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看点】孔乙己(随笔)

编辑推荐 【看点】孔乙己(随笔)


作者:宇の航 进士,6719.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97发表时间:2020-09-19 05:54:53

【看点】孔乙己(随笔)
   孔乙己是个读书人,也始终没有放弃读书人的姿态,穿着长袍是来彰显一种仪式感,这种仪式感挺像西藏人的朝拜。如果没有这些外在的仪式感,又如何体现内心的精神需要呢?孔乙己没有考上秀才,单以考取秀才而论,其难度恐要远远超过而今的硕士。他没有人脉,加上没有资本,幸亏会写字,帮人抄抄书,却也只能够他活。如今很多毕业的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一个符合自己兴趣的生存状态,在社会弥留很久之后,被迫的转型,远离自己的初心,这个过度的心态和孔乙己极为相似,只不过孔乙己有点固执。鲁翁隐身在小说之外,一般以少爷的身份存在,多少在教育资源上,孔乙己是望尘莫及的。孔乙己酸腐,但不是什么坏人,也没有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儿。因为没钱买书,被人打断了腿,上层人看不起他,下层人也取笑他,他真是很尴尬的存在。
   孔乙己毕竟有精神家园,也许这个精神家园在别人看来没有什么用,好比你写了那么多稿子,你的朋友和家人,却是以稿费来评价你的成功。我们这个社会对成功的标准太单一,他也确实有点不务实,不务实的过分就是脱离现实地活着,但是太务实的过分就是急功近利。他没有什么体力,脱下长袍又能做什么呢?最后还是得帮人抄抄书,谁能给他是一个好建议,如果剥夺他对读书人的追求,恐怕还不如死了。鲁翁讽刺的是科举制度,对于孔乙己这样人的毒害,他只不过是万千读书人中的一个,是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这样一个动荡的社会背景下造就的小人物,他深陷科举的泥淖,却没能力自救。
   在那样新旧交替的时代,对鲁翁来说是个迈向新生活的一个窗口,虽说家道败落,但是还可以去留学的。对孔乙己来说,无疑是一场噩梦,他没有渠道了解新的思想,也没有资本留洋。范进中举疯了,他听到科举废除后可能也会疯掉,鲁翁没有写他会不会去赶考,也没有那句段落表示,他读书就是为了获得功名,何况那“茴”的四种写法也不是八股考试的范围。他就是一个纯粹的读书人。知道“茴”怎么写,比吃茴香豆还高兴。可惜是那个时代没有人愿意分享这种知识的快乐。
   斯文扫地的年代,“茴”的四种写法换不了什么钱,也得不到人的尊重,孩子们把茴香豆哄抢一通,在笑声中走散了,留下一个落寞的身影。孔乙己如果生活在当下,可以当个《说文解字》的编辑,再去百家讲坛讲讲汉字的来源,在知乎网回答回答相关问题,开个专栏写点什么,其传统的文化水平远超一些大学教授。在那个时代,孔乙己很像是一个穿着破衣烂衫的民工,隔三差五到图书馆看书;很像是一个蹬着三轮车收破烂的,没事还要读一读《白鹿原》。在有些人的眼里,民工是不配去图书馆的,收破烂也不配读《白鹿原》,没有获得相应身份的孔乙已,也是不配读书的。
   孔乙己不那么走运,但是精神世界没有一贫如洗。读书不一定为了发表多少文字,不一定为了获得多少稿费,甚至不一定要闯进作协队伍,知道“茴”的四种写法,也可以是读书的乐趣,孔乙己这个人物如今依旧是一个笑料,因为这个世界崇拜的是世俗意义的物质英雄。
   (编者注:百度检索为原创但非首发)

共 122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孔乙己是鲁迅笔下塑造的一个悲剧可笑的人物,但是他的可笑却透着一股那个时代的悲哀。他虽然读了不少书,却连个秀才都考不起,只能以帮人抄抄书来挣点辛苦费来换点酒喝。他穷得没钱买书,未经他人允许拿了别人的书来读,却又被误认为“偷书”而挨了一顿胖揍。他虽然懂得“茴”字的四种写法,却没受到他人的赏识。在那种时代背景下,孔乙己注定是个悲剧性人物。鲁迅不是以嘲笑的姿态塑造孔乙己的,而是同情科举制度下更多的孔乙己。文章亦庄亦谐,值得一读,极力荐赏。【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20-09-19 05:56:58
  孔乙己虽然物质贫穷,但却精神富有,只是有些不走运而已。欣赏了,问候宇@航老师。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