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北京,我来了(散文)

编辑推荐 【流年】北京,我来了(散文)


作者:孙兴盛 布衣,131.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42发表时间:2020-09-17 21:08:39

孩子们多次说陪我和夫人去北京看看天安门,再登八达岭长城,甚至尝尝北京的烤鸭,吃一碗北京的杂酱面。可是,每次说完,我都摇摇头拒绝了。因为北京天安门经常在电视上看到,再说,北京无非就是一座大城市么,大城市又不是没见过,除了高楼大厦,就是车辆穿梭;除了红男绿女,就是人流如潮。与西安没有两样,不看也罢。不过,这次北戴河之旅,返程必须经过北京,而且要在北京倒车,这就给我们带来了非游北京不可的大好机会。不去也由不得我了。
   2016年的9月1日是个应该纪念的日子——我和夫人终于亲临现场、亲眼看了一回心目中最景仰的北京标志性建筑——天安门。
   早晨坐动车从天津出发,二百多里路程半个小时就到了。送我俩到北京的老张,领着我们倒了两次地铁,一出站门,就是天安门,我们的脚步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节奏,向那神圣的殿堂急行。可是,麻烦的事情来了,一连串的安检,过一道再过一道,安检人员甚至要我把手提包打开,将里面的笔记本和其他书籍拿出来,一页一页翻阅,在他们认为“确实安全”、不会包含“任何隐患”后,才同意我们过去。
   正在不解,老张告诉我:“这是例行检查。只要进入天安门前边及其对面的广场,就必须检查,任何人也不能例外。”
   我在心里说,这一点就和西安不一样啊。经过反复检查,终于站在天安门西侧,连忙掏出手机“咔嚓咔嚓”一连拍了两张。然后走过金水桥最东边的一座桥,去游览故宫。
   游览故宫是亚玲安排的,说我俩年龄大了,也许今生今世就来北京这么一次,故宫必须去看,不看会后悔的。因为回西安的车票订在下午五点半,有充裕的时间游览,老张就领我俩向故宫的方向而来。
   又是安检。
   老张替我俩买好参观票,跟着人流一步一步挪进了午门。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地看到那硕大无比、厚得出奇地钉了黄铜泡钉的大门,还有脚下那被游客蹭得发亮的条石。历史的厚重感忽然从天而降,沧桑感同时涌上心头。
   走进一重门再走一重门,眼前虽是一个偌大的广场,然而广场后面出现了电视上经常见到的金銮殿,在清晨金色太阳映照下,向四周喷射着万道金光。这是明清两代皇帝日常上朝议事的地方,红墙琉璃瓦,庄严、肃穆、高大、伟岸、辉煌,这些常用的名词立即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我和夫人走上一级又一级台阶,挤到太和殿门前,谁知六个门口都拥满了人,外国游客不少,都拿起长枪短炮对准了金銮殿上皇帝临朝时正襟危坐的绣了龙图案的金色龙椅。龙椅两旁是高大的朱红龙柱,上面雕刻着栩栩如生的金龙,龙椅的上方屋顶,描绘着一条金色的巨龙,口含龙珠……这一切,都应对着民间传说“皇帝是真龙天子”。我不想干扰别人的游兴,从侧旁拍了一张龙椅就退了出来。
   参观完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后,我们就来到皇帝一家人特别是宫娥妃子们居住的后宫。进入后宫,我思绪万千,想起清朝后宫争斗的故事,于是那刀光剑影、互相残杀的一幕幕情景如在眼前。啊,这看似庄严神秘的紫禁城,不知上演了多少悲喜剧,不知道有多少屈死的冤魂!
   游完御花园,我不想再转了,走出紫禁城的想法油然而生。几乎是立刻退出这阴风袭人、令人压抑的地方。直到走出东华门,我才长长地嘘了一口气。
   街道上又是一片繁华,车辆穿梭,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店铺门面琳琅满目。随便走进一家小吃部,正好卖的北京杂酱面,虽然不怎么正宗,为了赶时间,两人匆匆吃完饭,就向天安门广场踅来。又是安检再安检,然后进入向往已久的天安门广场。刚才还压抑的心情豁然开朗,呀,天安门广场好大啊,脑海里立即翻腾起久存在知识库里的一句话——这里是全国最大的广场,自从开国大典那天起,她就名扬中外了。
   站在广场上,面向北方,当我把敬仰的目光对准天安门城楼的时候,换了人间、天翻地覆、国富民强、经济飞跃这些新名词又在大脑里盘旋。老张看出我兴奋的心情,要给我和夫人拍几张照片,我欣然答应,于是就有了在天安门城楼前的合影,有了升国旗、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处的照片。用瞬间的闪光攫取和记录了我和夫人今生今世曾经到过北京、见过天安门的事实……
   北京,我来了,七十多年的夙愿终于得以实现!天安门,我看见您了,1949年10月1日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发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的声音,今天我终于真真切切地听到了,再一次听到了那永远难以忘记的声音……
   天安门,走过几百年的浮光掠影,走过屈辱,走过苏醒,从中国历史最深处的煎熬中走出来,昂扬着东方大国的自尊和自信!站在广场,我自信地感受到,天安门是有灵魂的,这是中华英烈赋予的灵魂,这是中国复兴的灵魂!这是中华民族腾飞的灵魂!
   离开见证新中国一幕幕历史的天安门广场,离开雄伟壮丽让人肃而起敬的天安门,我流连忘返,一走三回首……

共 191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北京,我来了》一文书写了2016年9月1日,作者和夫人在朋友老张的引领下,游览了北京故宫,天安门。对于作者来说,通过电视对北京已经相当了解,他一直认为,这里并不需要来。借着旅游路过的缘分,他来到这里,真切地走入北京后,他才意识到,之前对北京的认识是片面的,只有身临其境,才可以真实地感受到,北京之所以为首都的缘由,她实实在在地承载了中国的历史。离开时,作者满怀着的,是对北京的敬爱和流连,他一步三回首。如此收尾,凝练却又深切地道出作者对北京的浓厚情感,同时,也具有强烈的代入感,让读者也心生向往。佳作,流年推荐赏阅!【编辑:平淡是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20-09-17 21:10:05
  前天刚刚去了北京。骑车路过天安门,真的是满心的敬仰,只有中国北京,才会带给我们如此的骄傲和自豪感。祝福。
2 楼        文友:清波泛舟        2020-09-19 21:27:48
  行走着,写作着……可贵的一种精神!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