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那年的西安之旅(散文)
平生最喜欢游山逛水。每每想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各地的风味小吃,我就忍不住心旌摇曳。
此刻,敲窗的秋雨动了我记忆的弦。听着雨滴声,我恍若踏上了那年的西安之旅……
初次坐动车,我表面上比刘姥姥进大观园淡定,实际呢,内心早已波澜惊堤。瞧瞧,这车厢,这座椅,这服务,这速度……“哐当哐当”“轰隆轰隆”小时候坐过的绿皮红头火车恍若在耳边呼啸。
呀,窗外疾驰的风景好美!
快拍个视频。我举起手机,目不转睛地盯着窗外。无奈沿途的隧道多,隧道长。直到动车穿过汉中平原,翻越秦岭山脉,才抓拍到一个满意的镜头。
到达目的地,放好行李箱时,已是夜色笼罩,华灯初上。我们慕名买了几个肉夹馍品尝。看着金黄的馍壳,闻着裹着肉馅、葱花、辣椒酱的香气,我顾不得矜持,狠狠地咬一口,由衷地赞美道:“嗯,好吃,果真名不虚传!”“我觉得一般,还是你煎的溜溜粑好吃。”孩子拿着肉夹馍左看看、右看看说,“外表很酥脆,闻着香,但馅过于单一。要是像我们再加些芫荽、折耳根、花生米、芝麻粒、大头菜颗颗,肯定更巴适。”哈哈,家乡的味道,妈妈的味道,谁不念?谁不馋啊?
吃完肉夹馍,我们漫步于西安街头,吹着西安柔柔的风,看着西安美美的街景,聊起了西安古老的故事……
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相信大家对它一点不陌生。也相信你若要前往之,必先了解之。
到了西安,若不登明城墙,不去钟鼓楼,不看大雁塔音乐喷泉,不参观秦始皇陵,不爬华山,那真就负了旅行的意义。孩子有心,老早就做足了旅游攻略,制订了旅游路线。我只管跟随其后,别把自己弄丢。
连续几天在摩肩接踵的人流中穿行,累与快乐并存。我们听着南腔北调,兴致盎然地徜徉于一个景点又一个景点。不过多是跑马观花、浮光掠影。只有参观西安的古迹时,才怀着敬畏之心放下匆匆的脚步。说实话,当历史课本上的人物和故事真真切切地呈现于眼前时,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震撼,也多了课本以外的收获。照理,我该大书特书承载历史的明城墙、兵马俑、兵谏亭、西安事变旧址……可我提笔、顿笔间,出现在脑海里的全是西安好吃街的美食名字。
“陕西biangbiang面”(电脑打不出这个biang字),书写笔画顺序:先写穴字头,再写幺、言、幺,接着写长、马、长,左边写月,右边写立刀旁,下面心字底,最后写个走之儿。我问老板,什么面?老板眉开眼笑、掷地有声:biàngbiàng面、biāngbiāng面。听得我云里雾里,又忍俊不禁。我边吃边在百度上搜索,了解到:biangbiang面是陕西八大怪之一,面条像腰带,面很宽,很劲道。biangbiang是个拟声词,在面板上擀面,拉制,下锅,拌制以及在吃面的时候会发出biangbiang的响声,因此得名。biangbiang面还有一个顺口溜叫:“一点飞上天,黄河两边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左一扭,右一扭;西一长,东一长,中间加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勾搭挂麻糖;推了车车走咸阳。”
有意思吧,为了认识这个字,记住这个字,我硬是拉着家人吃了好几顿biangbiang面。呵呵,悄悄告诉你,认字是幌子,贪吃才是事实。这面特好吃,佐料丰富,浇头诱人,有嚼劲。认识了,我又练习写。会写了,我又疑惑,字典上只有bian没有biang呀!这……孩子笑我太认真,叫我无需纠结。是呀,不能太认真,这方言多具象,多能让我饶有兴趣。我万千美食不爱,偏偏对它钟情。
结束了舟车劳顿,回到宾馆,我躺在床上,夸张地比划着手势,抑扬顿挫地念着biangbiang面。
收藏了biang字,“馎饨”“饸饹”又入眼帘。我好汗颜,我读不准它们的音。老板一脸憨厚:“是我们的方言,其实就是面。我们陕西以面食为主,做出来的东西花样多。”
我不想吃得不明不白,赶紧请度娘帮我解惑:馎饦[bótuō]“面片汤”的别名,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水煮面食……饸饹面[hélemiàn]是一种中国北方晋冀鲁豫陕五省的传统特色面食之一……
我和家人相视而笑。中国的汉字啊,还有多少我们读不准音?而这美食名字,咋就那么意形兼备,意味悠长呢。孩子讪笑,故意哼起《生僻字》之歌:魃魈魁鬾魑魅魍魉又双叒叕火炎焱燚水沝淼㵘……
“看,孙俪吃的甑(zēng)糕。”我推搡着叽哩哇啦的理科生。“你当真是四川人生得尖(精灵的意思),认字认半边啊!你没听人家说是jìng糕吗?”理科生斜眼、坏笑。“这次认半边字还真认对了,我看《那年花开月正圆》时就专门查过字典,jìng糕是关中人的方言。”我得意地解释着,转而对笑吟吟的老板说,“老板,我说得对吧?给我来三份甑糕。”这甑糕,就是我们家做的糯米饭,只是关中人把糯米和红枣等食材放进叫“甑”的容器里蒸,故而叫甑糕。许是我喜欢吃糯米饭吧,我觉得甑糕特好吃。这米的白和枣的红,还有糖的黑交融的色泽,以及扑鼻的浓香,都令人口舌生津。舀一勺放进嘴里,绵软、粘、甜,不爱吃才怪!
我们的目光越过攒动的人头,与其说在寻美食,不如说是在找自己不认识的汉字。“这是啥子面?”爱人指着“莜莜面”小声地问。“这,这,yōuyōu面吧?”理科生挠挠头,犹犹豫豫的。“yóuyóu面”我纠正道。爱人感叹:“这语文没学好啊还真不敢随便开腔。”“没事,没事,认得面和麺就行。”我偷笑到,“不认字了,去大雁塔看看。”
一路欢歌。大雁塔音乐喷泉惊艳了时光。可回家的路上,我们聊得最多的话题依然是西安的美食名字。
回味中,有涎溢出唇角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