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花】我为初中老师画像(散文)
我的初中三年是在句容磨盘中学上的,那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农村乡镇中学,但我深深热爱着她——我的母校。当时的教室只有三排平房,简陋而拥挤,可敬可亲的老师,活泼可爱的同学,为这所乡村中学增添了温暖。弹指一挥间,毕业已三十多年,学校早已拆除,但老师和同学的身影仍徜徉在我的梦里。曾经的琅琅书声醉了晨曦,绵绵叮嘱温柔了夕阳,老师的谆谆教诲在教室里回荡,同学们的矫健英姿在操场闪耀光芒……一幕幕场景,一个个镜头,构成了豆寇年华最绮丽最生动的画卷。
一
初中时我很幸运地遇见几位擅长教学、待人真诚的恩师,他们给我留下的印象铭心刻骨,今日落墨,我来为他们一个个素描吧。
语文大张老师是一位中年人,身材高大,“国”字脸,两道浓密的剑眉,留着短短的胡茬,一双眼睛炯炯有神,犀利无比,仿若能洞穿人心,看学生时不怒而威。每次语文课的铃声一响,班上立刻鸦雀无声,连最淘气的男生也正襟危坐,等待老师进课堂。
他博览群书,文学底蕴厚重,一开口说话,就让人忍俊不禁,因他不会说普通话,用极其正宗的河南话讲课,我家乡这一带好多人的祖辈从河南迁徙而来,所以河南方言在这里很流行。他这样介绍“杜甫”其人:同学们知道“豆腐”是什么人吗?他是唐代的诗圣。惹得同学们哈哈大笑,他也跟着笑,一改往日的威严。提到“鲁迅”时,他表述如下:“篓迅”很厉害的,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如此介绍,是不是有改名换姓的嫌疑?尽管如此,他上课是出了名的严谨,对学生非常严格,没有人敢走神、发呆,哪怕听不懂也得表现出凝神屏气之态,真的为难那些后进的同学了。
他教我们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先是引领我们初读感知,再声情并茂地朗诵,把周瑜的绝代风华、小乔的沉鱼落雁之貌描述得令人心驰神往、如痴如醉,直想坠入时光隧道会一会古人,那将是多么曼妙啊!大张老师还穿插几个《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以加深我们对时代背景的知悉,对人物形象的了解,这样也有助于理解这阙词的意境以及词人表达的情怀。我们学起来深感情景交融,诗意盎然。老师的讲解太引人入胜,课后我很快借来《三国演义》一睹为快,从此阅读名著的兴趣一发不可收。
他讲少年闰土看西瓜刺猹的情节时,引领我们进入情境:月光下,海边的沙地上是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闰土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用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他声情并茂地讲解,还手舞足蹈地比划,把闰土的俊朗机智灵活可爱的形象描摹得淋漓尽致,课堂焕发活力,生动有趣,其乐融融,至今如电影回放,历历如昨。
在作文评讲课上,他曾把我的作文当作范文读给全班同学听,依旧是方言朗读,听起来格外亲切悦耳,我那个乐啊,脸上笑容飞扬,心花也同时怒放。一个很有意思的老师,首先是走进同学的心间,他以其才华和对孩子不吝鼓励的情怀,让人每每想起还温度如初。
二
数学小张老师二十多岁,年轻英俊,中等个子,方脸,眼神亲切中不失严肃,任我们的班主任。虽是代课老师,但他丝毫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凭着极其负责的敬业精神,有条不紊地管理好班级,胸有成竹地为我们上好每一节课。他特别注重说清算理,将代数的抽象与接地气的生活相结合,化难为易,直至大家听懂为止。课后还找我们谈心,了解我们的思想动向,及时答疑解惑。在小张老师的精心管理下,我们班学科成绩及其他各项工作都排在了年级首位,全班同学豪情满怀,平行班同学都对我们班艳羡不已。
我那时很胆怯,不敢举手发言,老师热情地鼓励我,让我大胆表现。上课时他总是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我,我觉得不跟老师互动、回答问题,简直就是亏欠老师,于是我尝试举手发言,如回答正确,他会用最美好的词语夸奖鼓励我;如回答有误,他会帮助指正,并在课后将我叫到办公室,问我究竟懂了没有,我很感动老师对我的关怀。
有一次他组织我们全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即去学校所在的村上帮忙移蚕。我们到了养蚕的地方,一个个宽大的簸箕上面爬满毛茸茸的白色的小小蚕儿,正在贪婪地享用着绿油油的桑叶呢,我们的任务是将蚕移到空着的簸箕上,便于养蚕的主人清理之前簸箕上的蚕沙。我看着那些软软的蠕动着的小东西,整个人都不自在了,因为我从小都不敢与任何虫类接触,尤其是这类软软的蠕动着的昆虫,更是犯恶心,何况我还有过被毒虫叮咬受伤的经历,所以遇见什么虫都退避三舍,但同学们似乎都从容淡定地捏起再放下,个个云淡风轻。
当时那场景,就我杵在那儿,似不和谐的音符,蹦出了五线谱之外,整个傻瓜一枚不知怎么办才好,小张老师发现了我的尴尬,快步走到我的身边,声音暖若春风:“别怕,它不咬人,是个小可爱,我们一起来帮它们搬个家吧。你看它现在的样子是不太养眼,可未来它会吐丝织成锦裳羽衣,会蜕变成蝶,你还觉得它难看,触碰它会感到恶心吗?”这番话字字入心,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说罢,他捏起一只蚕儿,再轻巧地放下。他的双手犹如两只小船,蚕儿温顺地躺在船里,轻盈划动中蚕儿从此岸渡向了彼岸,他的笑便是水中层层漾开的温情的涟漪。
这份美好与从容感动着我,也改变着我。我开始学着老师的样子,在一片碧绿中轻托起一点白,凉凉的,像一片雪花,任它偎依在我手中,我再也不觉得它有什么别扭,倒觉得它充满了灵性,仿若跟我对语,感谢我帮它运到另一个天地中快乐地成长。我托起一只又一只,看它们绵软地躺在另一个簸箕里,想着未来的它们会吐丝织成华衣,会破茧成蝶,会实现生命的蜕变,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小生灵啊,我瞬间喜欢上它们了,它们是那么地美丽、可爱,给了我人生有益的启迪。小张老师看着我移蚕的动作,看着我愉悦的神情,开心地喝彩:“就这样,棒极了!”
小张老师还是个文艺青年,擅长吹奏笛子呢,有一回班上举行庆元旦活动,他为了活跃气氛,亲自吹奏了一曲《北国之春》,那婉转悠扬的曲调、空灵深情的旋律,让听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曲中意被他演绎得情景交融,感人肺腑,那祈盼早日回到故乡的浓情,对妈妈的绵绵不绝的思念,对恋人魂牵梦萦的牵挂,皆如泉水潺潺入心,荡气回肠。
因为无法进入教师编制,小张老师后来辞去了代课教师的工作,去了一家社办企业上班。我们几位同学毕业后多次去看望小张老师,谈起师生共处的时光,回忆师生情,同学谊,个个都有说不完的话,老师的眼神里依然迸射青春激情,而我们仿若又回到了拔节岁月,回味醇厚,每次都聚匆匆,散依依。
三
给我最多关爱呵护的是英语郝老师,她椭圆脸,端庄清秀,她一笑花就开了,再笑蝴蝶就飞来了。她声音柔美若天籁,课上得特别新鲜活泼。当时刚刚接触英语,完全不知英语是啥玩意。带着无限的好奇心,再加上老师形象有趣地演绎,渐渐地,我觉得英语真是一个新奇的世界。
口语、书面语表达、听力训练、分角色表演、小游戏等,强大的吸引力,磁石一般让我专注力十足,津津有味地听着,还不停地举手刷存在感,郝老师总是喜欢让我回答问题,我的回答也总让她感到满意。记得当时有好多英语句子和短文要求背诵,我都是率先通过。郝老师的课也受到所有小伙伴的欢迎,全班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读初二时,有一回句容县(后改成句容市)举行初中英语竞赛,郝老师选芳、红和我三人参加,我们深感荣幸,同时也压力山大。郝老师对我们信心十足地说:“我们全年级四个班,选三人参加,几位英语老师一致通过,就选我们班的,其他班实在无人可选。”我们一听,兴奋得很。这是什么节奏,这分明让我们肩负全校的英语声誉啊。只有奋力一搏了,别无选择。郝老师做事计划周详,那段时间,她天天在宿舍做晚饭给我们三人吃,饭后别的同学上晚自习,她则将我们三人留在她那儿单独辅导,从单词到句子,再到短文,听力等全面复习巩固提升。吃着老师亲手做的美味佳肴,聆听着老师详实明晰的讲解,我们卯足劲儿往前冲,感觉学英语充实快乐极了,参加赛前培训真是一个美差。我们在悠哉乐哉的氛围中完成了两周的开小灶辅导。
上赛场的那天一大早,郝老师笃定地望着我们,浅笑嫣然,声声叮嘱,期待我们凯旋。我们在赛场保持冷静的思维,自信大胆地答题,用心细心地检查,结果我们真的不负老师祈盼,一周后,分数揭晓,我、芳和红分别获得全县第一、二、九名的骄人成绩,郝老师笑成了一朵花。从那天起,我、芳和红的名字被全校知晓,而郝老师教学业绩突出的美名不仅为全校教师称道,而且很快在社会上传扬开来,她当年还被评为句容县优秀教师。
有一回我在上英语课时,头晕得厉害,不停地咳嗽,郝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下课后,她迅速安排好相关事务,亲自陪我去附近的乡卫生诊所,医生说是受凉所致,得了轻度肺炎,需打点滴治疗。就这样,连续三天,郝老师都陪我去诊所挂水,每次都耗时将近两个小时,我觉得很是过意不去,但郝老师总是笑眯眯地看着我说:“没事的,我过来陪你,才放心呢。以后多多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我用力点着头。在后来的学习中,我愈发努力和用心,因为郝老师暖暖的关爱给了我无尽的动力。
郝老师在她后来所教的班上,多次拿我们几个的表现来激励同学们奋发向上,同学们都以遇到郝老师而深感荣幸,她教的班成绩都很出众。听一个学妹晓丽说她上课容易打盹儿,有一次郝老师走到正在打盹的晓丽面前,轻轻将她推醒后继续讲课,下课后将晓丽叫到办公室,说:“晓丽,抱歉,打扰你的清梦了。上上届有个叫罗莲香的同学,你知道不?她有次上课打盹,我并没批评她,因为她英语学得扎实,但她下课后向我深表歉意,并恳请我给她补上漏听的内容,所以她的成绩一直稳居前列,你的学习有她境界高么,所以千万不能在上课时间会周公啊。”听了老师的话,晓丽再也不敢上课打瞌睡了,成绩一路飙升。
工作多年后,我还保持和郝老师的联系交流。我有时带点老家院子里的梨子、桔子去看望老师,老师品尝着带有泥土气息的乡间果子,胃口大开,开心至极。我们谈天说地,有回忆,有展望。老师已七十一岁,古来稀的年龄,却有着极佳的状态,身体依然挺拔,笑意嫣然,老师被岁月温柔以待了,我觉得很幸福,能继续谛听老师的人生智慧,驱散生活的单调,绝无内心的荒芜。
看,这就是我初中时期印象至深的几位老师,他们或深沉博学,或幽默风趣,或温婉和善,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他们都是我学习路上的引领者,灵魂的塑造者。感恩曾与他们同行,美好永烙于心田。
”我再没有混淆过。还有一次上政治课,政治老师说到了“待人接物”。我举手提问:老师,为什么我经常看到的词语是待人接吻。原来,我把“物”看成了“吻”。政治老师不动声色地说:如果你出生在外国,待人可以“接吻”,不过只能吻手。但是你是中国人,所以只能握手。从此,我的字典里只有“物”,没有了“吻”。“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最美的记忆演绎为最好的传承。为香香的美文点赞,为心灵的工程师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