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采】恐惧,成为一种力量(情感小说)
01
我又从梦中惊醒。
梦里,我游到了海边。暗黑色的天幕像一片汹涌澎湃的大海,一轮硕大而又明亮的圆月,孤单的沉浸在那片海里,与下面真实的海面上倒映着的月影遥遥相对,让人分不清楚哪里是海,哪里是天。海岸边,一块黑黢黢的礁石呆呆地静默着,忍受着巨浪时不时发起的冲击。巨大的浪涛拍打着礁石,发出哗啦啦的声响,排列成一串单调的节奏。海水里,有一支树杈,漂浮其中,随波逐流;海面上,有一只海鸟,挥舞着翅膀,在巨浪里飞翔。我心疼起那只海鸟来,它应该是飞累了,想在礁石上找个地方歇歇脚。只是可惜那些折磨人的波浪,总是不知疲倦地前来骚扰。于是海鸟只能迫于无奈地在海浪中来回穿梭,翅膀上溅上的浪花,像是一颗颗眼泪。
我已经过了做梦的年纪,但是还没有燃尽的“教育梦”让自己每天挥舞手指,在键盘上敲击。可惜读者不多,每天的忙碌让自己的睡眠越来越少,而身边的质疑声却越来越多。
“把那段文字删掉——我们的官司输了,不能让校长们知道。”
“你洗白自己有用吗?这事再委屈也得你来顶。”
“我也有难处,你的工作暂时没法安排。”
“官司打到高院了,咱们输的再委屈也得给钱。给钱就得追责,你就是渎职。”
“故意输?谁都看的出来,可谁敢为你说话?我们连上诉的权利都没有了。”
“死路一条!冤假错案有的是,认了吧!”
……
感觉着自己滚烫的体温,望着桌角那本熟悉的书,起身,光着脚,轻轻把门带上。客厅飘窗上摆着精致的花盆,盛着蓝莹莹的液体,里面生长着一株高挺的植物,顶端托着红彤彤的花束,整个植物散发着幽幽的暖光。借着月光,把书翻开又合上,宛如触摸一颗跳动的心脏。
02
我意识到,自己陷入了极度恐惧之中。
恐惧,一种人类及生物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这样定义恐惧:因受到威胁而产生并伴随着逃避愿望的情绪反应。
我受到的威胁是什么?
我想逃避什么?我逃避的了什么吗?
我需要逃避吗?还是需要让“权力者”知道实相?
昨天,得到准确信息:“你还有10个小时的申辩时间。”这一天,是星期日。
第一个想法:离婚。
第二个想法:住院。
第三个想法:把家里值钱的东西全部搬走。
第四个想法:把银行卡全部清零。
恐惧,一种原始的不安,让自己的心跳突然加快。我意识到,那是让我与自己相分离的东西。
处理好一切事务,去医院办理入院手续,脑CT、心电图、血压——真的出了问题。
03
我搜索记忆中的画面:
小学一年级,上学路上,有男生往我身上扔石子。一个高个子叔叔拦在我和他们中间:“你就是黑五类的闺女?长得还挺水灵。跟我走,我带你从小道穿过去,他们谁也别想欺负你。”我低着头跟在那人身后,心里噗噗地跳。百米外是片玉米地,胳膊一样粗细的棒子斜楞楞直挺着。那人见我放慢了脚步,用胳膊把我一夹,便往玉米地深处快步走去。我突然一阵眩晕,下意识尖叫起来。还没走远的男生们听到我的叫声追过来,一人手里拿着一块大石头,拼命砸那人的手、脚和脑袋。
我被男生们救下,他们不再喊我“黑五类”。
我蜷缩着身子,望着他们走远,我分明看到了一束光……
我拍拍身上的土,快步撵上他们,我和他们一起上学去。
04
此刻,我需要自己发声。
我去了当地律师事务所,进一个门,又进一个门:“当姐姐的跟你说句实话,你这个案子没人敢接。”
我电话唐山律师事务所,一个朋友律师说:“这个案子有人盯着,别在附近找了,瞎耽误时间。”
我从网上找到一个北京的金牌律师,她听完我的陈述,说:“这是新官场现形记。”
她帮我找来一审、二审、终审的电子档案,为我分析案情,告诉我案子的蹊跷之处:一是改了一个时间,二是加了一个逗号。
“结果呢?”
“你渎职!”
加个“逗号”,所有责任落在我一人头上,聪明之举。“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这是从事教育装备工作我给自己定下的信条,前面还有一条:“与钱绝缘。”这个逗号,我心安!
改日期?这可是政府公开采购,合同日期往前改一个月,履约期内甲方放弃追责,可不是“渎职”咋的?太聪明!可是,这也能改?得多少人帮忙?我心焦起来。
“你把手头的原始证据发我,我给你找 ‘说话\\\'的机会。”
金牌律师发来信息,我一一照做。
05
周一,8点排队,办好了离婚手续。心,放了下来。
8:30,我躺在白色的病房里。
我的公号被屏蔽。我的邮箱被非法进入。我的电话被停机。
纪检的人没来。时间,被“争取”下来了!
我把所有原始证据做了公证。
我开车去找“人”证。一个。两个。三个。顺利!
一辆红色的轿车尾随,又换成一辆黑色的。
06
我去找局长:“为什么把我推出去?”
局长一夜白头:“我是被告,这事与你有啥关系?”
局长已被罢官,一任班子退的退,辞的辞。
07
医院,我对面的病室住进来熟人,他示意我不要说话。
我会意:他是被派来监视我的。
08
北京某报登出一则消息:
经查,自2015年9月起,凡有“孙彩文,情况属实”字样的文书均属伪造,孙彩文本人不予承认,并依法追究法律和经济责任。原因如下:1.2.3.
终于,以这样的方式公开了实相,我作为重要证人,被“保护”起来。
三年,打到高院的案子,放入“70年大庆特涉案”。
批示:此案关闭,地方协调。
09
漫长的等待并非煎熬,恐惧,成为一种力量。
丹麦宗教哲学心理学家、诗人、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索伦•克尔凯郭尔(Soren Aabye Kierkegaard)把恐惧和绝望等内心体验看作是人的内在性开启的关键,“而内在性的开启意味着个人精神的觉醒,这一觉醒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个人已经感到需要去面对自己。”
怎样才能鼓起足够的勇气呢?有三种方法:
一是同启发、引领我们的心灵导师相遇。导师的力量在于它能唤醒我们内心的真谛,能够发现人性的光辉,重建我们的信心;
二是与他人相遇,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
三是进行内心自我对话。读书、静思、散步,让自己的安定下来。
事实证明:当具有坚定的信念支撑时,你会有足够的勇气全身心投入,帮助自己,也给世界带来光明和生机。
10
9月的荷塘,一片生机盎然。
吴老师打来电话:
“彩文,你是不是走出来了?”
好久没有听到这轻灵的声音了。心里的委屈、失落、孤独,一下子烟消云散。原来,心灵只能靠心灵来感召。
“你可以把自己的这段经历写出来,你心底的那份安定也许会启迪更多的人。”
或许,内心还有顾虑,或许怕伤害到无辜,也或许,觉得人性的这份良善是真正的护身符,应该让更多良善的人看到这一束亮光!
风中,荷叶把雨滴洒落,我捧在掌心,辉映夕阳,剔透晶莹。
“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自己的心灵。”我劝慰着自己。
我从恐惧中走来,在最艰困的时候,学习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在沉默的背后,学习聆听他人的声音;在机会来临的时候,学习发出自己的声音,让世人听见实相的声音。
真实的声音,能在心灵深处产生共鸣。那时,人性中许多的缺憾和不足会变得可爱与可亲;那时,恐惧将成为一种力量;那时,经历会成为自己最宝贵的财富。
感恩,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