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采蘋(散文)
一
姥姥家的不远处有条小河,姥姥管小河叫成湾。清澈的河水,岸边盛开着各色小花儿,还有很多柳树垂着绿色柳丝绦,它们在风里摇摆着,很惬意,很柔美。河面之上,各种水鸟、蜻蜓、蝴蝶飞来飞去。
河水里有睡莲,有荷花,也有菖蒲,最多的是蘋草、水藻。当地人把这些蘋草、水藻统称为水草。水草漂浮在河水上,翠绿翠绿,映入眼帘,便会觉得很柔美,甚是赏心悦目。不过,对于农家人来说,许多人更愿意采水草回家去养猪,或做家畜的各种饲料。
每当天气热了,姥姥就会端着一盆衣服,或是米或是蔬菜去河里洗。那时,我就会跟在姥姥的身后,扎着两只小辫子,穿着花衣服,边走边蹦蹦跳跳,一副无忧无虑、很开心的样子。
我们每次去河边,几乎就会遇见一个女孩,她总是提着一只篮子,然后见她一篮子、一篮子地往家提着水草。她叫苹儿,见了我和姥姥就咧一咧嘴儿,叫着:“婶子洗衣服呀?黛玉也跟着呢?快去洗吧,河水好清嘞!”
姥姥就赶紧叫我喊她:“黛玉,这是你七姥姥家的苹儿,快叫姨。”我歪头看看她,喊了一声姨。我感觉她挺好看的,一双眼睛清亮亮的好似小溪里的水,眉毛弯弯,脸蛋红彤彤的,鼻翼上有浅浅的雀斑,不过越加显出她的脸白净。
她见我看她,就羞羞地笑了,“婶子呀,黛玉长得真好看,随你呐!”姥姥笑起来,说:“随我什么,我老婆子了,没什么好看的了,那是黛玉天生就长得好看,是吧,黛玉?”我听了,都羞红了脸儿,便向着苹儿摆手说再见。苹儿就嘱咐我,要我去找她玩耍,她家离我姥姥家并不近,就在村西头住,而姥姥家在村东头住着。
后来,我和苹儿熟悉了,就总是去找她玩耍,她也经常来姥姥家找我。按说,我比苹儿小很多,玩不到一起去的。可是,苹儿很喜欢和我在一起,仿佛她有许多心里话要说似的,只是不愿意跟村里的伙伴说,却喜欢和我说。尤其是,苹儿喜欢诗词,她喜欢读给别人听,也喜欢教给别人读,只是没有人喜欢听喜欢读。
我喜欢听苹儿读诗词,也喜欢跟着她读。虽然听不太懂,也不知道什么意思,但是感觉挺好听的,就跟着苹儿读。她读一句,我就读一句:于以采蘋?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于以盛之?维筐及筥。于以湘之?维錡及釜。于以奠之?宗室牖下……
苹儿微笑地读着,她读一句我跟读一句,感觉诗句好美,就问她什么意思。苹儿就放下书,再转着圈圈,好似陶醉了一样,又突然大喊几声:“啊,好美呀,我要飞进诗句里去了……”最后,苹儿站定,再一句一句地给我解释着:到哪儿去采蘋?在南涧的水滨。到哪儿去采藻?在积水的浅沼。采到在哪里盛放?在圆篓和方筐。把食物在哪里煮烹?就在锅与釜中。祭品放在哪里?在祠堂的窗户底……
有时,我们就在河边望着绿绿的河水,水面上飘浮的水草缠缠绕绕,几朵粉色荷花惊艳地绽放,还有白色水鸟盘旋飞来飞去,有紫色燕子低飞掠过水面。相处的时光,倍感惬意美好!
二
苹儿家里养着好几头猪,还有一头牛,和几只羊,鸡鸭鹅的各种家禽。我记得,苹儿也每天都去河边捞蘋。当地人把“蘋”一概叫水草,用来喂猪或是晒干当饲料喂养牲口。不去捞水草时,苹儿就背着她的弟弟,去到河边洗衣服,或是做一些别的家务。她总是闲不住,好似有许多事要做。不过,只要一有空闲,她就拿出诗词来读。她读得最多的也是这首诗,等我长大了,才知道是《诗经•召南•采蘋》里的诗句。
我每天没有事儿的时候,就去找苹儿,听她读诗词,听她讲故事,听她说她的心事。她说,她长大了要做一个诗人,要写诗,就写乡村里的诗句。她喜欢乡村,喜欢乡间的小河和各种花朵,还有那些家禽,包括她家那头老得动弹不动的老牛。在她的眼里,这一切都是那么美,那么有诗意,若要是有一天会写诗了,就把它们统统写到诗句里。看看吧,再也没有比这句更生动、更打动人的。
我很奇怪苹儿咋会有这么多的想法,好似与乡间的女孩子不太相同,她懂得那么多,知道的也那么多。我就回家问姥姥,这才知道,苹儿从前有个男朋友的,是分配到村里的教师。那时,苹儿高中没有读完,家里就不让她再读书了。在乡村,女孩子能读到初中就已经很不错了,又有几人能读到高中。苹儿哭着喊着要再继续读书,都没有达到目的。因为家里条件所限,她有一个姐姐、两个妹妹、一个弟弟,她在家排行老二。姐姐要去村里做农活,妹妹到了上学的年龄,而弟弟还小需要人照顾,苹儿只好辍学,看弟弟,做家务。
苹儿十七八岁了,懂得情爱之事了,她喜欢上了学校里教小学的潘旭。他们凑在一起读诗吟句很开心,有时潘旭还写几首小诗,送给苹儿。那些略显稚嫩的小诗句,给了精神匮乏年代里的苹儿太多的鼓舞与希望。而苹儿给予远离家乡、只身在外的潘旭更多的温暖与照顾,她常给他洗衣服、织毛衣、拆洗被子,甚至还帮他做饭,包饺子、烙饼、擀面条……
俩人越走越近,感情也越来越好。男大当家女大当婚,本就无可厚非的事,一天,潘旭的姐姐来看他,知道了潘旭与苹儿的事,很不高兴。因为潘旭家只是要他来锻炼锻炼,以后还要把他调回城里去的。
最后,潘旭还是回了城里,与苹儿也断了联系。从此,苹儿就一个人捧着潘旭留给她的一册《诗经》,她常读着里面的诗句,回忆着与潘旭在一起的日子。那些回忆,那些美丽的诗句,时常像美丽的蝴蝶一样翩跹在苹儿的脑海里……
三
那时,苹儿不止一次地对我说:《诗经》才是最美的诗,等你长大了就会知道了,因此,每个女孩子都该好好读一读《诗经》。比如《邶风•燕燕》:“终温且惠,淑慎其身”。《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国风•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里。《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我听后,早被那本《诗经》给迷住了,以至于我回家后,便闹着想要一本《诗经》。姥姥知道我是受了苹儿的影响,姥姥就将我姥爷的书箱打开,说:“有的,就不用去买,这什么书都有,就是不缺书。读吧,你才认识几个字儿呀!”然后,拿出一册发黄的书给我,“这就是了,好好收着,等以后认了字儿,再读!”
姥姥在给我找书,站在一边的三姥姥就说:“黛玉,你以后还是少和那苹儿在一起。那苹儿受了刺激,脑子好似不好用了。”四姥姥也插话说:“是呀,自从那个潘老师回了城,村里人谁看不出来呀,苹儿就不太对劲儿了!”姥姥却说:“不碍事的,时间久了,人慢慢成长了。过段时间,她自然会好的,倒是可惜了一对好姻缘的,其实俩人挺配的。”
三姥姥接着说:“嫂子,你说错了,可惜什么?他们没有缘分的,苹儿是什么?潘老师会看上她吗?”恰好这时,六姥爷过来找四姥姥借罗筛面,顺嘴就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呀!看来,这缘还得好好修!”我就赶紧问:“六姥爷,什么才是有缘?”
四姥姥抿了抿嘴,笑着说:“有缘就是呀,就是你是黛玉,你姥姥是黛玉妈妈的娘,你就是你姥姥的外甥女儿了。这就是缘,缘就这么简单的。”我听了,觉得好绕弯子。但是,我好似明白了,这缘分二字,可不一般,需要修的。我知道,再问也问不出什么来,就不再问了。于是,我将姥姥找出来的《诗经》拿在手里,赶紧去找苹儿,想看看和她的一样吗?
苹儿见到那本《诗经》,竟然很激动,只是读起来很费劲儿的。因为都是繁体字,很珍贵的,她要我好好保存着,等长大了,就能读懂了。我和苹儿在小河边玩耍着,她说,或许她就要离开家乡了,她准备去她姨家,再找一份工作去做。她姨家很远,好似在大西北,我听了,感觉有些舍不得。或许,苹儿一去就不知什么时候再回来了,我以后还能再见到她吗?
那一次,苹儿又一次读着那首《采蘋》:于以采蘋?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于以盛之?维筐及筥……我们读着读着,晚霞照在河水里,波光粼粼,河面闪耀着金辉,映照着美丽的村庄,一切美好都倒影在这河水里。苹儿的身影也在波光里闪耀着,还有苹儿身后的村庄,都在河水里,有归家的牛羊,有树木有岸边的花草……
诗句是美的,村庄是美的,想象更是美的,或许苹儿要去的地方更美好,就像诗句一样美好。如果,她再遇见一个爱她的人,他们会在一起,他们是一对有缘人,以后再也不会分开。看着苹儿,我展开了想象,为她勾画着美好蓝图。那么,苹儿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她微微笑着,脸上的那几点雀斑,好似也在微笑,她身后的小河荡着清波,缓缓流淌。不久,苹儿就离开了村庄。后来,我很想知道苹儿过得好不好,很想知道她找了一份什么样的工作。可是,都无从知道,因为我也很快离开姥姥家,回家去了。
有时,我总会暗想,喜欢诗的女孩,命运都不会错的。苹儿,这个喜欢诗的女孩,她会继续读那些诗句的。
突然想起,曾经在小河边,她说过,日子会苦,水草植物太过平常,不足为奇。而日子、水草一旦写入诗句里,就不会苦,而且会很美的。记得苹儿说:比如,稀烂贱的水草,漂在水上,被人采了去当饲料,喂猪养畜禽;而入到诗句里,却光鲜夺目,美丽异常:于以采蘋?南涧之滨……
仿佛间,我又一次听到苹儿在读那首《采蘋》,很好听,连同苹儿,一样很美,很美!

欣赏老师佳作,感谢葳蕤老师分享,问候葳蕤老师下午好,遥祝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