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花轱辘车(散文)

精品 【菊韵】花轱辘车(散文)


作者:修成国 童生,988.9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66发表时间:2020-09-10 18:51:00


   车,是最普通的陆路交通运输工具了。现代社会里,有火车、电动车、汽车、人力车、自行车、畜力车……可谓品种齐全,花样繁多,车与车之间的质量、价值、使用效率的差别也可以说天差地远。
   我这里要说的车是故乡的那种大马车,而马车又有几种,比如有胶轮车,有花轱辘车。就是早些年故乡的那种花轱辘车,那种在我印象中比较深刻,在我思想感情里最情意绵绵的那种车。
   花轱辘车是从远古沿袭下来的非常原始的车,在解放不久的东北农村,随处可见。车有两个轮子,全车除了车轴和轮子外圈是铁的外,几乎都是木质的。农民们选用榆木、枣木、杏木或水曲柳等他们认为质地最为坚硬的木材来造车,而且在造车的时候大都不用钉,而是卯榫结构。
   车轱辘与轴之间没有圆圆的轴承,而是靠往上抹油去润滑。那车轱辘也是用20几根坚硬的木棍把车轱辘的四周和轴心连结起来,像自行车的辐条一样。完全是木质的,没有贵重的金属材料,也没有复杂的工艺,一般的农村木匠就可以制造。这种车使用起来也很方便,出了毛病修起来也简单。要靠抹油润滑走起来才省力,每个车的前耳板旁,都要挂一个油瓶子,随缺随抹。给这个车抹油,在故乡那里称作“叫油”。至于为什么称“叫油”,我也搞不清,大概是这车一缺油,车轴和轱辘之间因摩擦便产生了吱吱嘎嘎的响声,老远都能听见,这响声就叫你快点加油,于是车老板就开始加油,农民们把这个过程简称“叫油”,当然应该是叫“浇油”更合适些。农民的语言有时也是精炼的,有时瓶里没油了,或根本没钱买油了,也就不加油,只好干转。
   一村之内有几台花轱辘车干转起来,那吱吱嘎嘎声也就整天在村里村外叫个不停,小村就有了最原始的音乐。也给小村的人欢马叫,鸡鸣犬吠的交响乐增添了又一个响亮的音符。后来这种车又被里袋能充气的胶皮轱辘车代替了。胶皮车也是一种畜力车,载重量比花轱辘车大多了,牲畜拉起来也轻松多了。车的用途可真大,它不像现代化的车,用途越来越单一,货车只能拉货不能拉人;小轿车只能拉人不能拉货;大客车拉客人多行,拉人少就浪费了……农村的花轱辘车可是万能的,瞧,几匹大马,拉上一辆车,什么活都可以干。接亲送客,求医看病,进城上市,拉土送肥,运粮拉草……一家有这么一台车,一个生产队有这么几台车,那就什么事情都不愁了。
   记得叔伯家二姐出嫁时,是个鲜花盛开的春天。那时我才八九岁,虽然正赶上三年困难时期,但村子里最大最喜庆的事莫过于谁家的姑娘出嫁了,全村人都跟着像过年似的。生产队长一声令下,全队几台花轱辘车一齐出动。那时已不时兴扎大花轿了,人们就把车厢堵头贴上“福”字“喜”字,把马的脖子上戴上一串串铜铃铛。车上除了坐满了穿着花花绿绿的新娘和送亲的人,还摆满了一些红红绿绿包着嫁妆的大包袱。人们坐好后,那赶车的大老板子把手中的长鞭一甩出一个嘣脆的响声,俨然一位极有权威的将军,驱动着五台彩球般的送亲车便款款起动了,顺着道边铺满野花绿草的大道逶迤而去。车上的人也一个个满面春风,笑语喧哗,唯有二姐满脸羞色,默不作声,大姑娘出嫁头一回嘛,但看得出,她那心里是甜甜的。那时我坐在车老板旁边的另一边车板上,为二姐压轿。悠悠然接受春风的爱抚,感受着坐大马车的惬意,之后,还得到二姐塞进兜里的三元压轿钱呢。现在回忆起来仍觉甜蜜而温馨。
   秋天,是农村最离不开花轱车的时候,那遍地熟透的庄稼,收割后都得靠大马车往回拉,这时的马车便忙个不停。那一捆捆谷子高粱,装在车上,熟练的庄稼人把那庄稼捆子装得比车自身的面积要大出一两倍。瞧,他们先在车上绑上长长的挎扛,打下一个宽宽的底盘,然后,再把庄稼捆超出挎扛的面积去摆放,然后一捆压一捆高高地摞起来,直摞得像个小山似的,这时,人和马在这满载的车跟前,已经显得很渺小了。当他们用绳子和绞锥拢紧以后,一声吆喝,马车便缓缓地移动起来,此时的车,在加倍地承受着秋天丰收的分量。我真是又感激这车,又为这车担心,不能压坏了吗?然而,这车是坚固的顽强的,它走在秋天的田地里,大道上,在重量之下,仍然吱吱嘎嘎地唱着以往那支歌儿,只是唱得更成熟了,更老练了,更深沉了。
   到了冬天,人们冬闲了,按理花轱辘车也自然该休息一下了。可它还是得不到休息,因为生产队那个高高的大粪堆上的粪肥,还等着它一车一车地送到田地里去呢,它还得为寒冷的北风吱吱嘎嘎地伴唱着。
   春节一过,花轱辘车又同人们一起欢乐起来。一进正月,村村开始办起了秧歌队。花轱辘碾着地上积雪发出吱吱嘎嘎的响声,拉着一车一车的欢乐,一村挨一村的扭唱。我们这些小孩子常常没有坐车的份儿,只是跟在花轱辘后边跑,好在村与村之间并不算远,一里二里的距离。有时跑累了,心想能让上车坐一会儿,该有多好啊!那时候能坐上一会儿花轱辘车也是一种奢望。偶尔会被心发慈悲的人招呼上车坐一会儿,尽管是在车耳板边上搭上半个屁股,喘上几口匀气,也会乐得屁颠屁颠的。
   爱车也爱坐车,可有一次竟然被赶车的刘大叔考了个张口结舌,满脸通红,这事至今不忘。那是上六年级的时候,自以为知识已经不少,尤其是在那些不大识字的乡亲面前,常常自觉文化不浅,牛哄哄的,用乡亲们的话说翘着一根小尾巴。那次坐在车上,刘大叔不知怎么问起我来,你这么喜欢坐车,我问你什么叫“车”。开始我不以为难,随口答道:“我们坐的不就叫车吗?”谁知道他微笑了一下,又说:“这车,有人、有马、有车辕、有轱辘、有车厢、有车板,可究竟哪儿是车呢?”我一听这话有理,各部位都有其名,可“车”究竟是指哪呢?冥思苦想也无用,只好表示不知以认输。这时,刘大叔清了清嗓,认真地说:“车,就是指挂油瓶的那个地方。”我不解地问,怎么只有那个地方叫车呢。他顿了顿说:“听老辈人讲,车要走起来离不开叫油,叫油离不开油瓶,油瓶又离不开车。”我听了后,觉得虽然刘大叔讲得不那么准确,但我推而想之,这挂油瓶、叫油,以及油润轴转,促其自由行驶,本身是一个运动的过程,这“车”大概是指这个过程吧。要么,现在工厂的机械运转加工零件为什么叫“车活”呢,这“车”不也是个过程吗?
   尽管我坐过很多现代的车,很多的车还相当豪华相当舒适,但是怎么也坐不出家乡那花轱辘的滋味来。那车在平原一望无际的田野上,无论是慢悠悠地晃,还是急匆匆地颠,都是那么的开心,那么的有情趣。
   如今,那种花轱辘车,在博物馆里都很难见到了。

共 256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品读散文 花轱辘车:作品朴实无华,叙述层次分明,文法精通表达细腻含蓄,足见作者老师的写作功底非凡。此作品是一篇回忆文,回味当年东北农村的交通生产不可或缺的工具,花轱辘车。却带着缕缕乡愁,殷殷思念,默默情怀。甜不甜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当然也包括曾经的劳作工具,因为它浸透了人们的汗水,带着人们的期望,淹没于历史的烟尘里,回味起来倍感亲切。推荐美文阅读,欣赏学习作者的一缕情怀。欢迎赐稿菊韵,问候作者,秋琪!【编辑:飞云流瀑】【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00920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飞云流瀑        2020-09-10 18:52:29
  欲领略美文,请打开作品一睹为快!推荐阅读学习!
2 楼        文友:修成国        2020-09-10 19:52:43
  谢谢飞云流瀑老师的的编辑和推荐!乡情浓于酒!
3 楼        文友:叶雨        2020-09-10 21:32:41
  读着修大哥的文,想起了我小时候生产队也有这样的车,我们叫大轱辘车或大眼车。车的前面挂着的叫油心壶,给车轱辘叫油用的。只是没修大哥说的那么豪华,还接新娘啊。这样的车五六十年代在农村真是大派用场呢,秋收的时候装车是个技术活,前后要称头,那样稳当还拉着轻松省劲。赶车也是个技术活,一要驯服牲畜,二要会装车。还真不简单。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4 楼        文友:叶雨        2020-09-10 21:33:47
  修大哥这篇文写得太好了,真实再现了那个年代交通工具的作用,拜读佳作,点个赞!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5 楼        文友:黄金山        2020-09-11 07:31:21
  谢谢花车送来好文章!学习了,问好大作家!
活到老学到老
6 楼        文友:修成国        2020-09-11 13:51:58
  谢谢叶雨社长多番的赞扬和鼓励!原始的工具有原始的意义和乐趣,它虽然笨拙些,但是没有污染。而且也体现着乡亲们的勤劳和智慧。也谢谢黄老师的赞许!我们大家共享秋天的清爽!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