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茶溪赏荷品莲(散文)
莲,荷也。“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工作近30年,一直敬畏。“君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莲,就有这样的品德。
去年,有幸和友友老师夫妻俩、陌阳老师去茶溪村观看荷花。陌阳老师开车,一起前行。由于路线不熟,几经波折,一路询问,本来十几分钟的车程,却花了三十多分钟,终于到达。下车时,已经是上午九点多钟。当时艳阳高照,气温颇高,酷热难耐。
下车后,眼前是一片荷田,满田的翠绿荷叶和娇艳的荷花。友友老师的夫人立刻雀跃,兴致很高,不顾烈日,像个小姑娘,几乎是一蹦一跳地快步走近荷田。在荷田的田埂上,她似乎等不急了,想尽快一亲荷的芳泽和清芬。她一边用手机拍照,一边感慨: “好漂亮呦!好久没看到这么美的荷花了。”她心花怒放,蹲在荷花旁,全神贯注地凝视着,欣赏着。我们三个男人,慢步在后,一路观察。友友老师生怕夫人摔倒,紧张地跟什么似的,爱是如此细致。“若是有你同行,你会陪伴我……”我不由自主想到了这首张明敏的《垄上行》,想起了我妻子,如果她也一同前来,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此时我只有羡慕友友夫妻俩了!
走在田埂上,满田的荷花和少许的莲蓬,让我大饱眼福。荷花娇艳,莲蓬昂头,正是最嫩时。斗篷似的翠绿荷叶,密密麻麻,高高低低,大大小小,覆盖整个荷田。微风一吹,摇曳,婀娜多姿!盛开的荷花娇艳,片片粉红花瓣围绕嫩蓬,层层叠叠,金色的莲蓬非常害羞似的,羞着脸,还有金丝似的花蕊环绕,娇艳欲滴,真的好美!这让我想到了观音菩萨,不但美,而且观音菩萨以纯洁的心解救苦难的人民大众。众花中,也有羞涩的荷花正含苞待放,向着阳光,慢慢地伸展着,正在迎接我们似的。
走近荷田,观看荷花,几分钟后,友友老师问我:荷,有什么特点?当时正在兴头上,我接口就说,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夏荷。夏荷,荷叶叶脉有规律,有天然防水层,所以,荷叶上的露珠都成半圆,随便怎么弄,都是这样,水不会散开。被虫啃了的就不一样,叶肉没了,只见网络似的叶脉,斑驳中见真心。但秋荷就完全不同,叶干枯,下垂,死灰色,毫无生机。荷柄,个个浑身是刺,虽不像玫瑰的刺那样硬,采摘时也要注意。而荷花则各有风姿,风情万种。偶尔看到,荷花花瓣慢慢地掉落,有花瓣在水里漂浮的,还有些没来得及撤退,仍然在荷叶上休息的,莲蓬却慢慢地露出了真容,虽然花蕊仍然不离不弃,但终归容颜会老去,瓜熟蒂落,莲蓬会不断成熟。由嫩黄,变得青涩,再成枯槁,容颜不再年轻,会低了头,褐色着脸,老矣!此时的荷田里,仍然是繁华盛世,青涩的荷叶,偶尔会露脸,蜷曲着,特别娇嫩,连露珠儿都不敢打扰。其实也就是无聊,看到如此动人场景,偶尔也会写写诗词,自娱自乐,比如:
《荷露》
芙蓉出水娇羞在,
含笑风姿各不同。
珍露游于阔叶里,
微风摇曳换新容。
其实,在我的文学路上,友友老师对我帮助很多,不但在具体的文学语言上帮助很大,更多的是鼓励,让我有勇气继续前行。这次茶溪村观荷又是一次鼓励。他的轻声细语是那么的入人心脾。说起友友老师,不但是我的领路人,更是我的榜样。而陌阳老师,则是我学习中的兄长,他们的文学造诣都很高,我一直仰慕着,就如我仰慕莲的高洁一样。
看到莲花,我总有说不出来的感觉,白莲如玉,红莲娇艳,粉红的莲花更是让人怜爱。可谓是千姿百态,让人遐想。我自学国画,最喜欢画荷,为了画好,可谓是绞尽脑汁,什么网络教学,什么画册描摹,什么……浪费了好多宣纸,费尽我好多精力,但我从不放弃。我知道,做什么都要坚持。
说到茶溪村之行,其实我很兴奋,党委书记亲自接待我们,让我受宠若惊,他和我们说了村里的规划蓝图,说要建立五十亩的荷田,让茶溪成为我们这里荷的故乡,到时,不论看荷,品荷,还是卖莲子都收入不菲。雄心壮志可见。当时我就想,五十亩,是什么概念?群山环绕间的田里全是荷花,那是何等的壮观!“只见荷红绿叶,不见青山幽静。”好美!
友友老师比较细致,带领我们到了“临濮世第”,在这里我们三人都做了细致入微的了解,屋外有围墙,在夹层里有射击孔,就是为了防止土匪进攻,设计非常的巧妙。内院比一般的民房宽敞,结构差不多,就是江南民居格局。但老屋的主人和蒋经国有关系,也有故事,在此我不多说。
之后,在茶溪村书记的带领下,我们来到老知青的家,聆听了他的知青生活,大老远的,来到湖南这样的小山村,一辈子辛苦,但从我们的交谈中我发现他没有后悔。当时他娶了当地称心如意的姑娘,从此落地生根,至今幸福着。老知青家的中堂门口外的木墙上挂着荣誉铜匾,看了让人肃然起敬!听着老知青的事迹,我仿佛回到了童年那时候,知识青年下乡,来自全国各地,他们在国家的号召下,别离父母,远赴他乡,就是为了建设新中国,没有豪言壮语,只是用行动证明了一切,我钦佩他们,没有他们,哪来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在老知青的家门前,就有荷田,我一边听着知青的过往事迹,一边赏荷,那是非常舒心。听完老知青的往事,我走到他家的吊脚楼走廊上,细心地观赏眼前的荷花,突然发现,荷田里有翠绿色的鸟儿在穿梭忙活着,只见鸟儿频频地啄着什么。我一拍额头,突然明白,鸟儿还能干什么呢,不就是为了果腹,在荷花丛里捉虫子吃吗!看到此景,于是又得几句七绝:
《翠鸟护荷》
翠鸟奔忙荷叶间,
既为果腹又为荷。
勤劳可谓仁心在,
共画乡村娇美娥。
有时候,可能是我矫情,我对很多事物都会注意观察,所以容易感动!和友友老师夫妻、陌阳老师来到茶溪村,我是非常的高兴。后来听说,我的一个学书法专业的学生也是茶溪村的,我更乐呵了,我告诉她,茶溪好美!她羞涩地说:“老师,下次欢迎来我家做客。我家就在茶溪村小学附近,那里景色也很美的!”我毅然答应,乐了我一个星期。人心就是如此容易满足!但我至今没去。其实,自从我去了一次之后,我知道,美丽乡村不是一句空头口号,现在的乡村,的确在不断变好,这也是在习主席英明领导下的成果!
今年,在朋友那里得到茶溪村的几个莲蓬,和妻儿说,嫩的好吃,但他们不领情。结果是我在看电视剧时,一颗一颗的把莲子吃掉。吃莲子时,我知道莲心是苦的。最初,我很仔细地掰开莲子,取出莲心。莲子,莲肉白如玉,是好吃的;莲心翠绿让人怜,可入药,都是好东西。后来,我嫌麻烦,从莲蓬里剥出,就直接入口,先甜后苦,让人回味!
吃到莲子,自然又让我回忆起去年到茶溪村看荷花和学生的邀请,但我这个人是惰性十足的,一个人是不会独自去,再加上今年“新冠病毒”猖獗,我也不想惹祸,所以,只能驻足于家。不过,心里还是很期待再次感受茶溪村的美!
其实,每吃完一蓬莲子,看到翠绿的,空空荡荡的莲蓬,手捏捏,都是软绵绵的。我就想:这就是空的感受,怪不得有些人说:心,空了就没了思想和灵魂。我不知道是不是我想多了。但莲子被掏空,莲蓬仍在,联系人生,的确让人感慨!
吃完莲子,看着莲蓬,让我想到了我画莲蓬,原来还有很多不足,有莲子的地方是鼓出来的。我突然觉得: 有儿,底气足啊,没儿心空空。这似乎就是生活。这也怪不得,中国几千年,传宗接代,有儿才是孝,没儿断香火,哎!
其实,莲蓬也有自己的一生,初时嫩黄色,壮年翠绿色,到老了,就会慢慢地变成深褐色,莲蓬也如人啊,短短时间,年华老去,一晃就一生,只不过莲蓬就是那么点时间,却让我们体会到:人的一辈子是多么的短暂!可能有些心高气傲的人,觉得一生太短;也许一般老百姓都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但我觉得,人的一生就是先过好今天,不是吗?
莲蓬虽然软了,但她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贡献了自己的所有,我觉得她是完美的一生!人的一生就如莲蓬,最后软了,就需要我们儿孙的呵护。长辈年轻时,那是杠杠的,但随着岁月的逝去,慢慢变老,慢慢地软了,只能靠儿辈的孝敬,才能幸福晚年!有一天我们终究会老,在长辈有生之年多孝敬,才是最好的!老人逝去,丧伙(办白“喜”)打得再好,都是假的!
我写“荷”也是在写“和”。和,则社会安宁,家庭安宁,大家日子过得好了,有什么不好?愿中国永远和谐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