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花】黄土情(散文)
一
神话传说,女娲大神,用黄泥造出了人类,所以老人们常说,人是黄泥做的,无论你一天洗几遍澡,也能在身上搓出泥球来,所以,人死之后,身体总要归还黄土,循环往复,以便再次化人。
中国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也是黄土文明,千万年来,我们离不开黄土,我们感恩黄土,热爱黄土,与黄土有着一生一世的情缘。
我的故乡,在黄河中下游地区,那里的人们从婴儿时期,就受到黄土的呵护。极细极细,干燥的黄河沙土,经过烧热的红砖加温,不凉不热,细如胭粉,滑如丝缎,然后平铺在大红棉布之上,包垫于婴儿光洁柔嫩的屁股之下,即能保温取暖,又避免了婴儿的屎尿之苦。一段时间后换新,到时,拎起布包门外一抖,纤污不染,干干净净。
稍大,就在黄沙地上爬滚,扒沙坑玩沙土,即不凉,也不怕摔伤磕碰,大人尽可以放心,孩子也非常快乐。很多启蒙的技能,不知不觉间在黄土中就学会了。
再大一些,浇水和泥,垒城筑坝,但倒进去的水,总是转瞬即失,那时不知就理,感到很神奇。有时候用沙土团做鸡蛋,铺上旧棉絮做窩孵小鸡。有时候垒蛋成塔,高高的,与小伙伴炫耀,说自己垒成一座高山,往往同伴不认可,说像坟头。一气之下,拿起一个土球,砸向高山,看它轰然倒塌,亦恼亦喜。再不就是纠缠父母,要来两分钱,去走村串巷的货郎小车上,买一种陶制的模具,长二寸左右,半瓦筒形状,里面阴刻着人物,动物的立体图形,我们称之为“模孩”。
还要找一种当地叫做“红胶泥”的泥土,这种泥不太多,一般埋在地下,挖取一些,在锤布石(过去洗衣被用的石头,长方形,平面)或石碾盘上,反复摔打。这种枣红色的泥,特别细腻有粘性,把它做成一个碗状,高举过头,瞄准石面使劲一摔,“砰”的一声脆响,中间鼓开一个蜂窝,像一朵盛开的菊花,我们特别兴奋。
摔打好了胶泥,揪下一小块,使劲压在模孩上,脱模后,就是一个活灵活现的人或动物,然后用削笔刀修整,送到通风阴凉处,阴干,但是,千万不可以暴晒,否则会开裂变形、碎掉。
更大些的时候,会结伙去河边洗澡,打水仗,抓泥鳅。在小河边,水田埂两侧,如果看到圆圆的小孔,从旁边小心地挖下去,没有多深,一条半尺长的金黄泥鳅就得到了,养在罐头瓶中,不用喂食,只需换几次清水,就经久不死,能养很长的时间。
玩累了,浑身上下包括头发全涂满黄泥巴,只露两个眼睛,然后或躺在沙滩上,或手挖一个深洞,把两条腿脚埋进去,既凉爽,又惬意,临到回家时,一个猛子扎到河里,出来时,全身净光,不留一点泥迹。
多年以后,去五大连池火山公园,看他们洗泥浆浴,花钱购买池泥,说是美容护肤,我暗自好笑,这些小儿科,我儿时就玩过,经常玩,而且不用花银子。
二
华北平原的黄土,来自黄土高原,是黄河与风的馈赠。浑浊的黄河水,有“紧沙慢淤”之说,就是流水较急的时候,沉积下来的是黄沙土,流水很慢的时候,沉淀下来的是黏淤土。黏土较沙土肥沃,透水性差,粘性很大,干后异常坚硬。建房造墙,特别坚固。沙土黏土结合才是农作物最好的土壤,被称做“莲花土”也是烧砖制瓦的好材料。
小麦,玉米适合黏土地,花生,地瓜特别喜欢黄沙土,在黄沙地上种的花生,结的又多又饱满,抓住秧苗使劲一拔,滴溜溜一大片,可以鲜吃,也可以盐水煮,生吃甜,水煮的面,满口生香。特别是地瓜,长得又圆又大,我们小时侯,有时悄悄地去生产队地里,扒出几个地瓜,到一僻静处,挖出半湿的黄沙土,两手紧握,弄成一个个土蛋,按圆周垒成窑形,然后,拣些干柴枯枝,点火把窑土烧的发烫、发红,再把地瓜放进去,毁窑埋土,一个小时后扒出来,地瓜不糊不焦,剥皮柔软金黄,咬一口,又甜又香。那时候,我们感觉,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莫过于自己亲手制作的“窑闷地瓜”了。
普普通通的黄土,经过黄河水的调和,巧手的塑造,烈火的炼化,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大汶口,仰韶文化,那些黑陶,红陶,彩陶器具,透着原始先人的智慧和秘密。秦砖汉瓦,大批的兵马俑,都是用黄土烧制的。这些黄土得到升华,具有了灵气,有了生命,能讲出很多黄土地上发生的故事。长大后,我看到过做陶的,一块黄泥,放在转盘上,就凭双手灵巧地拿捏,泥料或高或矮,或鼓腹或收腰,或卷边或收口,变幻莫测,瞬间形变,简直像变魔术,美妙至极,充满着韵律,令人惊奇,令我赞叹。我也试着上手,但怎么也弄不出美来,看来想驯服黄土,也没那么容易。必须与黄土交心交友,必须视黄土为尊为伴,历经长时间的磨合,深深融进去,才能得心应手。
时过境迁,几十年过去了,偶尔回次故乡,一切大变了模样,到处郁郁葱葱,田野绿浪翻滚,小时玩过的风沙土丘消失了,成了果园,盖起小楼,杨柳掩映,梧桐如盖,倒也风光无限。那细如粉面,抓在手里,顺指缝簌簌流下,最后手握空空的黄沙土也不见了,只有村头坑边的那棵老枣树,还残存着过去的沧桑。
最遗憾的是那条小河,基本上已经干涸,大部分成为了耕地,只中间一道细细的小沟,水也黑绿发臭,更没有了鱼儿、青蛙和泥鳅。河边的黄沙土,没有水的滋润,也失去了灵性。
现在的孩子,不再玩古老的黄泥游戏,受到冷落的黄土似乎在沉寂,我也为它惋惜。沧海桑田,世事变迁,情何以堪呢?
黄土养育了人,人们离不开黄土,一撮黄土寄下多少乡愁和思念。曾经有个台湾老兵,手里紧紧握着一个布包,眼中涌出一串老泪,长叹一声,溘然长逝,那个布包里,是他家乡的黄土,六十多年的北奔南走,什么值钱的东西都丢了,就这一撮黄土一直伴陪在身上,布包磨坏好几个,换了好几茬,黄土依旧,心依旧,魂依旧,直到带进棺材里,魂归黄土。
黄土是大地的精灵,黄土也离不开黄河,黄河水是黄土地的灵魂。一片黄土,一旦受到黄河水的滋润,就可以长出参天大树,可以做栋梁之才。就可以结出累累硕果,养活一方人民。
黄土地就像母亲一样,养育,呵护她的子民,保护她的子民,动乱年月,多少人在她胸怀中避过战火和杀戮,多少人依靠她的脊梁驱除来犯之敌。
黄土精神不灭,黄土地永存,虽然我远居黑土地,虽然有的人洋装加身,但依然心在黄土,魂牵黄土。我们都是黄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