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香】黑人白话(随笔)
◎ 《黑人白话》
应当说,余昌兄的朗诵风格既是“角色声情”,也是“绝色声情”。如此大气磅礴,这般正气凛然!最适合淋漓尽致的表达这种血写的文字和泪浸的故事,有颜色有温度的文字和故事。
◎ 《黑人白话》
且不说王立军何许人也,一个初中文化的公安局长竟然能在二十九所高校兼职任教,这就足以让我们的教育界蒙羞受辱。在一种非学术非常规非典型的利益交换中,这位有权有势的公安局长像个大头大肚的嫖客,而那些心怀不轨的高校不是承欢献媚的婊子又是什么?更大的耻辱则在于,如此嫖客和婊子,不仅仅是一个王立军和二十九所高校,当下,仕而优则学(者),官而大则教(授)的现象极其普遍。试问,我们还有多少正在台上的局长教授、市长教授、厅长教授、省长教授……是不是也应当进行一次全国性的彻查与考核?如果家属和财产都在国外的官员叫“裸官”,那么,光着身子头戴博士帽、教授帽的这个长那个长们又叫什么呢?想必这个笑话一定会被我们的后人写进《新儒林外传》或是《新官场现形记》或是《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翻开这些故事集、笑话集,里面也歪歪扭扭的写满了两个字:无耻。
◎ 《黑人白话》
一年有春、夏、秋、冬;一天有早、午、晚、夜;一生有少、青、中、老。我们只管循序渐进随其自然便好:该跑则跑,该走则走,该坐则坐,该卧则卧。如此生命好似琴棋书画而张弛有度,这般生活如同诗词歌赋之抑扬有节。人生,就是一首按照“四四三三”或者“四四四二”分配段落的十四行诗。
◎ 《黑人白话》
坏情绪是心魔,好情绪是心花,无情绪是心死。
◎ 《黑人白话》
大智慧者从不耍小聪明。
◎ 《黑人白话》
较真的结果往往卡壳。
◎ 《黑人白话》
和刘齐做工友,总会有酒喝;和刘齐做学友,总会有传说;
和刘齐做文友,总会有采访;
和刘齐做酒友,总会有屁嗑。
◎ 《黑人白话》
为何孤独?因为无法爱自己。为何无法爱自己?因为深刻、诚实和执拗。为何深刻、诚实和执拗?因为孤独。
◎ 《黑人白话》
电影演完了,电影院里仍然鸦雀无声。每个观众都有自己的心声。黑人的心声不是“八百壮士”,而是“四百冤魂”。八十三年前,黑人的外公外婆和妈妈都在上海见证了这段屈辱而悲愤的历史。阴阳两隔的苏州河两岸,一边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一边炮火硝烟,血肉横飞。这也是影片给予黑人内心深处的最大震撼。于是想到今天莺歌燕舞、嵌玉流金的渤海之滨,黄海之滨,东海之滨,南海之滨……最可怕最可悲的不仅仅是战争距离我们并不遥远,而是麻木和怯懦仍在我们身边。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八百壮士还是四百冤魂都对我们有着巨大的心灵警醒!
◎ 《黑人白话》
应当说,余昌兄的朗诵风格既是“角色声情”,也是“绝色声情”。如此大气磅礴,这般正气凛然!最适合淋漓尽致的表达这种血写的文字和泪浸的故事,有颜色有温度的文字和故事。
◎ 《黑人白话》
黑人白话,说的都是心里话,无论对错,都是真话。随时随地的说真话,的确有利于身心健康。
◎ 《黑人白话》
交朋友,首先要看他对父母如何?好朋友,起码要看他对老师怎样。黑人从小到大到老,一直都有恩师在上、在前,这是人生的幸运之一。红旗幼儿园的李老师、张老师,建设小学的莫老师、史老师,红旗小学的赵老师、许老师(还有音乐老师张春生、大队辅导员胡润泽),十二中学的佟老师、耿老师(还有宣传队的李老师、马老师),辽宁大学的申老师、乔老师,还有文学启蒙的沈任民老师、康启昌老师,还有合唱艺术的曹丁老师、张琨老师,当然,还有当年纺织厂军工车间的侯云华师傅、王国忠师傅……黑人何其幸运!适逢教师节来临之际,遥祝天上人间的各位恩师幸福安康,快乐永远。黑人徒有文学教授的职称,无一弟子学生,若有来生,一定做个名副其实的老师——园丁心田上,桃李满天下。那时,我也可以对自己说或者听学生唱:节日快乐!
◎ 《黑人白话》
日前再次被朋友误读,而且意见很大。但是黑人继续坚持不解释原则(如果解释,还会把另外一个朋友装进去)。昨晚,那位一直生我气的朋友突然说了句:对不起,是我误解了你。听这话,黑人心头一热,于是更加相信时间和缘分。尽管现实生活中这样的道歉和复原少之又少,但是也让黑人坚信“不解释,一切交给时间”的正确。除了时间,还有缘分——真朋友,不会走散;走散的,必有缘由。
◎ 《黑人白话》
一般说来,作家没有资格谈论自己的作品,却最有资格论述文学的创作。在这些顶级作家的写作建议和人生观点中,黑人更喜欢有关散文随笔的写作体会,特别是培根的一句话让《黑人白话》的作者精神大振:“写下即时的想法。那些不求自得的想法往往最珍贵”。我的《黑人白话》应当属于这样的随笔写作公式:即时的想法+不求自得的想法=最珍贵的想法。
◎ 《黑水白沙》
十多年前,黑人在辽宁博物馆里拜读一位文博大家的诗与字,更敬佩他的事与志。后来我们果真成了师生加朋友,受宠若惊,继续读他的诗,看他的字,学他的风范,听他的故事。当然,心里也很想请他一幅字,但始终没有说出口,觉得越是朋友越是要懂得尊重和珍惜。世上有一种欣赏,叫做仰读和眺望,不攀附,不凑趣(特别是当彼此差距很大的时候),而把爱戴深深藏在心底。说到底,黑人不喜欢那种开口就求索于人的“实在人”。君子之交,清清淡淡也。苏东坡说:人间有味是清欢。而在黑人看来:人间挚友是清交。
◎ 《黑人白话》
忙忙碌碌的为别人不错,安安静静的做自己更好。最近,更有感触。
对于李建新与汪曾祺三十六年未有一面一字的“神交”乃至心灵意义上的“深交”十分感动。一个作者,生前身后能有一位如此虔诚的读者和勤勉的编者,也就足够了。黑人一直喜欢汪曾祺老先生的文字,如今更喜欢《汪曾祺别集》之李建新的执著“愿力”。所有人,只有在爱他的人心里获得永生。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