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一个“游击队员”的斩获(散文)

编辑推荐 【菊韵】一个“游击队员”的斩获(散文) ——我的收藏之九之文学作品样报收藏


作者:修成国 秀才,1055.1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02发表时间:2020-10-03 12:19:28

我在自己的名片上印有“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副主席”这样一个社会职务,同时,还印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的字样。这些名衔让人搭眼一看,似乎这人已经非常了得,俨然一个大作家了。其实不然,虽然我的那些名衔都是真的,没有一个是虚报冒领的。但是,我却不是一个专业作家,甚至也不是一个专业文学工作者。我的42年工作生涯,有22年是在军旅度过的,另20年是在地方政府国土资源部门做公务员。文学创作只是我的业余爱好而已,尽管我已经创作了460万字的包括散文、小说、诗歌、报告文学、文学评论、影视剧本、传记等文学作品,已经出版了13部文学著作,并有十五卷《修成国文集》问世,同时获得市、省级作协和全国性的各种文学征文奖项49项(没有国家级大奖),但我还是非常清醒非常坚定的认为,自己仍然是文学战线上的一个“游击队员”。
   既然是“游击队员”,自然就算不得正规军。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游击作战,各根据地游击队如雨后春笋,在敌人后方钻进妖怪肚子里大闹天宫,在抗日战争时期,那可是起了大作用,是起着抗日战争中流砥柱的作用。可我们文学战线上的游击队员作用就完全不同了,尤其是在当下,在文学领域里名家云集强手如林的状态下,业余文学爱好者,能够写出一些东西,能够发表一些东西,能够获得一些奖项,能够加入更高一级的作家协会,应该说每一步都非常不容易,也可以说是步履维艰啊!
   我这几十年来,由于对文学爱好的那种自不量力、软磨硬泡甚至有些不知道天高地厚地坚持着,也有了一些收获,从1973年在报纸上发表第一篇作品至今,数了数已经有342篇了,其中留存下来样报有274张。前不久,我把这些样报整理一下,分成四集,第一集有60张,为1973年——1996年;第二集有70张,为1997年——2007年;第三集有82张,为2008年——2015年,(其中含2008年《中国国土资源报》连载本人长篇小说《田园恋歌》35期);第四集有62张,为2007年《大连日报》连载本人的长篇小说样报。
   这274张文学作品样报的时间跨度长达42年,即从1973年至2015年。其中从1973年至1983年10年间的文学作品只有剪裁,没留样报。之后2016年以来的文学作品样报,还有待于以后再装订成集。
   刊登我的文学作品的这些样报,有几十种,其中有中央一级的报纸如《人民日报》《文艺报》等;有省部级的报纸《中国土地报》《中国国土资源报》《辽宁日报》《辽宁经济报》等;也有市一级的报纸《深圳特区报》《大连日报》等,还有一些地方小报如《大连晚报》《半岛晨报》《新商报》《星海词报》《庄河报》等,其中最多的一家报纸是我所在行业的报纸《中国国土资源报》(之前为《中国土地报》),有130多篇。另一家是我所在城市的报纸《大连日报》,有110多篇。这两家的报纸样报占我收藏的样报总量达百分之八十以上。
   最早的那篇样报是1984年4月15日《大连日报》第三版“神州纪游”专栏刊登我的《大雁塔漫游》,是我在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学习时期间写的。自那以后,每年都能在《大连日报》刊登几篇或者十几篇。其中让我记忆较深的是东北三省四市(即哈尔滨市、长春市、沈阳市和大连市)于1987年至1991年联合开展的春、夏、秋、冬北国四季文学征文活动,我在《大连日报》共发表四篇散文作品,有三篇获奖(2篇二等奖,1篇三等奖),这不仅是对文学创作能力的认可,也膨胀了我继续舞弄文学的野心。其实,我的第一篇文学作品是一篇文艺评论,题目是《喜看无产阶级文艺百花迎春》,发表在当时沈阳军区的《前进报》上,发表时编辑把题目改成了《喜看无产阶级文艺百花开》。后来又刊登在当时的《旅大日报》上,用的是我原来的题目《喜看无产阶级文艺百花迎春》。那篇文艺评论现在看来,是自己年轻幼稚无知的产物,因为你一看刊登的时间“1973年3月29日”,就知道那是在为文化大革命唱赞歌的,而那个时候恰恰是文化文艺战线百花凋零一派萧条的气象。当时只有23岁的我,对那场运动的成因性质应该说并不了解,只知道按照上边的宣传口径盲目地“紧跟”、“照办”,人云亦云。但是,文章的见报,说明了一个问题,即证明了我在文字水平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达到了可以在报纸发表的水平。
   刊登我文学作品最高级别的报纸是《人民日报》,我在《人民日报》文化副刊上先后刊登了四篇作品,分别是1998年5月10日《人民日报》第三版“国际副刊”刊登的旅美散文《太阳雨》,1998年9月20日《人民日报》第三版“国际副刊”刊登的旅美散文《不收参观费的城市》,2004年11月17日《人民日报》第七版海外版“文艺副刊”刊登的文化散文《留货与留心》,2005年8月17日《人民日报》第七版海外版“文艺副刊”刊登的散文《不计褒贬自凌云》。应该说明的是,这些都是自由投稿。我只知道国际副刊的那个编辑老师名字叫章云,并未谋面,连电话都未联系过。文艺副刊的编辑老师叫李明光,之后她来大连参加一个国际文学笔会,我在会上见到了她,才知道是一位女士,之后我们还互相寄过贺年卡。她说我散文写的不错,要我继续给她赐稿,可惜我再也没有给她发去过稿件,让她失望了。其次,就是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文艺报》也刊登过我的散文作品。
   我在报纸上刊登的文学作品中,最长的一篇是报告文学《征客关山路几重》,用一个整版的篇幅。那篇作品刊登在2000年4月14日的《中国国土资源报》第四版副刊上,写的是大连保税区土地局长、获得中国摄影金像奖的姜振庆五去西藏摄影的动人故事。那篇作品文字有约6000字,还配了4张图片,占了整整一个版面。这种情况在一般的报纸上都是很少出现的。那篇报告文学后来又被《海燕》等多家报刊刊登过。
   我在报纸上刊登文学作品获得稿费最多的是《中国国土资源报》连载的长篇小说《田园恋歌》,获得3.5万元。自2008年1月21日至6月30日,在近半年的时间内,《中国国土资源报》在其副刊版面上连载35期,每期约3000字左右,共近10万字,因为当时我兼任《中国国土资源报》大连记者站站长,连载也算是完成报道任务,而超额完成任务有奖金奖励,所以稿费连同奖金共获得3.5万元。这是我文学创作生涯中一部作品或一篇作品获得稿费最多的一次。
   应该说,文学创作并未带给我什么丰厚的物质利益,更多的是带给我的是充实和愉悦。如今,这些文学作品样报被我装订成册,已经成为历史的见证,静静地躺在那里。我每每翻开它们,作品中的那些故事,故事中的那些人和事,那些生动的场面,仿佛就在眼前。同时自己现场采访、写作、发稿的整个创作活动和创作过程,也仿佛自己又回映了一遍,因而每每都令人感到温馨而甜蜜。
   (2018.2)

共 274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艺海拾珍是修老师这几篇收藏类散文的特点。修老师分门别类的把自己成长过程中,在文学艺术上的成就收藏起来,做了一个总结,具有很好的纪念意义。这类文章很难写,泛泛写来就成了流水账,没有一个突出的主题就写散了,没有艺术的高度就不是文学作品。但是,修老师用白描手法写出他对文学的热爱、用风趣的语言写出了艺术的高度,引导读者读下去:“似乎这人已经非常了得,俨然一个大作家了。”“我这几十年来,由于对文学爱好的那种自不量力、软磨硬泡甚至有些不知道天高地厚地坚持着”。我们都知道“爬格子”是一件艰苦的事,“坚持”更是意志的考验,胸无点墨就是搜肠刮肚也搜不出个子丑寅卯来,别说作品、获奖了。作品等身是修老师的文学成就,是他持之以恒艺坛耕耘的收获,一碗白开水叫修老师写的津津有味,足见他功力深厚,俯首是诗,信手拈来是文。佩服之至,点赞,推荐阅读。【编辑:水墨砚儒】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水墨砚儒        2020-10-03 12:21:38
  欣赏修老师的作品是一件很惬意的事,今天推荐这篇作品,请读者品味。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20-10-03 12:51:11
  自然作家副主席文章超群,点赞!学习了
活到老学到老
3 楼        文友:修成国        2020-10-04 09:03:27
  谢谢编辑老师节日的辛劳~!敬礼!
4 楼        文友:修成国        2020-10-04 09:04:15
  谢谢黄老师的鼓励!节日好!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