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故乡的窗(散文)

精品 【菊韵】故乡的窗(散文)


作者:修成国 秀才,1055.1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90发表时间:2020-09-03 21:01:27


   窗,是人们住宅中必须要有的,因为有了窗子,屋子里才能够透进阳光来;因为有了窗子,屋子里才可以透进新鲜的空气来;因为有了窗子,人们才可以从屋子里看到外面的风景……试想,一个屋子如果没有窗子,那黑暗那封闭将是多么的令人不寒而栗。
   我这里要说的是故乡的窗子。我在故乡东北平原生活了近20年,那时正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平原上庄稼人住的房子都是土平房,窗子都是木框的,窗户上都是纸糊的,现在已经基本上见不到了,因为现在都是玻璃窗了。如果有,那也成了文物。然而,每当想起那木框纸糊的应该说非常原始的窗子,我便想起了那时的农家生活,想起了童年生活中关于窗的那些故事。
   我小的时候,与伯父家共住三间土平房,我家只住一间半,一间是住屋,另半间是厨房。住屋的窗子是南向而开的,窗子分左右两格,每格又分上下两扇,都是活的。开窗时,可以开上扇,站在炕上,用手往上一提往起一拉,房顶相应的部位有个钩,一钩窗子就算打开了。如果开下扇,往上一提就拿下来,这样两扇窗子就全打开了。窗框是木匠师傅刻的一些形状对衬的格格,那些格格有正方形的,也有长方形的,还有菱形的,也有几种形状相间的,总之,各家的窗户因个人爱好不同,木匠师傅的手艺不同而各有千秋。为什么要做成那么多花格呢,除大方美观外,主要是为了能糊住窗户纸。这窗纸不是一般的纸,是又厚又硬里边掺了麻线的,不易破不易裂,一般糊上都可以用一两年。人们打好糨糊,刷在窗格上,把窗纸裁好糊上,待几个小时干了后,再用豆油把窗纸全部油上一遍,这一油,整个窗纸就比原来亮了许多,但更重要的还不是为亮,而是为了防湿防雨。夏天雨水多,窗子免不了受淋,如果这窗纸不用油浸一下,雨水一淋,立刻就会变湿变烂脱落掉了,而油过的窗纸,无论雨水怎么淋浇,都不破。东北的窗子还有一大特点,就是窗纸是糊在外面的。过去有东北四大怪的说法,即“翻穿皮袄毛朝外,生个孩子吊起来,窗户纸糊在外,姑娘叼个大烟袋”。这其中就有个“窗户纸糊在外”。而这糊在外边,也免得窗格子兜风兜水,使窗纸受到损坏。其实这是祖辈乡亲们聪明和智慧的体现。
   窗纸虽没有玻璃那么透光,但是,凭着窗纸的亮度,人们便可以判断出早晚的时光。那时农家人买不起座钟,更没有手表,他们看窗纸的亮度就可以判断出是否该起来做饭了,是否到孩子上学大人上工的时间了。我非常佩服大人们的眼力和经验。
   小时候,家里的窗子对于我,则成了与屋外的世界沟通的一个重要渠道。春天,我在窗台上,沐浴春光,欢迎燕子归来。当大地回春柳绿花红时,妈妈就揭开初冬糊上去的封条,把封了一冬的窗子打开了,这时,明媚而温暖的阳光便迫不及待地挤进屋来,封闭了一冬的住屋立刻灿烂了亮丽了,可谓棚户生辉,满屋春色了。白雪般的柳絮杨花,也纷纷扬扬地随着温暖的春风飞进屋里来。这时,早已等急了的燕子也高兴地从敞着的窗子飞进屋来,它们已从南方飞回来好几天了,正等着主人为它们开窗,它们好在屋里的房上椽檩间做巢,生儿育女。它们认识自己的主人,朋友般与人们相处,年年都到亲密的主人家来。我趴在窗台上,看着它们飞进飞出,与它们一起欢乐着。人、燕同居一室,互不相求,互不伤害,两相喜悦,这在人与鸟类相处中,堪称典范。
   到了夏天,我在窗台上,听刮风下雨,看夏日风景。夏天,蚊虫多起来了,风雨也多起来了大起来了,窗子就要适当适时的开关了。晴天的日子,我经常站在窗台上望着远处碧绿的田野,村边成排的白杨树,望着学生排队去上学,车老板赶着大车从门前走过……更多的是欣赏自家园子里的那些品种齐全的小秧颗,黄瓜挂花水灵灵,辣椒像个小灯笼,豆角像把小镰刀,园子边上高高的玉米也窜出了粉红色的缨儿……遇到雨天,我常常站在窗台边,望着天上飘下来的那密密麻麻的雨丝,望着它们像一个纱帘一样,把天遮住了,把树遮住了,把远处的田野庄稼全遮住了,望着它们斜着钻进泥土里,就没了踪影。听着下雨的唰唰声,听着屋檐流下来的檐水落在地面上的哗哗声,听风雨中树枝摇动的沙沙声……那真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一首动听的音乐。有时下起了暴风雨,雨急似响鞭,电闪雷鸣,甚至下起了冰雹,不仅不敢开窗子,就是把窗子关得严严的,也关不住暴风雨那令人颤栗的声响。有一次,一场龙卷风挟着暴风雨,不仅将窗纸掀掉了一些,连房子盖上的草和泥都掀起了一角,令人胆战心惊,不过这种现象,我在故乡生活的18年中,只遇到一次,我离开的这几十年中,也没有再发生过,家乡多少年来,还算是风调雨顺。
   成熟的秋季,窗子一打开,便有满野的庄稼成熟的香气扑进屋来,令人满足和陶醉。我有时趴在窗台上,望着这满眼金黄的秋野,又怀念起夏天的景象,于是便背起了课文中的段落来:“夏天过去了,可是,还叫我十分想念,那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清晨起来打开窗子一看,啊!田野一片绿,天空一片清,多谢夜里的一场大雨,把世界洗得这么干净……”秋天,窗子打开的就不那么多了,这不仅是因为天气渐渐凉了,还因为那些危在旦夕的害虫如苍蝇、蚊子等也开始往屋里钻了。
   冬天,北方的天气是非常寒冷的,那时的最低温度有时达到零下40多度,不仅不能再开窗了,而且还必须把窗子关得严严实实。霜降一到,天气就变了,妈妈就叫我帮她一起溜窗缝子,就是把能透风的地方全部用纸糊起来。妈妈说:“针大个窟窿,斗大的风,糊上就好了。”后来,母亲的这句话,也成了我做人的座右铭,这句话告诉人一个道理,不能因恶小而为之。由于室内外温度的反差很大,每天早晨,窗户纸上都有一层厚厚的霜,像雪一样白,上边还有各种图案的窗花,有的像松柏树叶,有的像芭蕉叶,还有的像山川河流,不知是怎么出来的,直到现在,我也没弄明白。到了过年时,妈妈还剪些福字、喜字和大公鸡、喜鹊登枝等图案的窗花贴在窗子上。父亲还会把红红绿绿的挂钱和春联贴在窗上,窗子就变得五彩缤纷了。
   后来,我长大了到更远的学校去读书了,常常因为学习和劳动而起早贪晚。早晨,全家人还未起来,总是母亲最早起来,把灯点亮,准备早饭,灯光便从窗口映照到院子里,大街上。晚上,无论我几点到家,家里窗子总是亮的,母亲总是坐在灯光下边做家务活边耐心地盼着等着我回家。当我远远地望家自家被灯照亮的窗子时,心里一阵阵温暖一阵阵幸福。当我进屋后,母亲便放下手中正在缝补的衣服或正在纳着的鞋底,给我从锅里端上热乎乎的饭菜来。透着明亮灯光的窗子,是我少年艰苦生活海洋中的灯塔,令我信任、令我依赖、令我鼓舞。
   窗子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方便,很多乐趣,但那时候的纸窗也有一些弱点,给人利用。那时庄稼院人家很少挂窗帘,所以,一些好搞恶作剧的人有时想听听人家在屋内说什么,看看人家在屋里干什么,便蹑手蹑脚地来到窗下,用口水把窗纸浸湿,轻轻戳个小洞,便会将屋内的情况听个明白,看个清楚。有的年轻夫妇夜间做事都被人听去当笑谈,而他们还浑然不知呢。
   如今,乡亲们都住上了砖房,安上了玻璃窗,挂上了漂亮的窗帘,想偷听偷看就没那么容易了。因此,关于窗子的故事和乐趣也随之消失了不少。

共 284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扇窗可以看到大千世界,而故乡老家的那扇窗更多的是人生印记。四季更替,眼睛里看到的是春暖花开,夏雨叶绿,秋收冬藏,点点滴滴的回忆充满了温暖,母亲巧手糊窗花,所有的一切都如同一幅水墨丹青在展开,家的味道扑面而来,一扇窗开启了人生。推荐欣赏【编辑:枫魂帝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0905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金山        2020-09-03 21:04:10
  学习修先生大作家散文!很是具有生活!点赞!
活到老学到老
2 楼        文友:枫魂帝星        2020-09-03 21:28:21
  乡情是心灵深处永远的牵挂,难舍难忘的故乡。感谢您赐稿菊韵欢迎再次投稿,秋安
拈月为诗,清静做文
3 楼        文友:修成国        2020-09-04 07:58:23
  谢谢编辑老师的编辑和推荐!谢谢黄老师的不懈跟读和鼓励!枫红辽南又一秋!诸位秋祺!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