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恋】六叔的心思(微型小说)
天阴沉沉的,飘着雪花。一辆蓝色轿车,在一间破旧的民宅前刹住车,下来一位身穿黑色羽绒服的中年男子,拎着个食品保温桶朝小屋走去。刚走到门口,男子听见屋内传来一阵剧烈的咳嗽声,他赶紧叩了一下门。
“进来,门没锁。”屋内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
男子进了屋,朝坐在椅子上的老人一点头:“六叔,我来了,顺便给您带来点鸡汤,刚煲好的。”
“来就来嘛,还带啥鸡汤?多麻烦。”六叔瞅了一眼。
男子没吱声,含笑将保温桶放在了桌上:“六叔,您叫我来,有啥事情吗?”
“是这样,永新,我想请你替我到法院去一趟。”六叔说。
“哦,去法院?您这是有什么重要事需要去法院?”永新不解。
“有人借钱一直没还,我想通过打官司讨回来。”
“多少钱?”
“两千。”
“两千?为这点钱打官司?”永新一楞。
“虾米再小也是虾。这人借钱,借了十六年都没还。”六叔忿忿道。
“有借条吗?”
“有,否则我也不会打官司。”六叔说着,缓缓来到床边柜旁,从抽屉里取出一张纸,递给了侄儿。
永新摊开一看:哦,原来是一位叫朱大福的人,于2001年9月26日,向六叔借了两千块钱,保证三个月内还。借条虽有些皱,但上面的字迹清晰可见。他略思索了下,朝老人抬起头:“六叔,当年他为啥要跟您借钱?”
“他说有事急用,可拿了钱后就没人影了。”六叔憋气道。
永新心想,两千块钱又不是啥巨款,有必要玩失踪吗?不会吧!他困惑地看着六叔:“难道他居无定所?”
“不,他有房子也有家室。”
“那您应该去找他呀!”
“原先我一直没找他,因为不好意思。但左等右等不来,一直等了他半年也没见人影,我就去找他,可没想他居然搬家了,不知道搬哪儿了。”六叔叹息道。
“您问过他所在的居委和派出所吗?”永新问。
“当然问过,都不知道,因为他户口不在那。”
“他人品怎样?”
“人品没问题,那借条还是他硬写给我的呢!我就是不明白,他为啥不打招呼就突然搬走了?”六叔眼睛里冒着火。
永新有些懵懂,拿着纸条陷入了沉思。六叔是他亲叔,年近八十,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未婚,且体弱多病。父亲生前曾嘱咐他,要多多关照六叔,他也是这么做的,一直对六叔很好。但今天,他觉得这件事情有些棘手,不太好办。
“永新,你想啥呢?是不是感到为难?如果为难就算了,我另外找人。”六叔又咳嗽起来。
“不不!六叔,我是在想,这钱按理应该讨回来。但真要为这点钱打官司,您得花不少精力,如果再请个律师,还远远不止两千块钱呢。”永新委婉道。
六叔举手微摆:“账不能这么算。晚报曾经刊登一条新闻,说有一位卡车司机,为了一百元的罚款,和交警打了两年的官司,花了不少钱,但最终还是赢了,你说值不值?”
永新挠着头,勉强一笑:“那好吧!既然您都这么说了,我就按您的意思去办。”
六叔大悦,拍了拍他的肩膀。接着,老小又聊了些其它事情后,永新告辞了。
永新去六叔那里,他妻子是知道的,所以一回家,妻子就盘问起来。永新实话实说,妻子一听,立刻沉下脸来:
“你这不是吃饱了撑的?为了这点钱替他东跑西颠的,不花时间和精力吗?万一官司打输了,到时候他哪根神经搭错,还要上诉中院怎么办?你再替他跑腿?”
永新本来就不情愿,经妻子一点拨,心想:对呀!我干吗要去蹚这浑水?万一办不成,鱼没吃着却惹一身腥,太不值得。所以,他眼珠一转,计上心来。
过了一个多月,永新又去了趟六叔家,将一只厚厚的牛皮信封放在桌上:“六叔,这是三千块钱,是朱大富给您的,其中一千块是利息。”
六叔困惑地看着信封:“法院没开庭,就把案子结了?”
“情况是这样:我将您的诉状上交没多久,法官通过层层查找,终于找到了朱大富。通知他到法院来,他没赖账,当场就将钱拿了出来,所以这事情就算了结,没必要再开庭了。”永新煞有其事地说。
“那他人呢?怎么不来见我?”六叔追问。
“嗯,他说他没脸见您。”永新搪塞。
“不会吧?我了解朱大富,他至少会给我来个电话。你是不是怕麻烦,故意编个故事诓我?”六叔疑惑地看着侄儿。
“我没诓您,真是这么回事。”永新争辩,却不敢看六叔的眼睛。
“那好。我问你,朱大富长什么样?是胖还是瘦?”
“这……”永新噎住了,脸色微红。
六叔啥都明白了,他失望地捂着脸哭了起来:“朱大富是我最好的战友,我们曾经共事几十年,回沪后也常来常往,可自从那次借钱后,他再也没来过。都十六年了,我太想他了,不知道他现在过得怎样……说实话,我不是为了这点钱,我只是想通过打官司找到他,跟他见见面,好好聊聊……”
说着,六叔突然起身,来到侄儿面前“噗通”一声跪下,声泪俱下道:“永新,我是快入土的人了,你就帮叔这一回吧?我实在没招了,再找不到朱大富,我脑子都快崩溃了。”
永新羞愧难当,慌忙将六叔搀起:“对不起,我不该对您撒谎。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我一定帮您找到朱大富……”
其实,永新连法院的大门都没跨过,他自以为六叔纯粹是为了钱,只要给钱,肯定能瞒天过海。却没想到六叔竟然“醉翁之意不在酒”,打官司只是寻找战友的一种无奈之举。他心灵被深深触动,于是对这事格外认真起来。他不再采用打官司的方式,而是将六叔的事情及朱大富的照片,通过网上发帖的办法散发出去,一传十,十传百,像蜘蛛结网越结越宽。经过一段时间的网络传递转发,终于有一天,永新接到一个陌生女子的电话:
“你是在网上寻找朱大富的人吗?”
“不是,我是发帖人,请问你有啥事情吗?”
“哦,我是朱大富女儿。我将你发的帖给我爸看了,他很激动,却不能说话,只会哭。”
“怎么就不会说话了?”永新纳闷。
“我爸早在16年前,因患喉癌动了大手术,喉咙废了。”
一听这话,永新惊呆了,他连忙问:“那朱大富当年借钱,是不是为了治病?”
“是。因为住院押金和自理的费用,就要3万多元。后来,我父母不得不将房子卖了,搬到了乡下。”
“朱大富现在怎样?喉癌没问题了吧?”
“喉癌没问题了,但去年又得了小中风,走路歪歪斜斜的……”
永新真没想到,结局会是这样的,他握着手机,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第二天一早,永新陪着六叔,开着轿车,直往朱大富的乡下驰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