雨的洗礼后,园内风清气爽,万物滋润,树叶儿挂着雨珠,草尖上擎着晶莹,一派绿意盎然。
来到三明桥,四周风景如画。荷池在右,芙蕖过了盛开期,但拥挤的绿蓬中,点缀着几朵粉红,很是写意。左是洗钵池,近岸垂柳依依,远岸就是闻名遐迩的水明楼。水明楼白墙黛瓦,倒影碧波的画面,是当地一种标志符号。正对三明桥的是三明堂,被一座假山遮挡,还有点隐隐约约之感。这座假山,名为:九狮图,初建于1916年,用古水绘园散落的太湖石垒成,说是有“大狮抱小狮”状,这你得发挥想象力。一株苍劲的扶芳藤经多年“如派”盘景式雕琢,左缠右绕,攀沿而上,巧成石抱树、树抱石之美观,亦有迎客之态,真是“入得芳园第一呼,三明堂前九狮图。”
三明堂后的古澹园,展示“如派”精品盆景,其中有树龄千年的古柏盆景、有全世界最大的五针松盆景等。“如派”盘景以罗汉松、桧柏等为材料,皮糙苍劲,蟠扎造景,姿态清奇古朴。
一段南北向的小溪,隔开了古澹园与水绘园。古澹园那满圆型门洞,正对着水绘园的东门。跨过那由长条石构建的浯溪桥,才真正到了水绘园。
水绘园原为冒家祖业。明朝灭亡后,心怀“反清复明”思想的冒辟疆,拒绝出仕,携家人,包括娇妾董小宛栖隐于此,并对园林进行了大规模的重整,精心增饰,拓宽意境,表达其书郁墨香、清逸高雅的品位与气质。水绘园一时成为文人雅士趋之若鹜的场所,吟诗作画,文熏雅阁,墨点廊亭。
冒辟疆属明末的“四才子”,不仅文采好,著述丰,传世的有《水绘园诗文集》《影梅庵忆语》《寒碧孤吟》等,而且相貌俊,说是容貌俊美,风度潇洒。多情的才子,久闻董小宛才色双绝,一朝相见,被其“天姿巧慧,容貌娟妍”所惊艳,两情相悦,终成眷属。
董小宛是不幸的。生为大家闺秀,独享富家宠爱,聪明灵秀,能诗会画熟女红,可不幸家道中落而沦入秦淮教坊。烟柳巷的卖笑卖唱,虽有“秦淮八艳”的名牌,还是屈了董小宛的清高。董小宛是幸运的。风尘中,保持了一份气节,还觅得了美好姻缘,十七岁时,嫁给了二十九岁的冒辟疆为妾。高名才子与艳慧佳人,爱情生活缠绵悱恻,成为佳话。可惜,董小宛二十八岁就香销玉沉,冒辟疆倒是八十三岁寿终正寝。
一切的人和事,所有的风花雪月,都会沉寂在奔流不息的时光中。时代的变迁,社会的涤荡,水绘园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已是颓垣废址,得益于著名古建筑园林艺术学家陈从周教授规划设计和地方政府的精心修整,才有如今这般优美的模样,展现在世人面前。
慕着董小宛的名而来,我轻轻地走入水绘园,不要打扰了它固有的清静。进入水绘园的东门,并不是堂屋,而是长廊,从寒碧堂后,直达壹默斋。
寒碧堂是水绘园最南的建筑,内设戏台,是冒辟疆与友人品茗赏戏的地方。不知当年董小宛是不是也会清音几曲?堂前小广场,正对着洗钵池。从这里欣赏洗钵池,古木映翠水中,垂柳轻吻碧波,小船点缀水面,又是一番秀美的景致。
从梓翁亭,沿水明楼的后墙往西,一条幽静的小路,来到霞山桥,桥左为池,桥右为溪。枕烟亭在池中,倒影着绿意,它在园子最西侧,独享一汪清澈。小溪北岸极为地清幽静谧,还有几分幽然的禅意,这就是妙隐香林,一座人造小山,山上遍植翠竹,雨润之后更是幽绝。显然妙隐香林是障景,将山林北面之诸景遮掩,起到先藏后露的效果,创造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彰显了中国人含蓄的性格。
“有山皆是园,无水不成景”,中国园林水必不可少。水绘园更是这样,处处环绕着的是水,或水阔为池,或水窄为溪,溪以“小浯溪”名之。水绘园没有专门的垣墉,除了北面依托城墙,都是以水为界,以水隔景,以水绘描园子的曲径通幽,水窄处隔岸抚柳。
走过林间的小路,来到壹默斋。这里是冒辟疆与文朋诗友谈天论地、吟诗诵文之地。斋名体现了冒辟疆专心静默避世的心态。毛泽东说:“所谓明末四公子中,真正具有民族气节的要算冒辟疆。”
壹默斋后是月台、月池。在月台观月池,池中锦鲤成群,鹅鸭戏水,那棵卧柳,干与水平。传说董小宛喜坐柳干,梳洗打扮,弄影柔姿。左前方有镜阁,双层四角飞檐,鹅鸭的戏水,梳理着它曼妙的姿影,阁上有琴台,是董小宛弹琴处。远处有小三吾亭,立于水中,靠几块凸起的石头,跳跃过去,说是冒辟疆很喜欢在此亭与文友海阔天空。月台右前是悬霤峰,峰顶立湘中阁,山脚建悬霤山房,峰北有波烟玉亭。在悬霤峰南侧,还有掩映在山阴与古树之中的因树楼,此楼因冒辟疆喜欢该处一棵白皮松而建,用于歇息。
董小宛,这位娇美的女子,在水绘园度过了一段美好的岁月,也是她跌宕人生的最后时光。据说她非常喜好月光,即使晚上睡觉,也爱敞开窗户让月光泻入而徘徊于枕簟之间。我猜月池应是专为她而建。在月台,陪郎君赏月,消受桂华露影;镜阁上,抚琴抒怀,推窗邀月;湘中亭中,品茗小酌,对影成三人;波烟玉亭下,吟诵“月漉漉,波烟玉”(李贺《月漉漉篇》);因树楼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董小宛在冒家的几年生活,是有爱、有温情、有温暖的生活,她精心照顾丈夫,照顾家人,可谓殚精竭虑,获得“贤妾良妇”的赞誉。
如皋是长寿之乡,可董小宛的生命却太过短暂。好梦易醒,好花易谢,好玉易碎,董小宛过于脆弱,年纪轻轻就一病不起而早逝。我深切地感怀董小宛的命运多舛与不幸,我也欣慰在她生命的最后几年,有一座清静惬意的园子,让她享受安乐。幸亏有月池的美景,曾经陪伴了她纤纤的娇影;有月白的情怀,告慰她短暂的人生。
绍兴的沈园,凝聚了一场忧伤的爱情,水绘园却是幸福的滋味。水绘园给了董小宛一个安详的结局,也因为有这段爱情的映衬,因为这对情侣的故事,水绘园多了份温情,那山水亭楼有了人情味,那亭廊台阁有了温馨,这曲水流觞式的园子有了空灵脱俗的韵味。是董小宛与冒辟疆的这份甜美的情爱,赋予水绘园一份浪漫,一份诗意,一份灵魂,让水绘园不至于泯灭在历史的长河中。
人生有长度,还有密度。天长地久固然可喜,但刻骨铭心的短暂,甜蜜温馨的一瞬,也都是美好的。七夕的鹊桥渡了牛郎织女,是不是董小宛与冒辟疆这对有情人,也能年年相会?
一位佳丽,一位才子,一对相亲相爱的情侣,董小宛与冒辟疆不负一场相遇。一溪淙流,一泓香黛,一座饱经沧桑的园子,如皋的水绘园被称为“天下名园”,名副其实。
雨水的浇润,让园子更加苍翠欲滴,清丽婉约。“多少媚春销夏色,会留一片斗秋华。”(冒辟疆《碧落庐边看菊十日成四绝句》其一)那古老的故事,那千秋的佳话,随着焕发生机的水绘园,永续传诵。
原创首发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