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丁家楼子桂花香(散文)
城中一抔凉,几树桂花香。古道穿林过,梯田见谷黄。
今天,是9月1号,农历七月十四,桂花提前开了。
丁家楼子的桂花,开得比往年早,提前半个多月,是因为今年闰月的缘故。
凤凰养生苑,人们戏称凤凰城,不是因为避暑的人多故名,而是因有古城墙而得名。
城中有丁家,更有楼子。丁家楼子是国家文物的保护建筑。凤凰城南北东三面被避暑楼房包围,唯有西边是悬崖峭壁,筑有围栏,围栏下是森林,悬崖约有百丈高,森林外围是太安梯田及远山。
围栏边上,是太安梯田一个最佳的摄影点,梯田常年多云多雾,摄影师在此拍出许多仙境一样的大片,既养人眼目,也宣传太安凤凰风景区的人文景观和风土乡情。
城楼有几个风口,无论是清晨或傍晚,当你静坐在风口,就会感觉到格外凉爽,心旷神然。
有人说:买这里的避暑房,就是买这里的凉风。此话,确有道理。城里,即使有在多的钱,凉爽的风也是买不到的。在这里避暑,假如没有凉爽的风,你会买这里的避暑房吗?答案是肯定的:不会!看似一句简单的话,却道出了避暑人的心里话。
无独有偶,就在前不久,有人写了一篇《丁家楼子赶场》,结尾“松间一壶酒,凉风几重重。红尘多少事,哪比此山中!”是对凤凰山风景区避暑胜地的高度概括,道出了众多的心声与感触。
泡一杯桂花茶,坐在风口,享受松风携带的蝉鸣,听有故事的人扯闲篇儿,也是一种乐趣。或听风声,或听鸟语,或看夕阳西下,或看太安梯田里的季节变幻,由小秧变成翠绿,再由翠绿变成新谷熟透后的金色谷浪。
闻白云深处的几户人家,升起炊烟袅袅,伴随腊排飘香,过一种诗意般的生活,将自己的生活过成诗,自己便成了山中的半个神仙,何不悠哉!美哉!乐哉!
近几天来,每到傍晚,我都会选择一处风口静坐,心动的有了一种新感觉,闻缕缕清风所至,却是芳香扑面,沁人心脾。手中握紧的那杯桂花清茶,在此时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熟悉的芬芳气味,温润柔和,雅而不俗,所过之处,如同一个少女在风中行走,飘逸中散发着诱人的清香。加之,松林又揉进了秋天的蝉鸣与鸟语,声色味香俱全,好似大自然馈赠的礼物,让人爱不释手。在恍惚中,我不知不觉地张开了双臂,想拥她入怀。这种魅力,太诱惑人了。
开学季到了,很多人都陆陆续续地离开了这里,开始了另类的闹市生活。
老婆和孩子,让我一同下山,不恋红尘的我,却留在了山上。或许是这里的清凉生活让我不舍,或许是我舍不得,听惯了这山里的蝉鸣声,或许是我舍不得桂花的幽幽清香,或许是舍不得松风酿制的那壶桂花清酒,或许是舍不得乡村那些绿色蔬果,还有养人的野生松茸、粮食猪肉、放养的土鸡和田鸭肉,更有稻田新谷,煮出的新米饭格外清香养人,诱惑不已。
七月,凤凰城上的桂花开了,梯田里的稻谷也开镰了。
太安梯田,一派割秋景象,古盐道上的驼铃声早已远去,那些挑二们的吆喝声却藏在了心底。
今天,我要煮一锅新米饭,配以绿色食材,做一桌丰盛的午餐,佐以亲手采摘桂花泡制的纯高粱酒,用秋天的蝉鸣和鸟语勾兑,用松针搅拌,用来下饭。面对林野,笑对红尘,清风浴身,宁静致远,松涛入诗,过成半仙的日子。
稻田谷黄养眼,桂花凝香养心,绿色蔬果养胃,凉爽清风养神。
行走在松间小径上,一朵白云飘过来,剪一片给大地,变幻成人间仙境。剪一片给姑娘,裁一件美丽的霓裳,与风起舞,舞动山边的虹,搭建一座七月的鹊桥,迎接织女下凡,与牛郎同耕唐朝公主心中的那个梦。让太安梯田的香米,走出大山,走进都市。
城外梯田一片黄,城下蒿草几丛丛。拾取桂花千缕梦,瞬抓雨后几烟虹。布衣醉了,挥笔填词一阕《凤凰台上忆吹箫•割秋》:
村外凉亭,雾穿林隙,稻田池水镰钩。日割黄金谷,乐享丰收。山路遥遥向远,多少爱,溢满乡愁。箫声晚,谁干桂酒,切莫伤秋。
咻咻。喘闻岁月,风入凤凰城,雨后何求。任果山花谢,晴满枝头。惟有楼台长镜,抓拍去、情景盈眸。盈眸处,重逢故人,欲见还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