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采飞扬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文采】伯俞泣杖(杂文)

编辑推荐 【文采】伯俞泣杖(杂文)


作者:孙彩文 举人,3001.3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00发表时间:2020-09-28 20:19:38

名师阅读群有个很特别的名字:伯俞。我联想到“伯雍”,种石得玉之人。我主动加了他,他竟然通过了。
  
   01
   笔聊。
   第一次聊,他发我他的对联,对仗工整,才气内敛,好生佩服!禁不得把他对过的联,我也一一对出,发他,求指正。他把我平仄出格之处一一标“红”,还指出问题所在,感动!我回家便修改,又发他——那是77副对联啊,他怎么有耐心一个字一个字给我做标注?
   第二次聊,我问他名字的来历,他发我他自己的博客。共20页,从2006年12月24日起,写到2018年8月20日。我打开第一篇:名字的由来。他说:
   本来,我选了几个我喜欢的名字。可是,不知由于我注册的晚,还是与很多朋友想法相同,很多名字都已经注册了,没有办法,就选择了一个很沉重也很传统的名字。其实,这个名字与我的外表还有的相似,也许是生活的磨练,也许是天性使然吧。
   接下来,他讲了一个故事:“伯俞泣杖”。
   这是一个汉代的故事。见于汉•刘向《说苑•建本》。伯俞有过,其母答之。泣,其母曰:“他日答子,未尝见泣。今泣何也?”对日:“他日,俞得罪,答尝痛:今母之力,不能使痛,是以泣。”
   读完故事明了,他的名字和他的对联一样,内敛的气质是一种情怀:孝。
  
   02
   细读《伯俞泣杖》,想伯俞之孝的本质,是遇到母亲生气时不抵触、不抗拒,甘愿受答的恭顺之情,这种恭顺之情的表现即是对母亲衰老而表现出来的悲泣,正如《孟子》万章篇所指出的那样,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没有对双亲抱怨之情或不恭顺表现。
   原来,我群中相遇的竟是这样的大孝之人。
   想起七十岁还做婴儿之态,倚偎在双亲之侧使他们高兴的伯俞,即《宋书》志第十二载:伯俞年七十,彩衣以娱亲,慈母答不病,戴欲泣沾衣。伯俞之孝与《孟子》万章上篇所看到的大舜行孝的“父母恶习之,劳而不怨”想法一致。
   我相遇的大孝之人也是同样的想法,他说:
   “伯俞泣杖”作为名字虽然陈旧,也缺少时代的浪漫与清新的色彩,但是这个名字里面却有着我骨子里的东西,其实也符合当今社会倡导的建立和谐社会的精神吧!在这里愿与朋友共勉。
  
   03
   我之幸。
   我眼前的伯俞“骨子里的东西”——是什么?
   翻看他的自传小说《少年阿诚轶事》,摘录片段:
   受冯小刚《唐山大地震》的感染,我将自己在唐山大地震前后的经历写出来,通过少年阿诚的成长过程再次展示一下那凄惨与悲壮的场景,揭示人们在面对天灾人祸所表现出来的坚毅与懦弱、善良与邪恶、无私与自私等种种心态。
   全村共计死亡10几个人,年老体弱的占得比重很大。伤员很多,几乎每个人都有点伤,重伤的有20来人。村支书李满仓和副书记李尔康组织村里的青年,与遇难者的家属一起,将遇难者的尸体抬到村外的一块地里简单地埋葬了。
   孩子放学了,都去排队加工粮食。人们提前把簸箕、笤帚、笸箩等放在那里,就相当人在那里排队一样。农村每人每年大约400斤粮食,如果每家平均5口人,就有2000多斤粮食,这些粮食除了小麦以外,至少每家要有1500斤的粮食需要靠人力加工,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都是不小的劳动。
   农民吃的粮食和油料是由村里分配的。每年麦收、秋收之前,上级按照土地面积、种植品种、粮油产量等等,先国家,后集体,再个人的方法给予分配。农村吃油在当时也是个大问题,村里给每人一年分配的油料折合成花生油还不到二斤半,阿诚的父亲是个工人,国家每月供应二、三两食油,全家人一年也就是十几斤。一年到头家里做的菜都是水啦吧唧,没滋没味的。
   从三月份复课开始,到七月初的高考,一切从头开始。
   儿子考上学以后,父亲嘴里整天哼着小曲,别人也不知道他哼的时候什么,只是看着他咧着嘴笑个不停。按到年底算账,阿诚要向粮店交100多斤粮食阿诚忙着向亲友告别,父亲也舍不得儿子受累,亲自选了最好的玉米用自行车驮着送到粮店,办理好了粮食关系。
   走出了很远很远的时候,阿诚还不停地回头望望早已消失在青纱帐里的家乡,这里有他的父亲、母亲和姐姐,是他们给了自己的力量和勇气,默默承担着各种压力,为他遮风挡雨;这里有他的老师,有他的同学,是他们搭桥铺路,帮助自己走向了成功;这里有他的梦想,有他的爱,成为自己展翅飞翔的动力。
   40集小说,像放电影,虽摘录寥寥片语,但一位不畏艰难的少年形象已跃然纸上。那骨子里的东西,原来是在苦难的大地上长出来的花。
   伯俞说:我用了一个多月的晚上时间写的,大概五六万字,当时写出去,就没有修改,只是记录一下。修改好了成册,是我的愿望。
   伯俞还说:说实话,写出东西来不管优劣,没有知音也是很遗憾的事。我写的东西,虽然不愿意给人看,其实心理上也希望有人批评。
   我说:我当你的读者!
   我是真心的,希望读他,了解他,学习他——那骨子里的东西。
  
   04
   骨子里的东西是——爱。
   爱是什么?
   伯俞的博客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前几天和同学小聚,Z同学津津有味地谈起她们夫妻的爱情故事,大家听后很是感动。
   Z有一件很珍贵的礼物,那是她老公给她的定情之物。她让同学们猜,有的说是戒指,有的说是情书……尽管猜了很多,却没有一个人能够猜到。当Z为我们揭开谜底的时候,大家无不感到惊讶,“两片枫叶”。 历史上曾经有红叶传情的故事,就是这两片枫叶,使Z感动了20来年。直到现在还很激动,回忆起来满脸依然流露出幸福、甜蜜的光芒。
   后来我有幸看到了那两片枫叶,那是很普通的两片枫叶,与秋天飘落的千千万万片枫叶比较,没有什么区别。所不同的是她们结婚以后,夫妻两人一起把那两片枫叶写上了爱情寄语后塑封起来,作为她们爱情的见证和永久的纪念。
   20 来年的夫妻生活风风雨雨,有甜蜜,也有枯涩;有缠绵,也有争吵。那两片枫叶已经失去了当年的色彩,可她们之间的情感依然如旧,或者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们的感情增加了更丰富的内容,她们无限的恩爱早已逐渐浸透到枫叶的每个角落。
   Z的眼神里飞扬着幸福的光芒对我们说,每当她们结婚纪念日或者她的生日,她老公都会送她一个礼物,也许是一首诗,也许是一束鲜花。总之,每次这样的礼物都使她激动不已。
   听了Z的讲述,有的低头不语,陷入了沉默思索之中,有的嗤之以鼻,不以为然。是啊,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亲情、友情如此淡泊的年代,两片树叶,几句话语,算什么呢?远不如一顿西餐、几件首饰更实在。更不如天南地北的游玩一圈浪漫。可是有谁比Z更明白,那爱的真谛呢?
  
   05
   爱的真谛。
   伯俞讲述自己的故事,也解读他人的故事,他在故事中透过“孝道”完成了“自我”:不论为亲为子,出乎天性之外,以人道的理性认知,以意识自觉,自我省勉,带动社会整体醒觉。这就是“爱”——伯俞之大爱。
   在伯俞的故事里,任何人际关系都与“自我”密切而深远地牵联起来,我们读一读他博文的题目:
   登望海亭
   绝配家庭
   晒晒我家的春节气氛
   踏雪寻芳
   泪洒寒衣节
   轻鸢借风高
   六月荷花相映红
   留下温馨与幸福的身影
   爱的成就或完成,必受客观情势及环境影响。政治政策、国家情势、家庭状况、各种遭遇,唯通过“生—理一用”生命哲学方法贯彻循环,方能无违“生命实践”,易言之,只有真诚面对生命深具忧患意识的真儒乃可能致之——伯俞用自己的文字致远、达已、成人。
   天地之间人至灵贵,孔子对人的最高期许是“成人”,活成——伯俞,伯俞泣杖——“顺从”“人道”。
  

共 294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相遇文友伯俞,通过语聊、对联、读博文,赞美了伯俞的“顺从人道”以及大爱情怀。文中多引用:一用“典”:伯俞泣杖,统领全篇,严谨结构;二用“事”,相遇的事,转述的事,摘录的事,厚实筋骨,丰满了主题。伯俞,是历史的,是现代的,是个体的,是群体的,作者雕塑的是理想中的“人”——孔子期望的“成人”。正如作者所言,她是幸运的,我们也是,作者带给我们一次精神相遇,与伯俞,与自己,与爱。推荐阅读!问候作者!【编辑:马永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