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暗香】穿越千山万水,回归灵魂故乡(散文)
让我所有的诗歌,聚集起不同的调子,在我向你合十膜拜之中,成为一股洪流,倾注入静寂的大海。
像一群思乡的鹤鸟,日夜飞向他们的山巢,在我向你合十膜拜之中,让我全部的生命,启程回到它永久的家乡。——泰戈尔《吉檀迦利》
近日有幸被乌老师邀请,参观我们聊城市的《成无己纪念馆》,心里非常激动。走进干净整洁的院子,迎面一高大的汉白玉像,简约素朴,一手执药壶,一手执经卷,和蔼地望着参观的人群。他就是我们聊城宋金名医成无己,穿越千年旧时光,他的著作《注解伤寒论》已走进高校中医专业的课堂。这些珍贵的经典著作,是成老先生一生从医的经验积累的全部心血,是他不朽的堪比日月同辉的民族魂魄,历经数年被还原被发掘,终于魂归故土。
一
出生于聊城市洪屯镇成庄的成无己,少年天资聪颖,博闻强记,在孔孟之乡著称的齐鲁大地上,亦怀满腔爱情激情,立志作官造福一方百姓,为国分忧。他那时就在本地小有名气,一家子在聊城西北隅开设闻名鲁西的“成颐堂”药铺,为方圆百里的百姓解忧治病。造化弄人,官场昏暗,无奈,成无己怀着“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平和心态,专心看病,而且医德高尚,从不因患者家贫而拒为其诊病,那时就体现出一种良好的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在《水浒传》中,我们都知道,宋徽宗虽然利用宋江瓦解了农民起义,但是东北地区女真族的兴起,却使北宋王朝面临覆灭的命运。朝廷在外交上军事上一味听从议和战术,大肆挥霍,先后给辽、金进贡大量的岁币。历经数年,国库空虚,搜刮百姓,北宋时期经济鼎盛的清明上河图景,已成昨日黄花,整个大宋江山变得千疮百孔,民不聊生,全国陷入一片水深火热之中。
公元1126年,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耻”开始拉开了帷幕。马背上的金国民族英勇好战,与宋兵交战,宋兵连连战败,割地赔款,巨额惊人的金银岁币布帛等财物,让本就囊中如洗的国库更加地雪上加霜。北宋政府当时也是费尽心机,剜地三尺,搜刮百姓财富,实在凑不齐,就依靠别的东西顶替了,比如女人。当时昏庸的皇朝把不同教育程度不同家庭的女人分成几等,折算成货币,抵与金国签下的不平等条约的巨额赔款。宋朝作为一个重文轻武的王朝,金兵临城下,宋词的柔媚再也描摹不出江山的秀丽多娇。
十一月,金兵再次南下入侵大宋,边关告急,金兵攻入汴京。金国皇帝下令将宋徽宗赵佶和宋钦宗赵恒废为庶人,并与次年,将徽、钦二帝,连同后宫、百官等数千人押送北上,北宋自此灭亡。在被押解北上尘土飞扬漫漫路上,正值农历四月,天气乍暖还寒,漫漫长路。国难当头,百姓遭殃。渐行渐远的北行途中黄沙当空,遮掩住了望向东京府的视线,北回的大雁排成行,它们又怎么能够知道,东京已是永远的故乡?恍如残烛的夕阳,烫伤了它们这些鸟儿诧异低回的翅膀。
长发飘扬,朔气劲吹,战马嘶鸣愁断肠。手无寸铁、胸有百车之书,在中原长大的儒生淑女,被极尽羞辱,如同待宰的羔羊似的惊慌。面对狼群一样入侵的金兵,他们泣血的呐喊,风干了史册里不敢写实记载血泪成河的靖康。荒凉蛮地野草萋萋的古道,拓展成一条耻辱的铁索,哗啦啦的狂风里,有金兵狰狞的狂笑,有汉民痛苦的哀泣。迎面的是望不到尽头的苦楚,铿锵诗句里,有我们宋朝黎民百姓于水火中挣扎的难言悲歌,天苍苍,野茫茫,转首望向天的尽头,没有故乡。
二
在曾经的金国版图上,标识出成无己先生“挈居”临潢时,劫持到北国的大宋子民的生活图景。
金太宗完颜亮因长期征战,落下头痛失眠等症,痛苦万分,听说国医成无己医术精湛,救人无数,遂命他进宫治病。此时的成老先生已近八旬,国仇家恨致使他真的不愿为金朝服务,托词年老体弱拒绝,金太宗大怒,派侍卫强行带他到临潢。
医生的天职是治病救人,被挈拿到金国的成无己,无奈给金太宗诊病。期间,蒙医监视,侍卫严阵以待,他们面对一个手无缚鸡之力、为他们国君治病的老先生怀有极高的警惕之心。但成无己半握三指诊脉,细细诊脉,认为金皇帝“少阳郁滞”,用柴胡汤诊治,果真几副药后金皇帝的头痛病消失,睡眠好转。从此,成老先生在皇城居住,给金国皇族大臣看病。但成老先生无时不在牵挂着皇城南面的那些汉城百姓,那是宋朝俘虏及宋朝普通百姓扣押的地方。中间有一条护城河把皇城和汉城隔开,皇城位置高,一旦发洪水,把汉城冲塌,人员伤亡严重。成老先生每每不顾个人安危,来汉城给中原同胞看病疗伤。一座拱桥,见证了成老先生来去匆匆、风雨无阻的身影。
成无己随身携带四十多年的心血《注解伤寒论》,继续潜心著书。中原文化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而金国凶猛,但蛮夷不化,医学极不发达。成无己作为宋朝国医,虽日常起居在金人监视之下,但因他医术高明,医人无差,用药精当,百无一失,故渐得到金人的重视和尊重。
在展厅里,透过玻璃看着那些斑驳久远的线装书,凝视着那些药船、诊铃等器具,瞻仰着成老先生栩栩如生的塑像,朦胧中仿佛听到了隐隐的马蹄声传来,坐诊的成老先生心无旁骛,专注慈祥,望闻问切一丝不苟地诊病。他的目光是明亮的,他的声音是柔和的,他的胸怀是宽广的,他的心地是悲悯的。
一直在想,既然靖康之耻的羞辱不忍卒说,既然金兵在中原犯下了滔天罪行,为什么,为什么,成老先生不乘为金国皇帝看病之机,用方药杀死那个金国皇帝,为我中原人民报仇雪恨呢?他是个医生,电视剧中就有这样的故事情节,药方中含有慢性毒药的,一年半载的各器官衰竭致死,应该不是空穴来风。可是,这个医术精湛的老医生,为什么不凭借着金人的信任,施用这么个方法呢?
随着参展的深入,我听到纪念馆负责人袁先生评价成老先生的话,“医者仁心”让我豁然开朗!医术是没有狭隘国界的,医生的使命就是治命救人,治心救心。他胸怀大爱,怀着一种普度众生的情怀,为这个让我们后人至今痛恨不已的金国蛮夷民族看病,为我们中原百姓看病,让中原的医术在北国缓缓渗透发展,播下关爱,收获健康幸福,这爱的传承,让我们每个观者在讲述者的深情解读中,眼睛里不由得闪烁着泪光。
岳飞的《满江红》振聋发聩,诗中豪迈的爱国情怀,给移植到北国饥寒交加的汉民注入希望的动力,他们日夜期盼着岳飞能收复失地荡尽金寇,晚年回归故里。但没想到的是,宋钦宗于燕京跌马驾崩,忍辱负重的汉民深感回归无望,成无己也是如此。他晚年把一生的心血凝成的手稿《注解伤寒论》交给好友严器之,他也是大医家,成无己叮嘱他带回故乡出版,后来几经辗转,被悄悄带到故乡,流转到王鼎之手,得以刊印。后来成无己客死异乡,享年93岁。
“成无己对张仲景的《伤寒论》的研究造诣极深,他是第一位全面注解人《伤寒论》的医家。著有《注解伤寒论》10卷,《伤寒明理论》3卷,《伤寒明理药方论》1卷,成为留给后人的最大遗产,在中医伤寒学研究史上个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上这话,是源于展馆注解。
三
历史不会忘记,祖国也不会忘记,成无己,这个山东省聊城市的名医,不应该被历史忽略。基于此,聊城市中医院成无己研究专家谷越涛老先生,自九十年代起,就脚踏着一辆“大金鹿”的自行车,辗转聊城成无己生活过的故土,寻找先人的足迹;后来他的儿子聊城市人民医生中医科医生谷万里,在北京中医药大学读博期间,继续考察这个聊城神医的生平事迹,同成无己纪念馆负责人袁恒勇先生在国家图书馆查阅大量资料;北上当时的金国所在地——如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得到大量的成无己从医的翔实考据;他们对成无己的研究历经数年,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于2017年纪念馆成立。届时这位鲁西地区伟大的医学先驱的形象,生动鲜活起来,饱经沧桑、漂泊的灵魂回到了家乡安息。
作家方方说过,时代中的一粒灰,落在个人那里,可能就是一座山。千年前的成无己在荒尘狂飞的乱世中,恪守了一个医生的职业操守,以毕生之力创作出了这三部医术著作,他为祖国为全世界的中医事业的发展,做的贡献是难以估量的,值得我们每个人景仰。成无己,“无己”这个名字,细思量颇有味道,他一生中治病救人无数,不计恩怨,不计得失,在逆境中保持一种洒脱的夫子心态。历史长河中太史公司马迁不计个人荣辱,留下长篇巨著《史记》;戏曲中一说再说大家耳熟能详的《苏武牧羊》,这些人的骨髓里都流淌着一种叫作“无私”的血液。这种崇高的忘我精神,也许是当初为他起名的先人寄予的无上深意,他就是人间的活菩萨,入世普度众生脱离苦海,是他一生不懈的追求。
成无己,不应该被国人忽略;请记住这个伟大的名字。
2020-9-21首发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