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九月,心生自由,爱我所爱(随笔)
九月,世界仍然一片混乱。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75届大会上发言时说:贫穷人口在不断增长、仇恨在四处蔓延、地缘政治剧烈冲突、核武器对人类构成严重威胁。此后,他又说:我们的世界已经达到了一个令人痛苦的里程碑。
然而,也有让人看到光明的消息。我国召开了抗疫表彰大会。有评论认为这是对我们的防疫和疫苗充满了信心。
对于这场疫情,相信大多数人和我一样经历了一个过山车心理过程。当疫情出现的时候,我们是无助的恐惧,之后又是盲目的乐观——认为它也会和萨斯一样,随着夏季的来临便会自然消退。可是,当夏季来临的时候,它非但没有消退,反而在世界各地愈演愈烈。于是,我们陷入了无限的悲观,乃至有些绝望。
现在,置身街头,看到摘去口罩、熙熙攘攘的人流,如果不看新闻,如果没有疫情通报,如果不知道世界每天还有成千上万的人在感染,还有成成千上万的人在逝去生命,还真的以为灾难已经过去,世界已经太平了。
近日闲来无事,翻看《十日谈》,发现它的写作背景竟然是中世纪的那场瘟疫。书中写道,面对那场可怕的瘟疫,当时的人们采取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一种是把自己与世隔绝起来,苟且度日,祈祷瘟疫赶快过去;另一种是,不顾一切,神吃海喝,及时行乐,企图在厄运到来之前享尽人间的所有繁华。
今天的科技,虽然能使现代人免于像中世纪人那样陷入对瘟疫的深度恐惧。但我们所正在经历的这场疫情却同样在改变和拷问着人类的价值观。它不得不让我们重新思考:人到底为何而生?为何而活?
凭兴趣报志愿报专业,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然而,湖南女孩钟芳蓉竟因为报了北大的考古专业,数上热搜,被舆论炒得沸沸扬扬。
学新闻的河南女孩王晓楠,为了照顾单身的父亲回到农村。她拍摄的和父亲乡间生活的小视频,在网上蹿红,惊动了央视,上了新闻联播。
同样惊动了央视的还有一个名叫李小刚的陕西农民建筑工。他双手捧砖、朗诵《再别康桥》的视频,引起了央视著名的新闻主播海霞的关注。
作为一个写作者,与新闻本身相比,我更关注它们为何会在今年、在这个月份成为焦点。因为这些类似的事,年年月月日日,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就在我们身边,或者就在我们自己身上。
一天我闲逛,看到一个在街头小憩的快递小哥,一边看手机,一边对着屏幕开心地笑。又走了几步,看到一个大哥对着手机旁人无人地在唱情歌。再走了几步,看到一群人在围观对弈,赢了的那位大哥,突然站起身兴奋得得意忘形,一圈人跟着起哄。还有,几乎每天在我家的楼下,我都会看到一对男女在那里唱戏,男的拉弦,女的唱,演到高兴处怡然自得,演到悲伤处,捶胸顿足,完全是自娱自乐,不求任何回报。还有,在城市、在乡村,在无数的街心广场,在无数的早晨和夜晚,都有无数个大妈小妈在跳广场舞,她们也完全是自娱自乐,不求任何回报。
在国外旅游时,看到他们街头的流浪艺人,总会心生羡慕,不禁要多看几眼。我知道,我们羡慕的不是他们的艺术,而是那种率性而为的生活方式。其实,这样勇于追求自由生活的人,在我们的社会同样存在。只不过由于我们的审美疲劳,视而不见罢了。
我想,当钟芳蓉在填报考古专业的时候,当王晓楠拍和父亲一起在乡间生活的小视频的时候,当王小刚在工地朗诵《再别康桥》的时候,他们未必想到自己会成为网红。他们其实和街头那个对着手机开心大笑的快递小哥、和对着手机旁若无人唱情歌的大哥、和倾情投入唱戏的那两个男女、和无数跳广场舞的大妈小妈们,在本质上并无区别。因为他们只是做了同样的事情:爱我所爱。
我还看到一则新闻。被情封闭在大学校园的女大学生,透过冷冰冰的铁栅栏在做美甲。我还亲眼看到,成群成群的大学生,不顾校规和威胁,像越狱犯样偷翻越学校的围墙。这让我看到了在疫情发生时,在阳台上拿着锅碗瓢勺、载歌载舞的意大利人。也让我陡时想起了一首歌——《蓝莲花》: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
天马行空的生涯你的心了无牵挂
穿过幽暗的岁月也曾感到彷徨
当你低头的瞬间才发觉脚下的路
心中那自由的世界如此的清澈高远
盛开着永不凋零蓝莲花
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人降临于世,就是让这个独一无二的生命尽情绽放。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那样渴望自由。
然而,悲哀的是,作为世俗的人,我们却不得为各种外在的东西而活着,为了房子位子面子,为了种种无法挣脱的枷锁和名利。直到生命终了的时候,我们才发现:此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及时行乐”。为毫无意义的事情,浪费了一生。
没有什么能阻挡住对自由的向往。无论我们持有什么样的价值观,我相信,能够真正打动自己灵魂的,还是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虽然我早已过了“向往和追求”的年龄,但是在这个特殊的年份,在这个特殊的九月,在此时此刻,这些人这些事这首歌,竟然还勾起我久违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