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丁香花开】二婶(散文)
腊月的一天,堂弟来电,春节期间保姆要回老家,希望我能去陪伴二婶。我爽快答应,立即动身。
随着匆匆人流,我走进车厢找到座位。动车向北疾驶,车窗外光秃秃的树木、黄土累积的山岭迅速向后退去。我脑海里像过电影,二婶的言谈举止浮现在眼前。她的故事像一本书,被风一页页掀过。
【一】榜样
二婶在北师大物理系任教几十载,退休后赋闲在家,今年八十九岁高龄。
我小时候在她身边生活过,那是1959年,二叔二婶喜得贵子,奶奶去照顾大孙子,我这个小尾巴,随着奶奶进了京。
二叔十六岁加入八路军,参加过著名的“平津战役”。解放后,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为人厚道豁达,质朴善良,极像故乡的黄土地;二婶聪慧睿智,如江南水乡婉约柔美的平湖水月,似江南雨巷的丁香树。人们无不称赞:真是金童玉女好姻缘。
六岁孩童眼里的二婶更是知识的化身,她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从小生长在农村的我没见过“话匣子”(收音机),在这个家里,话匣子不是从商店买来的,是二婶自己动手组装的。看着她细长纤细的手指握着小钳子,灵巧地摆弄着微小的镙丝零件。那张硬板上密密麻麻焊满很多线路与螺丝。一会儿功夫,“话匣子”里飘出悦耳的歌声。
一旁的我看直了眼,羡慕得张大嘴巴,二婶看看我那憨模样,哈哈大笑。她和蔼地摸摸我的头说:“好好学习,将来到北师大上学,我教你裝收音机、录音机……”这句话,在我幼小的心灵埋下了理想的种子。
我被崭新的环境吸引着,觉得二婶很神秘。她待人彬彬有礼,说话轻声细语,做人做事却有板有眼,很有定力。她有学问,会教书,还能挣工资。与二叔相敬如宾,成双入对。不像奶奶、妈妈她们围着丈夫、孩子、锅台转,整天忙得灰头土脸,花钱还得向男人伸手。一个幼稚的念头不时涌上来:我要做二婶这样的人。
【二】良缘
爷爷奶奶有五个儿子,1950年,己娶了两个儿媳妇(我妈与三婶)。
俗话说:“耧不能跑到碾子前头。”意思是:大的不结婚,小的不能办喜事。
邻居私下议论:“老张家三儿子结婚几年了,二儿子还单挑着,不合常理。”
爷爷奶奶那个着急呀!奶奶对爷爷说:“你得想办法啊!”爷爷只管抽烟,不搭理。
天麻麻亮,爷爷坐火车到天津去找二叔了,要问个究竟:为啥不娶媳妇儿?
过了十多天,爷爷回来了。一言不发,没人敢问。爷爷悄悄对奶奶说:“唉!这回没辙了,候蛋(二叔小名)忙着学习呢。天津解放后,部队首长报送他上了速成中学。中学毕业又考到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了。他说:‘上学期间不允许结婚的。’”
不久,我哥哥出生了,爷爷奶奶忙着抱孙子。四合院里忙上忙下,笑声不断。没人再提起二叔的婚事。不承想,我短命的哥哥被“人惊”了,不久便夭折。从1951年到1961年,十年间我妈生了五个姑娘。奶奶脸上露出不悦。三婶头胎生了个男婴,不幸夭折,多年后没有动静,爷爷脸上没了笑容。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50年代,北方农村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还严重。爷爷不愿多出去了,很少去老井台聊天,他怕那个吴老大问他:“老张,有几个孙女了?”
没隔几年,老人家又去了趟北京,催二叔结婚的事。这次,二叔没有任何拒绝的理由,他北航毕业留校工作,听说还当了某系领导。
北航与北师大有学术交流,教研讨论等活动。在这期间,一位穿着朴素的江南女子撞入二叔的视线。她经常以北师大教师代表身份发言,思维敏捷,谈吐自如,文雅大方。她高挑身段,梳着两条长辫子,走路的背影很好看,她清纯朴实的气质吸引着二叔。
不管讨论、听课、娱乐,二叔都会注意到她。有时,他会主动向她讨教一些物理学上的问题,这位长辫子姑娘很认真地给他讲解。二叔把她当老师,她把二叔当学生。俩人都是单身,业余时间宽裕,用来学习很合适。
她认真地对他说:“你是军人上大学,底子薄,要利用业余时间好好补课,这样搞航天航空才能游刃有余。”他感激不尽,连连点头。这样“一帮一”的帮教对子就结成了。
从此俩人没有业余活动,没有月前花下,没有影院歌厅,只有补课学习,做题讲解。一年后,二叔进步很大,学到不少知识,担任了更重要的职务。
在一年帮教学习中,他们互相爱慕,互相信任。第二年,这位长辫子姑娘就成了我的二婶。
一天清早,奶奶扫院子,槐树上的喜鹊叫个不停,人们都说:喜鹊喳喳叫,准有喜报到。奶奶默默地说:“老张家要有喜事了!”
说来也巧,没几天二叔来信说,二婶生了个男孩儿。爷爷喜出望外,在堂屋中堂前烧香祷告:“列祖列宗在上,我有大孙子了!咱张家有后了。”随后,颠颠地赶着进京去给大孙子起名字了。
人逢喜事精神爽。爷爷又出现在老井台边上聊天人群里。
老人家端着朱砂茶壶,呷一口浓浓的大叶茶水,慢条斯理地宣布:“我家侯蛋娶了个大学教授媳妇儿,有文化,吃皇粮(挣工资)不说,还孝敬公婆。这不,给老张家生了个大胖孙子,嘿嘿……”邻居们一脸羡慕,啧啧声一片。
爷爷吸一口旱烟,捋着胡子,眼晴笑成一弯月牙。大孙子的降生,了却了爷爷的心愿,这是他老人家最得意体面的事儿了。
【三】帮助
孩童时的种子在我心中发了芽,对二婶的敬仰日益加深。我从小学到高中,心目中就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到北师大上大学,做二婶一样的知识女性。
初中一年级,运动开始了,高年级的学哥学姐们穿军装扎皮带全国串联去了。我们被放假,每天听着生产队的钟声上下工,十五岁少女被高强度劳动累得筋疲力尽,晚上收工后渴望学习,在煤油灯下看书,疲倦袭来,禁不住打旽,灯火烧焦头发都没察觉。
心灰意冷时,会给二婶写信,诉说自己的境遇,这样下去,别说上大学,初中都无法完成了。
二婶很快回信:“千万别灰心,不要放松学习,一切会好起来的,新中国需要有文化的青年,你一定不能放弃啊……”
听了二婶的话,我又坚定了信心,不管多苦多累,每天总要抽出时间学习。阴天下雨,不能出工,我躲在阁楼上看书,或到隔壁春莲嫂子家借书看,嫂子是我们队里唯一的中学毕业生。
后来,曲亭中学复课了,我高兴得彻夜难眠。不承想,学校课程安排很紧张,半年学了三年的课,我们拿着一张临时毕业证,上面印着: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下文写着:xxx,你在我校经过三年初中课程学习,经考试成绩合格,准予毕业,盖章。我们拿着这张纸,又回到广阔天地修理地球。
全国上下停工停课停招生,上学遥遥无期,大学梦终要破灭了。当时人们都以为,我们这代人上学无望了,注定一辈子与土疙瘩打交道。更难以忍受的是,按农村规矩,父母给我订了亲事。
我万念俱灰,彻底绝望了。奶奶陪我偷偷抹泪:“我孙女还要读书,怎么能订亲?”
这时,二婶给我来信讲她的求学经历:我上完初中,因交不起一石大米的学费,为了母亲与妹妹,只好当了一名小学教师。但我没有放弃,上大学的执念促使我边教书边学习,在姑姑的资助下,我读完高中又考上大学。你不要气馁,不要放弃,一切会好起来的。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读书是农村孩子最好的出路,请相信我!
1970年,二婶又来信了:上面有了新文件,今后上高中上大学靠推荐,不再考试。你一定要抓住机会,北京已经有了文件,你赶快去大队部申请。由于二婶的再三督促,我做为董庄村第一个报考高中的学生,顺利走进高中大门。二叔二婶怕父母没钱供我,每月给我寄5块钱,寄一些作业本等学习用品,写信鼓励我一定坚持读完高中。
我拼命学习,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因而成绩一向优秀,尤其语文学得好。我的作文《窝头的对话》《苗圃劳动的一天》等文章,常被老师用小楷抄写在大纸上,挂在校园传阅,这一段是我最最幸福的记忆。
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星期天,我们几个贫困同学相约,到学校附近的苗圃干活挣钱,叫“勤工俭学”。每天2.5元,一个月4天可以领10元钱。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除去伙食费7.2元,每月都有富余。1973年春天,我高中毕业。二婶比我爸妈还高兴:“张家又出了一位女高中生。”
【四】灾难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幸福家庭,恩爱夫妻,在风雨飘摇中,是那么不堪一击!
我高一第二学期,二叔被WG中一场莫名的风暴卷走了年轻的生命,连同他热爱的航天事业。二婶与俩儿子左等右盼,终究没有等到二叔回家……
看着俩可怜的孩子,大的12岁,小的4岁,邻居们都流下同情的眼泪:“老张多好的人啊!怎么可能……”
突如其来的灾难,击懵了二婶,她躺在床上七天七夜,不吃不喝不闭眼,盯着天花板发呆。朋友同事轮番看护,担心她出意外。
第八天,坚强的二婶站了起来。她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加重了,上有七旬老母,下有两个幼子,还有公公婆婆。她常常给自己鼓劲:我绝不能倒下,从今天起,我成了老人孩子的靠山,很多事等着我去做,丈夫从小参加革命,出生入死,是忠诚的共产党员,他不能这样不明不白地含冤九泉。
二婶除了教研工作,照顾孩子,还要完成更大的心愿。
收入少了一大半,俩孩子正在长身体,饭量逐渐增加,生活日趋拮据,为了孩子能吃饱饭,减少其他开支。大儿子长得快,穿爸爸留下的旧衣服旧鞋,弟弟拾掇哥哥的衣服穿。
一天,学校做广播操,大儿子是领队班长,站在第一排,踢脚时,把鞋踢到主席台,同学们哄堂大笑,班主任老师捡起那只鞋,眼圈红了。前后鞋帮都破了,已挂不住脚丫子。北京的冬天寒冷刺骨,孩子几乎是光脚奔跑在学校与家之间。当天放学后,班主任老师进行家访,交给二婶十元钱,嘱咐“必须给孩子买双鞋”。
倔强的二婶死活不肯收钱,向老师保证:“一定会给孩子买鞋的。”
老师说:“你儿子正在长个儿,细长细长的像根豆芽菜,你要及时给孩子添加营养啊。”二婶把钱塞给老师说:“保证给他加营养,请老师放心。”
送走老师,二婶暗自伤感,供应的口粮不够俩孩子吃,黑市粮买不起,哪有钱增强营养。小儿子从小体弱多病,三天两头跑医院,为交医药费,已经欠了不少债,借不到钱了。
前几天,二婶向她最要好的大学同学借了二百元,发了工资,赶快去还钱,刚走到她家门口听见丈夫在骂妻子:“你怎么敢借给她钱?她现在穷得叮当响,丈夫的问题还没搞清。你我不想在北师大混了吗?让你跟她划清界限,就不听!就不听!”二婶没敲门,退到楼下,平复了心情,在院里大声喊女同学名字,问她在家吗?(二婶与他夫妻都是同学,二叔在世时,两家关系最好。)
要强的二婶,面容憔悴,香消玉减,人瘦了一大圈,瘦削身影更高了。亲人朋友看着心痛落泪,但从没见过她流过泪。二婶内心无比强大,称得上是“女中丈夫”。
【五】福祉
二婶不顾身心疲惫,不管是炎炎烈日,还是冰天雪地,都奔波在为丈夫伸冤的道路上。找北航领导,找北京市委,找中央大厅接待处申诉,强烈要求澄清丈夫冤案。经过几百个日日夜夜的努力,一九七九年,北航接到上级指示:“尽快为张xx的冤案平反昭雪,追认张xx为革命烈士,给予其父母、妻子、儿子革命烈属待遇。”
二婶对着万里晴空长吁了一口气:“老张,您安息吧!”
二叔冤案的平反昭雪,使我们全家人在政治上恢复平等。
一九七四、七五两年,我两次报考大学,因二叔的问题落榜。二婶认为,即使她叔有问题,也是旁系亲属,按政策不应该殃及侄女。北师大招生办也认同这个观点,招生人员到山西招生办提取我的档案,都未果而归。一九七九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年,我终于接到录取通知书,但不是北师大。二婶说:“不管怎样,我都为你高兴,你成为董庄村为数不多的女大学生之一,你是幸运的!”
岁月荏苒,光阴似箭,二婶两鬓斑白,不再年轻。但每次见到我,老人家总会遗憾地说:“历史躭误了一大批人。否则,你一定是北师大的毕业生。”
二叔平反后,二婶母子仨不再受人歧视。尽管经济不宽裕,俩儿子上学消费更多了,但善良贤德的二婶并没有忘记黄土地上的两位老人,定时给公婆寄回生活费。每当大队部的高音喇叭传来让爷爷领汇票的通知,二老都会老泪纵横,这来之不易的烈属待遇,是儿媳妇用心血换来的,这是她的一片孝心。奶奶念叨着:“老二家的,张家委屈你与孩子们了!”
兢兢业业工作,是二婶生活的动力,培养孩子成才,是二婶的精神支柱。
一辈好女人,三代好子孙,这话有道理。
母亲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潜移默化的教育,坎坷生活的磨砺,使儿子比同龄人更成熟懂事。大儿子很早就成了妈妈的主心骨,家里的顶梁柱。他学习刻苦,成绩优秀,自强自立。从北外毕业后参加工作,以男子汉的担当,撑起这个家,供弟弟读书,为母亲减轻生活负担。后来在工作中遇到伯乐,帮助他走出国门深造并创业,学业事业有成后回归祖国,供职央视,报效国家。他为妈妈买了房子,添置了家具,二婶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弟弟财会大学毕业,成为一名合格会计师。
更令二婶欣慰的是,儿媳秀外慧中,聪明贤惠,在一家科技公司任职。她持家有道,教女有方,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女儿。
二婶经常高兴地说:“我孙女长相随我,学习也随我。”孙女天资聪明,积极上进,上大学期间成绩优秀,总是班里第一名。孙女大学毕业后,留学英国,学成回归祖国。
“梅花香自苦寒来”,二婶的晚年,是幸福的,令人羡慕的……
“旅客朋友们请注意……前方到站是北京西站……”乘务员小姐悦耳的报站声,把我的思绪拉回到现实。我一阵兴奋激动,已经看到月台上接站的堂弟,马上要见到思念良久的二婶了……
(原创首发于江山)
作者是幸运的,因为在懵懂时期遇到二婶,在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做知识女性”的种子,为作者之后的努力指明了方向……,字里行间充满感恩!
作者是幸运的,因为在懵懂时期遇到二婶,在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做知识女性”的种子,为作者之后的努力指明了方向……,字里行间充满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