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暗香】好久不见(散文)
那年,也是在这样一个秋天。我受单位委派,独自一人去无锡参加为期半年的纺织品培训学习。
从接到通知的小小雀跃到背起行囊火车鸣响的那一刻,才感觉心里的忐忑。毕竟长二十多年,还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离开家,对前方的未知也有些茫然。
当我结束了一天一夜的长途旅行走出无锡站台时,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看见有人举着校方的“接站牌”,顿时,一块石头落了地。
他说,他姓陈,耳东陈,负责新学员的管理和后勤工作。他说:“以后叫我老陈就行。”这个三十多岁有些发福的中年男人,边说话边扛起我的行李,走向公交站。
学校在一条青石板铺就的小巷中间,门面不大,左右两边各挂着“纺织品研究所和培训处”的白底红字的醒目招牌。
安顿好宿舍,老陈又带我去食堂买了饭票。他说,学校还有三天才能开学,你可以先熟悉一下环境,和宿舍的同学多交流交流。大家来自全国各地,基本都是年轻人,相信你们能相处好,我连连点头称是。
入住201宿舍的六个女生,有两个来自浙江,一个江苏。她们满口的吴侬软语,把我和另外两个河南女孩听得大眼瞪小眼,如坠雾中,比我大三岁的宋姐只好用蹩脚的常熟普通话慢慢解释给我们听。
由于南北气候差异,各人生活习惯的不同,大家说话做事都客客气气、小心翼翼的;尤其女生,生怕说错话被人耻笑,或者一不小心得罪了人让人记恨。同学之间,也是根据南北方自然形成两个阵营。
鉴于这种状态,在开学一周后,班主任提议开一场联谊会。目的就是让同学们互相熟悉、消除隔膜、增进友谊。
联谊会上,每个人都要做一番自我介绍,最好表演个节目。女生腼腆,大多数介绍完自己,再说一句“希望大家多多关照”之类的话就不再言语,男生的表现就放松多了。其中有一名男生的介绍印象深刻。他说:“我姓艾,叫艾文革,文化大革命那年生的;后来改革开放,爸妈又给我改名艾开放。上大学前,爸妈觉得应该取个更有深度的名字,于是我又成了艾赏。可是不知是爸妈的疏忽还是其它原因,我的户籍那一栏一直是艾文革。所以,我又改回了原名,还是这个名字最有纪念意义。”说完,他又跟着音乐跳了一段当时最流行的霹雳舞,那夸张有趣的动作和诙谐的谈吐,马上赢得众人的好感。
相处的时间长了,刚开始的拘谨隔膜慢慢消散,同学之间变得友爱团结,气氛也逐渐融洽。比如有那睡懒觉不想早起的,不用嘱咐,就有舍友为其买回了早餐。若是女生有谁买回来漂亮衣服,或是发现新款毛衣花样,女生们会叽叽喳喳着争相试穿,或者探讨毛衣织法。
每天上课前,班主任黄老师都要看着花名册认认真真点名。当看到三十七名学员都到齐了,她总会透过眼镜片笑眯眯地说一句:“今天都到齐了,蛮好的。”脸上的褶子都笑成了花。
有喜欢恶作剧的男生私底下悄悄说,十九个男生,十八个女生,咱们班阴阳失衡啊。那个说,黄老师来正好填上这个空缺;当然,这只是同学间的玩笑而已。
当时正值初秋季节,水乡江南气候宜人,景色秀丽,正是游玩赏景的好时分。除了上课以外,剩余的时间,同学们结伴相邀,几乎都留给了无锡周边的山山水水。那时我第一次看到商场的落地橱窗,第一次看见行驶的公交车上五彩斑斓的广告。
特别喜欢无锡的小吃,我这北方人的肠胃在已经忍无可忍每天米饭的情况下,便会走到巷子拐弯的一间老字号,去吃一碗清香四溢的雪菜阳春面,再加一块鲜嫩的酱排骨,一碗面下肚,肠胃立马舒坦。
后来,我常在梦里咂摸阳春面的香味,大运河的汽笛声也只有在梦境回响。
南方人爱吃甜,汤圆是甜的,食堂早餐的粥加了白糖,馒头也有淡淡的奶香味,就连每周一次的大包子,据食堂师傅说,都是镇江的香醋和肉馅调和而成。
如果不发生那场意外,201室的六个女生都会顺顺当当一起离去。但是,意外和明天真不知哪个会先来。
那是一个周六的下午,我趴在床上给家里写信;对面的宋姐哼着歌在给女儿织毛衣。河南的小敏和玉清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和205宿舍的老乡去外面聚餐去了。
半小时后传来震惊消息,出去聚餐的小敏,不小心从楼梯上滚落下来,昏迷不醒;医生诊断为脑震荡,后来从玉清的嘴里得知,小敏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从进医院到小敏的父母来,再到小敏返回家乡的这段时间内,几乎全部都是包括玉清在内的三个老乡在帮忙。特别是有一个脸上长满青春痘的男生无微不至的照顾,让人心生感慨。他白天上完课就去医院,晚上更是旁无责贷看护伺候;有意思的是,在这之前,这个男孩总是被小敏挤兑。不管男生说什么,只要小敏听见,总要不咸不淡挤兑几句;而这男孩从来没有在意过,也不生气,真像是一对欢喜冤家。
小敏走后,那两个浙江女孩也因单位变动而先后离开;201宿舍一下子冷清了许多,这时,冬天也来临了。
南方的冬天来得缓,来得慢。树木花草虽然不像夏天那般旺盛,却也是郁郁葱葱,室外的阳光比没有暖气的屋子要暖和得多。上课得揣着暖水袋,回到宿舍赶紧钻被窝。
有天晚上这里下了场雪,第二天早晨,拿暖水瓶倒水,发现暖水瓶一夜之间竟然被粘在水泥地上,原来是它底座上结了薄薄的一层冰。推开门天地素白一片,身在北方的我看惯了铺天盖地的雪花洋洋洒洒地飞舞,眼前这片温情的雪白简直不足为奇。但却让当地人兴奋不已!他们说,好多年没见过这么大的雪了,天气愈发潮冷,让人不禁想念家乡那炉火红红的屋子。
分别,总是在不经意间悄然而至,嗅着新春的气息,也就到了离别的时刻。酒杯频频举起,珍重的话每每重复着,留言簿里满满的祝福;那张集体合影,至今仍然在我的相册里。时隔三十年,那些散落在各地的同学,不知现在身在何方?如果有朝一日能见一面,我会道一句:“同学,好久不见!”
2020年9月6日首发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