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忆】问道“龙须沟”记(散文)

编辑推荐 【柳岸•忆】问道“龙须沟”记(散文)


作者:山谷 秀才,2292.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114发表时间:2020-09-06 18:06:39
摘要:寻访“龙须沟(原址)”除了借助电子地图,还必须一路问道,问了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


   那片洼地,因与龙须沟首尾相接,建湖时被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名之为龙潭湖。梁先生既把它们用“首尾相接”一词连到一起,我想两地应该相距不远。第一次游览龙潭公园回来,上网查电子地图,果然从我家向西步行30分钟就到“龙须沟”了。当然,龙潭公园更近,出门东行只要15分钟。
   于是,我早有寻访“龙须沟”的想法,今天得以实现。
  
   一
   出家门走培新街,过一个红绿灯,进入东壁街,一路西行,穿东塘街、西塘街,左转上崇文门外大街辅路,右转行31米……长长的围墙没有在这里留下右转的通道,咋转?!电子提示在此迷了,我就更迷了。
   该怎么走?犹豫间见一戴着眼镜的满是读书人气质的中年人,牵着一条小狗迎面过来,我上前问道:“您好!我想去看看龙须沟,请问怎么走?”
   对方诧异地看着我,笑了笑,说:“我也不是很清楚,好像是在那一片吧。”这位眼镜先生,左手牵着狗绳,右手朝大马路的对面指了指,便急着“赶”他的路去了。我不便再问,当然也不想再问了。他的那句“我也不是很清楚”,让我对他所指的方向缺乏足够的信心,他的笑,我也觉得缺乏足够的善意。
   前方不远处的马路边,停着一辆环卫车,车旁站着一个穿黄色环卫服的工作人员,手里拿着笔在本子上写着什么。我走上前去:“师傅,您好!龙须沟在附近什么地方?我该往哪边走?”
   “去龙须沟,你问我还真是找对人了。”师傅显然比眼镜先生自信和热心。
   “龙须沟没有了,看不到什么了。”
   “我想去看看原址在哪里。”
   “原址啊,在金鱼池呢。”师傅手里还拿着笔,他转过身去指着过街天桥对我说:“你过那个天桥,然后往南边走,金鱼池就在那一片。”
   “谢谢师傅”,我告别他就转身走向过街天桥。
   刚走了几步,师傅大声喊住我说:“哎,老同志,金鱼池好大一片啊,有几个区,你要找到中区社区,龙须沟原址在中区社区里头。千万别找错了。”
   “谢谢您!”我回头看着他,除了谢意,心中还有些感动和敬意。
  
   二
   下了过街天桥,我依照环卫师傅的指点,往南走了一段路,便拐进了一条小街。东瞧瞧,西望望,又不知道怎么走了。问了一个小伙子,他朝一个方向指了指说,你往那边去找找。我朝他所指的方向走了百十米,自己突然醒悟过来,觉得不对,这不是在往北走吗?金鱼池可是在南边啊。我正走在一条小巷子的路口,立即打住脚步,正巧一位大妈朝我这边走过来,我迎上前去向她问路。
   “你说金鱼池啊,得往南走。离这里还有两站地呢。”
   “我想去看看龙须沟。”
   “龙须沟就没有什么看喽,早就没有沟了。”
   “不,我想看看龙须沟的原址在哪里,听说在金鱼池的一个小区里。”
   “对,在金鱼池中区小区里。听我说,你从东晓街这边出去,就上了崇文门外大街的辅道,向南走到前面右拐后,继续往前走,过了一个公交站,再走一段路,在前面一个街口处,可以看到右边的铁栅栏院子内,有老舍先生的雕塑像,还有三本书的雕塑。你看到了这些,也就到了。我讲这么多,记不住吧?”大妈满口京腔,情况非常熟悉,她仔细地向我介绍。
   “记住了。谢谢您!”
   “谢啥呢,不要走错就好。”大妈摇手示意不用谢。我便向她挥手作别,左拐进入了辅道。
   过了公交站,老远就看见有两个戴着“志愿者”红袖标的大娘坐在一个街口,我竟然忘了向右看看是否有老舍先生的雕像,近前就急忙向她们打听金鱼池中区社区在哪。
   “喏,那个大门进去就是。”一个胖大娘指着右前方的出入口说。
   “龙须沟的原址是在小区里头吗?”
   “是的,你看老舍先生雕塑就在这里。”我这才透过铁栅栏注意到胖大娘背后的那组雕塑。“我给你讲,原址是在这里,但沟不知道到哪里去了,飞了,看不到了。”大娘说罢,自己哈哈笑了起来。
   “小区让进吗?”我问。
   “你戴上口罩,跟着人群就进去了。进不去,回头来找我。”我谢过大娘后径直朝前走去,跟着人流顺利进了金鱼池中区小区。
  
   三
   这是一个规模很大的社区,里头住着几百户人家,有一千多人口。我快速在里头转了两圈,小区里绿意盎然,花红草青,真没看到什么沟沟壑壑,龙须沟早已了无踪影。我问了路上遇到的几个小区业主,原址在哪一块,都无可奉告。我来到小区的金鱼池边,看见一池碧水,倒映着高楼和婆娑树影。问一个带着小朋友在池边嬉戏的老者,她告诉我说,这个金鱼池就是经过改造的原来龙须沟小小的一部分。
   昔日龙须沟,今日金鱼池。瞬间,沧海桑田这个词汇闪过我的脑际。寻访原址,我绝不是来看历史陈迹、看过去那条水体污浊黑臭的龙须沟的,如今金鱼池小区里鸟语花香、干净卫生的居住环境,不正是业主、参观者和我都最希望看到、最爱看到的美丽景象吗!
   我掏出手机,拍了几张金鱼池的照片,满足地留作到此一游的纪念。
   感谢老舍先生龙须沟的文字,让我们知道这个美丽的地方,曾经流淌着黑臭难闻的污水,北京底层市民群众的日子曾经那么痛苦艰难。如今,龙须沟和那些苦日子都远去了。小区有一间地下室被辟为展室,想来该有老舍先生写作龙须沟这个作品,以及党政军民改造龙须沟相关情况的介绍,能听一听或看一看,一定很受鼓舞和教育,可惜周六展室不开放,让我留下些许遗憾。

共 210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昔日龙须沟,今日金鱼池。散文《寻访“龙须沟”记》,是一篇讲述因为“我”对“龙须沟”原址早有寻访的想法,今天得以实现。作者想看看龙须沟的原址在哪里,并不只是来看看历史陈迹,看看过去那条水体污浊黑臭的龙须沟的,而是想受到一些鼓舞和教育。因为龙须沟早已了无踪影,那些苦日子都已经远去了。作者在寻访龙须沟的路上,除了借助电子地图,还一路问道,问了男女老少,其中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态度。谈到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描写龙须沟的经典文章,让大家知道了这个美丽的地方,曾经流淌着黑臭难闻的污水,以及当时北京底层市民群众的日子曾经那么痛苦艰难,也让我们知道了党政军民改造龙须沟的相关情况,表现出了新旧时代两重天的巨大变化。如今,龙须沟原址在金鱼池的一个中区社区里,里面鸟语花香,居住环境干净卫生,还有老舍先生的雕塑像和三本书的雕塑,这些正是业主们与参观者都希望看到的美丽景象。这篇散文构思精妙,语言清新,内涵丰富多彩,表达了作者对老舍先生的尊重和敬爱之情。文笔灵动自然,叙述流畅,对人物、景物的描写细致入微,展现出了作者对待人生的一种心境和情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热爱,这些都融汇在朴实温暖的文字之中。充满人文生活气息的文章,让读者领略到了京城别样的风土人情。问候作者!热情推荐文友共赏。【编辑:安平静好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安平静好君        2020-09-06 18:08:03
  拜读佳作,问候作者!
   感谢您投稿柳岸花明社团!
2 楼        文友:安平静好君        2020-09-06 18:09:02
  祝福写作快乐,生活幸福!
   佳作连连,再次绽放柳岸。
3 楼        文友:迎冬寒梅        2020-09-06 20:20:29
  旧社会的龙须沟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今日的金鱼池。祝福祖国越来越昌盛富强,带给我们更好的生活。
4 楼        文友:山谷        2020-09-07 04:43:41
  问好安平老师,编按辛苦!
5 楼        文友:山谷        2020-09-07 04:45:10
  谢谢安平老师的鼓励
6 楼        文友:山谷        2020-09-07 04:47:17
  昔日龙须沟,近日金鱼池,是在党的领导下,祖国沧海桑田变化的一个缩影。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